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名濤 劉宜林 田 晨 劉亮亮 王宣頤
(1.沈陽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沈陽 110032;2.沈陽師范大學科信軟件學院,沈陽 110032;3.沈陽師范大學教育技術學院,沈陽 110032)
“雙微”平臺,即“微信”、“微博”平臺,是現在十分流行的網絡社交平臺。根據CNNIC于2015年2月發布的《2014年中國青少年上網行為研究報告》顯示,在大學生群體中,即時通訊類應用(含QQ、微信)的使用比率占總受訪者的96.2%,微博的使用比率占60.6%。可見“雙微”已經成為在大學生群體中具有重要影響的網絡社交平臺。“雙微”內容豐富,使用方便,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大學生通過新媒介獲取大量信息,但這些信息可謂是復雜多樣。甚至一些不良信息嚴重影響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雙微”正以自身特有的優勢,對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形成著沖擊。因此充分發揮“雙微”平臺的優點,進一步推進和加強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在微信、微博等網絡社交平臺出現以前,互聯網已經在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中南大學的徐建軍將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點概括為:“教育主客體的平等性”、“教育過程的交互性”、“教育環境的開放性”和“教育信息的數字化”。對于“雙微”這類新興的網絡社交平臺而言,上述特點仍基本適用,但是也有發展和延伸。在“雙微”平臺上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依然適用的平等性特點,正如徐教授所指出:在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主體已無法真正獨占教育的‘話語權’;另一方面,網絡生存方式對人的主體性擴展,賦予了教育客體即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動中的自主權和主導權”,“要切記教育客體不再只是網絡信息的被動接受者,當教育主體發出的信息獲得共鳴時,他隨即成為影響和教育他人的教育主體,從而大大增加了教育客體‘自我教育’、‘自我塑造’的可能。”在利用“雙微”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平等性特點更加得到應有的體現,因為受眾群體發表意見更加容易,轉發內容更加廣泛和快捷,選擇受教育的內容和形式也更加多樣,受教育者的自主權、主導權和自我教育的可能性進一步擴大。
對于“交互性”和“開放性”而言,演進就更為明顯。由于移動互聯技術的應用,交互性在“教育者必須平等地與受教育者討論,通過啟發和入情入理的商討,引導受教育者接受并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進一步發展為教育者可以實時更新教育內容,并結合自身生活帶領受教育者參與到實際體驗中的教育。而開放性也由“向家庭延伸,向課余時間延伸”,進一步發展到向個人延伸,向全天候延伸。這就對利用“雙微”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與此同時,如果恰當使用“雙微”,充分發揮平等性特點,那么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組織和實施也可以變得更加便利。高校不必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來建設和管理專門的網站和論壇,只需要注冊和管理在“雙微”上的公眾號即可。同時已經關注的受眾也可以帶領更多的學生通過添加公眾號的形式接受思想政治教育,這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是有利的。
綜上,作者認為“雙微”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對接是完全可能的,但是可能性的實現要依靠教育者對利用“雙微”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特點的充分考慮,從受教育者的自主權和主導權擴大的角度考慮,在建立“雙微”平臺之前,需要對受眾群體的考察了解;在平臺建立后,需要對“雙微”平臺進行科學管理。
根據利用“雙微”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特點分析,作者決定以沈陽市沈北大學城的四所高校的在校生進行調研。本次調研于2015年3~4月進行,主要以問卷調查的方式進行,共發放問卷400份,回收有效問卷389份。根據對問卷答案的分析,作者對大學生群體相關需求進行了分析。
臺建設的建議方面,訴求較為集中。其中時事評論、校園生活和考試求職三類訴求最為集中,此外受訪者對人文歷史和哲學哲理方面的內容也有較多的訴求。
因此,根據以上數據分析,作者認為在隨后的“雙微”平臺建設中應更加關注時事新聞及相關評論、校園生活及學生活動和考試求職方面的內容。同時應適當發布人文哲理方面的內容,并探索將娛樂內容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的具體方法。

根據對調查所得數據的統計和分析,受訪者中女性在使用微信微博的過程中更加關注生活資訊、娛樂時尚和文學藝術方面的內容,比率差異分別為22.13%、41.8%和19.14%,而男性則更加重視時事評論方面的內容,比女性受訪者高11.62%。

XY 學習交流 時事政治 八卦娛樂 微心情 鏈接 其他 小計男 6(17.65%) 7(20.59%) 8(23.53%) 24(70.59%)16(47.06%) 7(20.59%) 34女 11(18.03%) 7(11.48%) 25(40.98%)47(77.05%) 23(37.7%) 14(22.95%) 61
作者還發現,性別對受訪者在微信、微博上發送的內容也有影響。根據統計數據的分析,其中男性受訪者更加喜歡發表時事政治和鏈接,分別比女性受訪者高9.11%和9.36%;女性受訪者更加喜歡發表八卦娛樂方面的內容,比男性受訪者高17.45%。無論男性和女性都很喜好在微信微博上發表“微心情”,比率分別高達70.59%和77.05%。

