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冰
翁源縣壩仔鎮禮嶺村是一個離縣城45公里,山道險峻、田少閉塞的偏遠貧困山村,新一輪扶貧“雙到”工作啟動后,由韶關市文廣新局和市史志辦兩家單位負責幫扶。幫扶單位進駐禮嶺村后,真情投入幫扶工作,扶貧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截至目前,禮嶺村貧困戶人均收入已達8000多元,村民人均收入9000多元,村自身集收入將近6萬元,分別比新一輪扶貧“雙到”啟動前增長了296%、163%、766%,村道硬底化、村文化活動中心等一批民心工程也得以解決。
量身制定幫扶計劃
幫扶工作組對15平方公里的12個自然村進行了入戶走訪,主動與村干部、黨員、村民代表座談,走村入戶與村民拉家常,及時了解群眾生產生活情況及需要幫助解決的困難和問題。
經過反復分析論證,工作組選準著力點,把提高村集體和貧困戶收入、制定美麗鄉村建設規劃、推進公益事業和基礎設施建設、發展專業合作組織和引進市場主體等作為工作重點,利用入股電站分紅形式不斷提高村集體收入,扎實推進精準扶貧工作。同時,客觀全面分析貧困對象致貧原因,結合村、戶實際,細化具體幫扶措施,按照“一村一品”特色產業要求,幫助貧困戶發展毛竹、杉樹種植作為增收、脫貧致富的主導產業。
推動發展改善民生
禮嶺村村民歷來有種植毛竹、杉樹的習慣,受一些村道未硬底化等因素影響,收購價格相對較低。經過積極溝通聯系,工作組引進企業到禮嶺村投資建設竹木加工廠,穩定毛竹、杉樹的收購價格,同時成立綠禮林業合作社,發展“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產業化經營模式。受扶持的3戶貧困戶入社后獲得了高于往年的收益后,大大增強了廣大村民信心,村民入社熱情高漲,收入也逐年提高。
禮嶺村通往斜仔村小組及黃陂至小礤道路由于多種原因造成路面坑洼,晴天塵土飛揚,雨天道路泥濘,山上生產木材不能及時運出去,給群眾生產和生活帶來不便。為解決長達6公里的村道水泥硬底化問題,工作組一方面通過大幅縮減辦公經費,另一方面積極爭取更多的幫扶資金,籌得179萬多元建設資金。此外,工作組還積極開展農民技能培訓、智力助學幫扶等活動,籌資50萬元為禮嶺村入股水電站,村集體每年可增收5萬元。
構建文明和諧新村
工作組注意到,禮嶺村除了一些客觀原因造成貧困外,也存在村民思想保守、守土自閉、不思進取等主觀因素影響。幫扶工作組為此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實踐,為禮嶺村建成了集電子圖書閱覽室、婦女之家、老年人活動室、村民學校等功能室于一體的村文化活動中心,同時不斷豐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組織送電影、送戲、送春聯、送書畫下鄉,大大豐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此外,工作組還指導完善了村規民約,大力倡導文明新風,全面開展農村普法教育,強化村民的遵紀守法、依法辦事意識;開展“除陋習、樹新風”活動,切實改善村容村貌、生態環境,引導村民養成文明、健康、衛生的生活習慣,該村文明創建工作上升到一個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