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俊聰
南澳是孤懸在粵東海面的島縣,北望饒平,西臨澄海,主島面積106.2平方公里,環島四周港灣曲折,形勢險要,素稱“潮汕屏障,閩粵咽喉”。
1938年6月21日凌晨,日海軍陸戰隊300余人,在飛機和軍艦的掩護下,從縣城之西部的錢澳一帶登上南澳島。國民黨營長羅靜濤,率300多名官兵與敵稍為交戰,不盡守土之責,即全部撤退??h長林捷之也以久病為由,棄職逃往大陸。南澳自衛中隊僅二三十人,日軍輕易地占領了縣城隆澳,南澳遂告淪陷。
潮汕防軍最高長官、157師師長黃濤很快將畏敵潛逃的羅靜濤、林捷之扣押,呈準駐廣州第4路軍副總司令余漢謀,將羅就地槍決,將林押到廣州總部囚禁。
南澳淪陷后,日軍在縣城迅速組織起維持會,并擬建飛機場,以當作進一步侵犯潮汕的橋頭堡。
日軍侵占南澳后,實行封海,使漁民完全斷絕了生活來源。南澳成了人間地獄,引起了潮汕和全省軍民的痛心和憤慨,潮汕國民黨駐軍和民眾抗日自衛隊決心反擊侵澳日軍。
收復南澳
7月初,黃濤師長來到汕頭市,連夜緊急召開軍事會議,決定派遣第9區抗日民眾自衛第4大隊洪之政部為先鋒隊,157師471旅940團第1營營長吳耀波率領第2連為主攻部隊,以饒平縣海山島為反攻基地。洪部、吳部登陸南澳后,統一為吳耀波指揮,一律稱“義勇軍”。
7月10日下午2時,洪部便衣隊員40余名,由南澳縣自衛中隊長李居甲等人作向導,乘舟駛離打斷港向著東南面的南澳島出發,渡過7.2公里的海面,偷襲縣城隆澳。當時隆澳正流行霍亂,數百名日軍怕被傳染而退駐舊縣城深澳。便衣隊當夜便順利地來到設在隆澳教館內的南澳縣維持會,把維持會主席黃麒麟為首的11人一網打盡。后把俘虜押至潮州市,交給第9區抗日自衛團統委會主任辦事處,經呈余漢謀核準,11人于7月21日被就地槍決。
7月13日,940團團長李友莊率領1個特務班從汕頭來到海山,同日,吳耀波率加強連官兵約160人也由澄海來到海山黃隆鄉。
7月14日晚,義勇軍首批渡海之前舉行誓師大會。渡海成功的義勇軍皆隱蔽山中,吳部官兵左胸佩戴布章,上寫:“不怕死,不貪財,愛國家,愛百姓”12個字。洪部官兵短衫左臂佩白底布章,上寫“游擊隊”。
7月17日拂曉,吳耀波率領約160人,洪部約180人,南澳縣抗日自衛中隊約30人,共約370人,由李居甲等引路,從黃花山區出發,出敵不意,一舉占領縣城隆澳。至此,淪陷了20多天的南澳島又回到了中國軍民手中,開創了粵省收復失地之先聲。
捷報傳出,海內外祝捷電報、信件似雪片飛來,潮汕各地歡呼游行慶祝,《義勇軍進行曲》響徹潮汕大地。蔣介石、孔祥熙、何應欽、陳誠、周恩來、張發奎、余漢謀、李漢魂等,從中央到省的國共兩黨要員,及各個群眾團體、華僑團體都發來賀電、賀信。
孤島血戰
日軍占島不足一月,沒想到竟在中國沒有優勢海空軍的情況下被克復縣城,不禁惱羞成怒,乃將指揮侵犯華南的海軍少將大熊吉政召回東京,改派臺灣陸戰司令佐藤前來指揮,連夜用無線電調集沿海大小艦艇30多艘封鎖南澳島。7月18日開始,實施飛機轟炸和炮擊,使南澳島籠罩在硝煙火海之中。
7月20日中午,日軍出動1000多人,分3路進攻隆澳,震動中外的南澳島抗日血戰的槍聲終于打響了!
