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平
(商丘市第三人民醫院血液腫瘤內科 河南商丘 476000)
乳腺癌是具有高度侵襲性的常見女性惡性腫瘤,發病年齡多見于40~60歲,在所有女性惡性腫瘤中約占1/4。全球每年被確診為乳腺癌的女性約有100萬,且每年均有大量患者死于乳腺癌多發轉移。近年來其發病率逐漸升高,且呈年輕化趨勢[1]。目前,乳腺癌的主要治療方式是手術、化療、放療、內分泌治療及靶向治療。本研究對比分析TP與CTF方案在乳腺癌新輔助化療中的治療效果,以期為乳腺癌治療提供依據。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商丘市第三人民醫院收治的124例乳腺癌患者,均為女性,年齡為22~68歲,平均(50.40±5.67)歲;均經粗針活檢病理組織學檢查及胸部CT、全身核素骨顯像確診,且未提示遠處轉移;臨床分期為ⅡB~ⅢB期,病理類型為浸潤性導管癌、浸潤性小葉癌及其他類型。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TP組與CTF組,各62例。兩組患者的年齡、病理類型及淋巴結轉移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TP組給予多西他賽(江蘇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30561)75 mg/m2,第1天靜脈滴注;順鉑(錦州九泰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033936)30 mg/m2,第2~5天靜脈滴注。CTF組給予環磷酰胺(山西普德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4023686)600 mg/m2,第1天靜脈滴注;吡柔比星(浙江海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5983)50 mg/m2,第1天靜脈滴注;氟尿嘧啶(長春長慶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2020430)500 mg/m2,第1~3天靜脈滴注。兩組均以21 d為1個周期,共行4個周期。每周期開始化療前要復查血常規、肝腎功能及心電圖,化療過程中視患者具體情況及時復查。療程結束后1個月接受手術治療。
1.3 療效評價 化療前采用彩超測量乳腺癌原發灶的大小,化療過程中每2個周期測量1次原發灶和淋巴結的大小,進行效果評價。若病灶完全消失,并至少維持1個月為完全緩解(CR);若病灶最大徑之和縮小至少30%為部分緩解(PR);若病灶最大徑之和縮小低于30%或增大不超過20%為病情穩定(SD);若病灶最大徑之和增大超過20%為病情進展(PD)。有效率(RR)為CR與PR所占的比例。化療的不良反應情況評價按照WHO抗癌藥物毒性分級標準,可分為0~Ⅳ度。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定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獨立樣本采用t檢驗,定性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治療效果 TP組中 CR 7例,PR 44例,SD 10例,PD 1例,有效率為82.26%;CTF組中CR 6例,PR 39例,SD 17例,PD 1例,有效率為72.58%。TP組有效率高于CTF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不良反應情況 兩組患者均出現惡心、嘔吐、白細胞下降、血小板減少、腹瀉等化療不良反應,TP組患者中56例(90.32%)出現白細胞下降,CTF組中54例(87.10%)出現白細胞下降,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TP組Ⅲ度和Ⅳ度所占比例明顯高于CTF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化療不良反應比較[n(%)]
新輔助化療最初常應用于不能手術治療的進展期乳腺癌,縮小原發病灶后以爭取手術治療的機會,但目前很多可手術治療的乳腺癌也會先行新輔助化療后再行手術治療,能夠縮小腫瘤范圍,清除微小轉移病灶,提高手術根除率和保乳率,減少遠處轉移。但目前新輔助化療無統一的標準方案,多采用術后化療方案[2]。本研究TP方案中的多西他賽是一種新型抗微管藥物,與紫杉醇的作用機制相似,可阻斷細胞有絲分裂M期和G2期,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還可誘導腫瘤細胞凋亡[3]。有研究顯示,目前單藥治療乳腺癌效果最好的藥物就是紫杉醇類,有效率約為62.5%。順鉑可作用于細胞周期中的任意時相,與紫杉醇類藥物聯合使用可提高療效[4]。吡柔比星是第3代蒽環類藥物,通過抑制DNA合成酶,阻斷核酸的合成,抑制腫瘤細胞的復制,最終凋亡,比阿霉素的抗腫瘤活性更高,但不良反應更低。本研究結果顯示,TP方案的有效率優于CTF方案(P<0.05),但TP組的骨髓抑制反應也更明顯,TP組Ⅲ度和Ⅳ度白細胞所占比例明顯高于CTF組(P<0.05)。這說明,兩種方案都能夠縮小原發病灶,TP方案效果更好,但其引起的Ⅱ度以上白細胞減少更為明顯,需進一步研究,以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
[1]Dent R,Trudeau M,Pritchard K I,et al.Triple - negative breast cancer:clinical features and patterns of recurrence[J].Clin Cancer Res,2007,13(15Pt 1):4429 -4434.
[2]桑果,王本忠.TE方案與TEC方案在乳腺癌新輔助化療中的療效及毒性對比分析[J].安徽醫學,2011,4(4):451.
[3]李東華.TP與CTF方案對乳腺癌新輔助治療化療效果臨床觀察[J].陜西醫學雜志,2012,41(7):884 -886.
[4]朱德淼,李錦成.TP新輔助方案治療三陰性乳腺癌療效的臨床研究[J].醫學與哲學,2015,36(4B):31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