伍志雄
“見了日本鬼子就打,沒見到也要找著打,反正有得打,有槍響就興奮。”8月28日,記者見到95歲的抗戰老兵楊高恩時,他回憶起了當年打擊日本侵略者的“威水”史。他家的墻壁上掛著的“抗戰老兵 衛國勇士”牌匾,也印證了楊老勇于抗日的人生歷程,引發了記者聆聽他親身經歷過的抗日故事的濃厚興趣。
楊高恩是陽春市馬水鎮東風村委會沖口村人。78年前,當日本侵略者正式侵略中國的時候,年僅17歲的楊高恩毅然報名當兵,參加抗日。1937年8月,他光榮地成為了廣東第七戰區教導團一營三連戰士,參加了廣東粵北新豐梅坑抗日戰斗。他清楚地記得,打完那場戰斗,他的右大腿被子彈擦傷。他忍受著疼痛與戰友們一起撤退到一座山頂,又累又餓,在沒有糧食和水的情況下,他們見到一個牛坢坑,上面的水臟臟的,還漂浮著蚊子和雜草,他們撥開水面,如饑似渴地喝了起來。喝飽了一肚子的臟水,他們忘記了疲勞和饑餓,接著起程追趕部隊。
后來,楊高恩隨部隊調防湘北地,在謝日旸少將參謀長的旗下,先后參加了湖南長沙第一、二、三次會戰。在湖南抗日戰爭中,楊高恩積極配合主力部隊開展游擊戰,通過“見了日本鬼子就打,沒見到就找來打,打完就走”的辦法,靈活殲滅小股日軍,為全面抗日勝利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在偷襲臨洲機場的時候,他繳獲了日軍三輛摩托車;在湘北平崗縣長樂街戰斗中,繳獲4支步槍。有一次,楊高恩發現有10來個日軍士兵正在一飯店吃飯,他立即與一名戰友帶上8枚手榴彈,一舉殲滅正在用午餐的日軍。1945年3月,楊高恩在上饒、橫市、坪市等地連續開展游擊戰,追殲逃敵,繳獲了大批槍支彈藥和物資。
入伍8年,楊高恩抗戰8年。在8年里,他隨著部隊轉戰廣東、湖南、湖北等地,在出生入死的游擊戰中,建立了功勛。讓楊高恩倍感高興的是,后來隨部隊參加南昌接收日軍投降工作。那時候,他們進城的時候,沿街所見的日軍都跪在街的兩邊,像在懺悔,有很多日軍士兵還流下了淚……
抗戰勝利后,1947年8月,楊高恩脫下軍裝,離開了部隊,回到了廣東省信宜縣合水鎮老家務農。1965年舉家遷至陽春市馬水鎮東風村委會沖口村務農。歲月的流逝,鐫刻在楊高恩心中的抗日生涯支撐著他的人生。他在生活中依然保持著軍人的品格,連四個兒子的名字都取“龍、虎、豹、彪”,希望他們能像有血性的抗日戰士一樣,勇敢地面對生活中的風霜雪雨。
他的大兒子楊獻龍對記者說,父親一生育有8個孩子,4男4女。他對孩子要求很嚴,經常用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來教育他們,鼓勵他們克服困難、勇于攀登、勤勞致富、珍惜今天和平年代的生活。
今年87歲的葉茂英是楊高恩的妻子,她也為楊老有了這樣一段抗日史而深感自豪。離開楊老的時候,他握著記者的手說:“抗日的歷史值得我們永遠記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