當日下午,在廣州的第4戰區副總司令余漢謀,親用無線電與吳耀波對話,慰勉有加,并委任吳耀波為南澳警備司令,洪之政為南澳縣長。
日寇人數多,又配有迫擊炮,海陸空并進,義勇軍人少力弱。在后江港以陳標為首敢死隊30多人,伏擊斃傷日軍百余而幾乎全部陣亡之后,其它各路抵擋不住強寇進攻,只得邊戰邊退,從隆澳撒往西部黃花山上。
7月21日天一亮,吳耀波用無線電向海山島李友莊團長請求從廣州派出軍艦、飛機來支援南澳孤軍,但廣州答復說,派不出戰艦、飛機來。南澳孤軍只能用血肉之軀筑起御敵的長城了。不久,義勇軍的無線電收發機被日軍炸毀,與大陸的聯系中斷。
7月22日至23日,在黃花山群峰上,敵我繼續血戰,異常慘烈,處處火海焦土。各路忠勇官兵,冒著酷暑,忍著饑渴,在槍林彈雨中拼命阻擊,甚至與敵肉搏,寇死傷慘重,陳尸遍山。我方陣地,受日機投彈、迫擊炮狂轟,摧毀甚劇,壯烈陣亡者很多。
7月23日,吳耀波下令集中4門高射機關槍,把1架低飛投彈的日機擊中,使其最后掉落在饒平縣柘林海面。
7月24日晨起,日機又低空轟炸,傾瀉了大量炸彈,義勇軍陣地和高射機關槍多被摧毀,傷亡慘重,糧盡援絕,日軍已控制了全島。義勇軍幸存者只好轉入山洞,夜間出來尋找地瓜、花生充饑,并游擊襲敵,敵我多次發生遭遇戰。
南澳之戰,義勇軍以弱戰強,視死如歸,涌現了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如在后江港陳標擊斃日軍聯隊長而英勇犧牲;在內埔山楊俊清光榮成仁;在大尖山上陳永宸壯烈殉國;在麒麟峽女護士與寇同歸于盡;吳承綿在日艦英勇就義,李居甲夜渡戰死,陳序明海上灑血,陳澄清文祠盡忠,15歲的勤務兵劉南茂與日寇同歸于盡,負重傷的張奎標炸死日軍聯隊長……
堅持到8月初,吳耀波派炊事兵陳水源扶著鍋蓋,泅水到海山島向李友莊報告,請求派援軍到南澳。黃濤師長指示,我們已完成了消耗戰的任務,讓他們統統撤回來。陳水源又冒險泅海返回南澳傳達撤退的命令。在當地居民冒著生命危險大力幫助下,義勇軍剩余80余人分批在黑夜避過敵艦,僥幸渡海撤回大陸。南澳再度陷于敵手。
南澳之戰,自7月20日隆澳交火,至8月初奉命撤離,歷時旬余,其中7月20日至23日為血戰。日軍共出動約2000人,傷亡約500人,其中被斃2名聯隊長山野次郎和田太一郎,被擊落飛機一架,消耗大量彈藥。
我方約370名義勇軍,殉國者約300人,另有海上運輸犧牲的海山島水手13人,殉職南澳籍水巡員1人、保安員1人。整個戰役我方沒一人投降,即使被俘也自殺殉國。交戰期間,日寇殺死、燒死無辜島民近100名,火燒民房、商店、學校、醫院、教堂、祠廟等共4000余間。
10月9日,157師471旅全體將士在旅部所在地豐順縣湯坑,隆重舉行追悼南澳之戰陣亡烈士大會。加強連約160人,犧牲了約140人,生還者僅約20人。余漢謀下令對參戰者分別犒賞,并提升二級官銜,吳耀波營長提升為團長,并榮獲國民政府軍委會授予抗戰時最高勛章—青天白日勛章。
撰《滿江紅·謁南澳島抗日忠烈陵》作結:
故里烽煙,當年恨、東洋霸占。腥風襲、飄飛血雨,粵閩震撼。大勇貔貅殉海島,窮兇鬼魅挨刀彈。眾國殤、舍已薦軒轅,千秋贊。
妖氛滅,人間換。漁家笑,白城變??村洗渖?,寶珠璀璨。義骨聚陵居勝地,英魂化月懸霄漢。賴善堂、功德溢青山,黃花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