作者發現受訪者對思想政治教育類“雙微”平的實踐經驗總結
在調研結論得出后,作者以此為依據,以沈陽師范大學黨建協會的“雙微”平臺為依托,進行了為期三個月的相關實踐,并對實踐經驗進行了梳理和總結。
作者在分析利用“雙微”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特點時,認為其平等性、交互性和開放性均有發展和延伸。就其平等性而言,受教育者的自主權、主導權和自我教育的可能性進一步擴大。而在高校內,學生的社團組織極為活躍,如果能夠充分運用社團組織的“雙微”平臺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不僅能夠更加吸引學生的關注和共鳴,更能夠使“雙微”的組織者和關注者在發布和閱覽相關內容的同時,通過思考和互動,實現自我教育和互相教育。這就使思想政治教育在廣度和深度上都獲得了延伸。
同時作者也認為“雙微”為培養學生意見領袖提供了良好的平臺。所謂學生意見領袖,是指“思想政治工作者可發掘和培養一批思想覺悟高、學習優秀的大學生骨干,成為班集體的意見領袖或輿論領袖,并發展成為黨團組織可信賴的助手。”。作者在實踐中,認為在“雙微”情境下,學生意見領袖的產生和培養應當堅持“思想政治工作者選拔”、“學生群體認可”、“有管理經驗者引領”和“在實踐中成熟”。其中前兩點與學校教育和民主管理有關,后兩點則與“雙微”的科學管理有關。“有經驗者引領”,即指社團中有“雙微”管理和使用經驗的成員,需要引領學生意見領袖運用好“雙微”平臺;“在實踐中成熟”,則是指學生意見領袖在結合理論和他人經驗的同時,必須實際運用“雙微”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在實踐中積累使用經驗,并形成適合自己的工作方式。
構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類“雙微”的核心目的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由于在“雙微”平臺中教育者與受教育者具有平等性,受教育者對教育內容和形式的選擇具有很強的自主性和主導權。因此,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類“雙微”的生命力就在于推送滿足大學生群體需要的內容,從而吸引大學生對“雙微”的持續關注。作者以調研結果為依據進行相關實踐,總結出如下實踐經驗:
其一,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學習活動、公益活動是吸引大學生關注的良好形式。對于大學生來說,在課堂上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公共課教學。但由于大學生所學專業、理解能力的不同,對公共課的掌握程度也不同。因此,“雙微”平臺可以作為學生在課下輔助學習的途徑;而公益活動與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相比,與社會實際和學生生活聯系更加緊密,利用“雙微”進行宣傳,更加有利于活動的推廣,而學生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了思想政治教育;
其二,以“名人示范”為引領,將娛樂內容與思想政治教育緊密結合。娛樂界的名人常被大學生廣泛關注,如果能深入挖掘名人熱心公益、樂于助人的正能量,就更能引起學生的共鳴。例如,影星趙薇就一直支持尋找被拐兒童的“寶貝回家”公益活動;另一位影星范冰冰救助遭遇車禍的男孩,同樣在網友中引起了強烈的反響。由于大學生對名人的熟知,更使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變得真實可感,從而吸引大學生的關注。
其三,時事新聞和評論要注重視角獨特,與學生生活實際相結合,要注重受教育者的參與性。時事新聞推送和評論已經不是新鮮事物,在微信、微博上的新聞類公眾號幾乎都有此類內容。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類“雙微”的受眾較為特殊,因此在新聞和評論的推送上,要充分考慮受教育者的需要。例如同樣是“兩會”的內容,大學生群體往往會更加關注就業、創業政策方面的內容。同時推送內容還要注重受教育者的參與性。比如同樣是“紀念抗日戰爭勝利七十周年”,具體推送哪種形式的內容可以通過在“雙微”上發起公眾投票來決定。時事內容只有貼近受教育者的生活,鼓勵受教育者參與其中,才能更具吸引力。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類“雙微”作為網絡社交平臺,在本質上仍然屬于宣傳手段,屬于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活動。馬克思主義認為,實踐是人們形成正確認識和能力的根本途徑,人只有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才能更好地改造主觀世界。因此通過“雙微”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必須與學生的實踐相結合,并能對學生的實踐活動起到促進作用。作者從實踐經驗出發,認為“雙微”的內容(“線上”)與學生實踐(“線下”)二者是相輔相成的。“雙微”可以對學生的實踐活動起到引導作用,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而學生的實踐活動可以促進“雙微”平臺的推廣。
“雙微”是網絡虛擬世界的組成部分,而與實踐相結合則可以讓其內容變得真實可感,實踐活動的類型可以是多種多樣的。比如可以組織“‘微友’見面會”,邀請“雙微”的熱心受眾與主創人員面對面的互動;還可以組織由“雙微”發起的公益活動和參觀調研,使學生由交流的參與者發展為實踐的參與者;同時還可以組織大學生喜聞樂見的“微電影”拍攝等實踐活動,吸引大學生受眾的關注和參與。以上活動都應圍繞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舉辦,但是活動內容和形式需要考慮到受眾的需要。
綜上所述,作者從通過“雙微”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能性、大學生受眾群體的需求分析和實踐經驗的角度,分析了“雙微”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對接的出發點、切入點和管理方法。作者認為,通過“雙微”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應當從其教育特點出發,應當深入調查和分析受眾群體的需要并以此為“雙微”內容推送的切入點,應當將“雙微”的宣傳與學生實踐相結合,最終實現在“雙微”引導下學生實現自我教育和自我塑造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
[1]2014年中國青少年上網行為研究報告[EB/OL].(2015-07-05)[2015-06-03]http://www.cnnic.cn/hlwfzyj/hlwxzbg/qsnbg/201506/P020150603434893070975.pdf
[2]徐建軍.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方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3]陸巖等.利用微博平臺加強青年思想政治教育[C]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