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青山 閆金偉 劉道兵 孫彥龍
(西峽縣人民醫院神經外科 河南南陽 474500)
高血壓屬于臨床較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以中老年患者多見。當血壓突然升高至一定水平時,會出現眩暈、頭痛、嘔吐等情況,嚴重者甚至出現抽搐、神志不清等,往往會在短時間內造成心、腦、腎等器官損害。高血壓性腦出血是高血壓的一種嚴重并發癥,以50~70歲多見。重癥高血壓腦出血一般是指影像學檢查示腦實質出血量達50 ml以上或者中線結構移位超過1 cm,或者格拉斯哥評分(GCS)低于8分的腦出血。重癥高血壓患者易伴發腦出血,對患者生命安全及健康造成嚴重影響。如何選擇合適的手術時機對該類患者的預后至關重要,已成為臨床醫生關注的熱點。本文擬通過對重癥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手術時機及預后進行探討,以期為該類疾病的臨床治療提供參考,現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西峽縣人民醫院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116例重癥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均經CT等影像學檢查確診。其中男性患者78例,女38例;年齡37~82例,平均(56.3±4.8)歲;GCS評分3~5分31例,6~8分85例;高血壓病史為4~26 a;基底節區出血63例,腦葉出血18例,丘腦出血21例,小腦出血8例,單純腦室出血并鑄型6例;出血量50~70 ml者32例,71~100 ml者63例,100 ml以上者21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手術治療,發病至接受手術治療的時間為3 h~11 d,根據時間長短可分為3組:A組患者7 h內接受手術治療,共36例;B組7~24 h接受手術治療,共52例;C組>24 h接受手術治療,共28例。3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手術方法 根據患者的出血位置及出血量等情況選擇手術方式:①采用小骨窗開顱血腫清除術治療小腦出血或幕上血腫50~70 ml患者,盡量清除全部血腫,并進行全面止血,術后留置引流管[1];②采用大骨瓣開顱血腫清除術治療幕上血腫>70 ml患者,若血腫破入側腦室,則需進行側腦室穿刺置管處理[2];③采用單側或雙側腦室穿刺置管外引流術治療腦室出血為主的患者,并進行沖洗和輕度負壓抽吸[3]。術后給予所有患者止血、抗感染、脫水、營養支持等常規治療,術后隨訪2 a并進行效果評價。
1.3 療效評價標準 采用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評定量表(ADL)對患者治療效果進行評價。經過治療,患者生活能夠完全自理,恢復正常為Ⅰ級(計1分);患者能夠獨立生活,可部分自理為Ⅱ級(計2分);患者需依靠拐杖或他人幫助行走,生活自理能力有限為Ⅲ級(計3分);患者意識清醒,但需臥床,基本不能自理為Ⅳ級(計4分);患者呈植物生存狀態,無自理能力為Ⅴ級(計5分);死亡計6分。分數越高,則表示預后越差。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進行數據統計處理,定性資料行χ2檢驗,定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組患者治療后ADL評級情況見表1。將分級轉換為分數,進行統計學處理。A組生活自理能力評分為(2.91±0.97)分,B組為(3.54±0.86)分,C組為(4.17±0.88)分;A組生活自理能力評分明顯低于B組及C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C組死亡7例,死亡率達25.00%,明顯高于 A組(13.89%)和B組(15.3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3 組患者ADL分級情況[n(%)]
高血壓腦出血是致殘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的疾病,在老年患者中較多見,且預后不良。多種危險因素均可導致高血壓腦出血,一般發生后可迅速形成血腫,對正常腦組織產生擠壓,顱內壓增高,還會影響腦部正常血液循環,最終可導致腦疝。由于較長時間的供血不足,可引起腦組織發生缺血缺氧性壞死,并且血液凝固可刺激分泌組胺、激肽等血管活性物質,以上的病理生理變化使得高血壓腦出血保守治療效果較差。高血壓腦出血最為有效的治療方法是手術,及時清除血腫,降低顱內壓,可明顯改善腦組織的可逆性損傷,尤其是6 h內的早期手術治療可有效保護腦部神經,降低致殘率和致死率[4]。患者的年齡、血腫大小、位置、身體狀況都會影響到手術方式的選擇。大骨瓣開顱血腫清除術是手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傳統方法,視野清晰,可較為徹底地清除血腫,迅速降低顱內壓,但創傷較大,出血較多,手術時間長,同時切除大骨瓣可能會損傷到血腫周圍腦組織。單側或雙側腦室穿刺置管外引流術定位相對準確,創傷小,手術并發癥少,但應用范圍較為局限,難以完全清除血腫。小骨窗開顱血腫清除術創傷較小,方法簡單,手術時間短,可根據患者血腫情況靈活調整手術入路,不僅能徹底清除血腫和止血,還能盡量降低對腦組織的損傷,具有顯微技術的優越性[5]。本研究結果顯示,A組治療后ADL評級顯著優于B組和C組(P<0.05)。由此可見,根據患者出血部位、出血量等情況采用不同的手術方式;對于重癥高血壓腦出血患者應早期行手術治療,可有效解除腦組織壓迫,改善血液循環,減少腦組織損傷和壞死,改善預后。
[1]高晨,周敏慧,劉耀明,等.重癥高血壓腦出血手術治療時機及方式分析[J].實用醫學雜志,2010,26(21):3972 -3974.
[2]蘇斌.重癥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手術時機和手術方式與療效的關系分析[J].當代醫學,2012,12(29):68 -70.
[3]高晨,周敏慧,劉耀明,等.重癥高血壓腦出血手術治療時機及預后分析[J].中國康復,2010,25(2):115 -117.
[4]葉科,徐慶生,蘭平,等.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手術治療:手術時機與預后[J].中華危重癥醫學雜志(電子版),2013,6(3):16 -21.
[5]陳祎招,徐如祥,賽力克,等.高血壓腦出血神經內鏡微創手術與開顱血腫清除術的臨床比較分析[J].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2010,36(10):616 -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