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望 李 梅
(金陵科技學院,南京 211169)
高校學生會存在的一些問題及思考
陳 望 李 梅
(金陵科技學院,南京 211169)
【摘 要】高校學生會是學生自我管理的重要組織,以服務廣大學生、推動院校發展為根本宗旨。本文對應用型本科院校學生會現存的一些問題以及弊端進行相關的分析和探討,并結合自身的管理經驗,對學生會的未來發展提出相關建議和措施。
【關鍵詞】高校學生會 管理 定位 干部
(一)學生會定位不明確
學生會的職責應當是積極反映廣大學生意愿,以“服務廣大學生”為根本目的。但是,目前看來,現在的學生會成員包括主席團和各部門部長,對高校學生會的定位還沒有形成一個正確的認識。目前來講,學生會僅僅是傳達學校領導、老師的一些精神和要求,在老師的要求下舉辦一些活動,脫離了廣大的普通學生,沒有聽取他們的看法和建議。與此同時,在舉辦一些活動的時候,沒有能夠與各班班委進行有效的溝通,造成了活動的參與度較低,甚至造成班委與學生會之間的誤解和矛盾。這些在一定程度上對學校相關工作的開展和學生會組織的發展產生了不利的影響。
(二)沒有形成完善的干部培養體系
現如今,高校學生會干部的更新主要還是依靠傳統的“逐層晉級”來實現的,即在每學年末從各部部長中選拔一名正主席和若干副主席組成新一屆學生會主席團,從各自的部門的干事中選拔一名部長和若干副部組成新的部門核心。而所有部門的干事均從新學年入學的大一新生中選拔,新老人員全部更替后,組成新一屆的學生會集體。這種選拔方式,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挑選出比較優秀的學生會干部。然而從學生干部的整體發展來看,缺乏系統的、專業的、有效的培養體系,僅僅是一種“以老帶新”的簡單模式,缺乏延續性。
(三)學生會流動性太強,缺乏系統的管理體系
目前高校學生會多為一位輔導員分管兩到三個部門,而分管老師的工作并不能長久擔任,考慮到工作的調整和人員的升遷現狀,往往出現這樣一些問題。分管老師調整后,接替者的工作思路、方法與前任存在差異,甚至分管部門的工作內容也會出現一些調整,這些改變會讓學生有些手足無措,許多之前已經定下來的工作將面臨推倒重來的窘境。而且,學生會干部的流動性遠強于分管老師的流動性,絕大部分的高校學生會為一年一換。可能部門的活動一樣,但是組織方式具體實施不一樣,再加上學生活動的變動也是比較快的,這些諸多的不確定性,就會造成上一任工作的有頭無尾,下一任的工作舉步維艱。
(一)加強指導,改變傳統理念
學生會的宗旨是“服務廣大同學”,一種科學、積極的學生會,應當廣泛聽取全校學生的意見,根據廣大學生的要求來舉辦一些積極向上的活動。簡言之,高校學生會可以定期做一些調查,聽一聽大家的心聲,將普通同學的需求逐級反映給學校的領導、老師,加強學校管理者與普通學生之間的交流。這來一來,以學生自身需求為基礎,舉辦某項校園活動的參與度與積極性將會更高。同樣,作為學生干部應當改變官本位的思想,自己只是被推選出為學校為學生服務的代表。一名合格的學生干部,應當是為廣大同學謀求一個良好學習環境、生活環境的策劃者、組織者和建設者!
(二)注重學生干部的選拔與培養
高校學生會干部是學生會的中堅力量,是以,培養一支高素質的干部隊伍是學生會穩定發展的前提條件。首先,學生會干部的選拔必須民主、規范,且不應由分管老師和上屆學生干部直接任命,應采取公開投票的方式進行選舉。學生會應制定出相對規范的干部選拔標準以及相關制度,并不斷進行完善,在選拔干部的過程中必須做到公平、公正、公開。其次,應當強化對學生干部的培養,對學生干部定期進行系統培訓。提升學生干部的服務意識,加強他們對工作的責任感以及對學生會的認可度。集中時間進行有針對性的崗位培訓,在培訓進行一個階段之后可以采取考試、在實際工作中考察學生干部的處事能力;對于剛剛競選成為學生干部的同學,可以采用以老帶新的方式有針對性的對其進行培養,通過積極的引導,幫助他們盡快了解部門工作,提高學生工作等多方面的能力。
(三)提高學生干部團隊自我管理的能力
傳統的高校學生會采取的是老師安排、學生做的管理模式,這種模式無疑會導致工作效率的降低。同時,學生干部僅僅是機械地服從分管老師的安排,能力很難提高。因此,我們必須加強對學生干部獨立意識的培養,從“被動地服從管理”到“主動地自我管理”進行轉化;從分管老師管人、管事等機械式的管理向以指導為主的人性化的管理轉化。
參考文獻:
[1]楊文軍,李文爽,王建東.淺議高校團委學生會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管理觀察,2013.
[2]郭璞.高校學生會管理的思考[J].高校講壇,20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