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是“國際消貧日”,每年這一天,聯合國都會選擇一個國家作為主會場,開展不同的主題活動。2014年8月1日,國務院關于同意設立“扶貧日”的批復確定,從2014年起,將每年10月17日設立為“扶貧日”。
設立“扶貧日”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于扶貧開發工作的高度重視,是繼續向貧困宣戰的一個重要的舉措,也是廣泛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參與扶貧開發的一項重要的制度安排。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社會財富的增加,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有能力、有意愿參加扶貧濟困的民營企業、社會組織和公民個人越來越多,需要一個平臺來釋放社會扶貧的巨大潛力,來凝聚各方面參與扶貧事業的巨大能量。設立“扶貧日”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引導社會各界關注貧困問題、關愛貧困人口、關心扶貧工作。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實現了6億多人口的脫貧,為人類減貧事業做出重大貢獻。但是,受歷史、自然、社會等方面因素的影響,貧困狀況依然十分嚴峻。按照農民年人均純收入2300元(2010年不變價,相當于每天1美元)的扶貧標準,到2013年底,我國農村貧困人口有8249萬人;按世界銀行每天生活費1.25美元的標準,我國農村貧困人口大約還有2億多人。
據了解,今年“扶貧日”期間,我省將圍繞全國“扶貧日”活動主題和目標,開展行業扶貧活動,各系統各單位立足行業特點,發揮自身資源優勢,開展科技扶貧、勞務扶貧、旅游扶貧,興辦實業、免費提供職業培訓、興教助學、送醫送藥等行業專項扶貧活動。活動內容包括舉辦廣東扶貧改革創新論壇、開展扶貧創新大賽、訪貧慰問活動、社會扶貧公益活動、“奉獻愛心,攜手同行”幫扶貧困村特困家庭行動等。
對于“扶貧日”,我省將以媒體、網絡、專門平臺、社區宣傳等渠道,以多種形式進行宣傳,營造良好社會氛圍,擴大社會的認知度和參與度。按照更加注重營造氛圍、更加注重社會參與、更加注重整合資源的要求,努力營造社會扶貧人人皆愿為的良好環境,倡導社會扶貧人人皆可為的公共參與理念,共同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扶貧事業的氛圍,幫助我省農村貧困人口解決生產生活上的困難,加快脫貧奔康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