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敏
(信陽市第四人民醫院婦產科 河南信陽 464000)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廣大女性子宮疾病患者對于治療方式的要求越來越高。開腹全子宮切除術能夠有效治療女性子宮疾病。但該手術創傷比較大,患者術后恢復較慢,術后并發癥多[1]。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微創腔鏡的發明和應用,腹腔鏡輔助陰式全子宮切除術隨之發展起來[2-3]。為了探究腹腔鏡輔助陰式全子宮切除術與開腹全子宮切除術這兩種手術的臨床效果,本研究分別采用這兩種手術對子宮疾病患者進行治療,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信陽市第四人民醫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需行全子宮切除術的162例子宮疾病患者,按照手術方法的不同將其隨機分為開腹組和腹腔鏡組,各81例。所有患者年齡23~52歲,平均(43.17±3.14)歲;子宮肌瘤77例,子宮腺肌癥57例,宮頸原位癌26例,高分化子宮內膜腺癌2例。排除心肺功能異常者,且患者對本次研究均知情同意。兩組患者的年齡、子宮疾病類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術方法
1.2.1 開腹組 行開腹全子宮切除術。采用蛛網膜下隙與硬膜外聯合阻滯麻醉,按照常規手術方法在下腹部做一切口,鉗夾雙側宮角,并牽拉出腹腔,縫扎遠端,處理子宮各韌帶及子宮血管,切除病變子宮體,重建盆腹膜,分層縫合腹壁。
1.2.2 腹腔鏡組 行腹腔鏡輔助陰式全子宮切除術。所用腹腔鏡設備為美國史塞克公司制造。行氣管插管靜脈復合麻醉后協助患者取頭低腳高膀胱結石位,放置舉宮環并在臍孔上緣做10 mm長的切口,將10 mm Trocar無氣腹穿刺進腹腔并將鏡頭置入,將適量CO2充入確保氣腹壓力保持13~15 mm Hg。在左側髂前上棘和臍孔連線中點之外2/3位置朝外做2 cm切口,作為第二穿刺孔,在右側腹部做第三穿刺孔,保持第三穿刺空高度與第二穿刺孔相同且二者距離為一手掌,分別將5 mm Trocar置入。利用超聲刀將雙側卵巢固有韌帶、圓韌帶和輸卵管峽部韌帶切斷,雙側或一側附件需切除者,將其骨盆漏斗韌帶切斷。以超聲刀將膀胱返折腹膜切開并將膀胱鈍性推到宮頸外口,將舉宮杯用力向一側上舉,促使對側子宮峽部子宮動靜脈暴露,以雙極電凝對子宮血管電凝后利用超聲刀將之切斷,以陰式繼續將雙側的骶韌帶及主韌帶切斷,并經陰道將陰道壁進行連續扣鎖式縫合。
1.3 觀察指標 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肛門排氣時間、住院時間以及并發癥發生情況,術后利用視覺模擬評分方法(VAS)對患者疼痛情況進行評價,統計各組鎮痛患者數量。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對所收集數據進行處理,定性資料行χ2檢驗,定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手術指標 與開腹組比較,腹腔鏡組患者手術時間、術后肛門排氣時間、住院時間均明顯縮短,術中出血量較小,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術后鎮痛情況 開腹組術后鎮痛滿意16例,鎮痛率20.0%,VAS評分(6.4±1.1)分;腹腔鏡組術后鎮痛滿意56例,鎮痛率69.1%,VAS評分(2.3±0.6)分。腹腔鏡組術后疼痛評分顯著低于開腹組,鎮痛率較開腹組低(P<0.05)。
表1 兩組患者各項手術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各項手術指標比較(±s)
組別 n 手術時間/min術中出血量/ml術后肛門排氣時間/h住院時間/d住院費用/元腹腔鏡組 81 78.1 ±7.4 80.0 ±9.1 0.7 ±0.3 5.1 ±3.4 5 609.7 ±154.8開腹組 81 92.3 ±11.2 110.3 ±10.7 1.5 ±0.8 8.9 ±4.7 6 913.8 ±168.7 t 6.314 6.146 5.113 6.474 9.451 P<0.05<0.05<0.05<0.05<0.05
2.3 并發癥 開腹組發生4例陰道殘端出血,2例陰道感染,5例腹部傷口感染,并發癥發生率為13.6%;腹腔鏡組發生1例膀胱陰道瘺,1例腸管損傷,并發癥發生率為2.5%。腹腔鏡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開腹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全子宮切除術為目前婦科常用術式,主要措施有開腹全子宮切除術及陰式子宮切除術兩種[4]。前者術野良好且操作簡單,但常會給患者造成較大創傷,患者住院時間長,且腹部易遺留疤痕。陰式全子宮切除術無法對盆腔臟器病變進行探查,手術視野較小,且在使用時應對子宮大小、陰道容量及彈性予以充分考慮,故臨床應用較為受限。
目前,腹腔鏡技術在婦科、外科領域中得到了充分應用,且獲得了快速發展,現階段多于60%的婦科手術可借助于腹腔鏡完成。腹腔鏡輔助陰式子宮切除術是在陰式子宮切除術與腹腔鏡技術上發展而來的,是二者的結合體,不僅具備陰式全子宮切除術所具有的優點,同時還可利用腹腔鏡手術器械對患者盆腔中各臟器、陰式手術難以查看的盆腔粘連狀況予以觀察,可有效降低盆腔臟器疾病漏診、漏治的可能性。該手術是在腹腔鏡下對子宮圓韌帶、卵巢固有韌帶及輸卵管展開處理,可降低陰式操作中出現的子宮下拉問題,且可使經陰道操作更加簡單,手術難度降低,同時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風險較低[5]。
本文研究顯示,與開腹組比較,腹腔鏡組患者手術時間、術后肛門排氣時間、住院時間均明顯縮短,術中出血量較小(P<0.05);腹腔鏡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開腹組(P<0.05)。另外,腹腔鏡組患者術后疼痛評分及術后鎮痛率均低于開腹組。從這一結果可以看出,采用腹腔鏡輔助陰式全子宮切除術治療時,患者疼痛發生率更低且程度更輕。綜上所述,腹腔鏡輔助陰式全子宮切除術與開腹全子宮切除術都具有很好的臨床療效,但相比較而言,前者安全性更高,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1]王亞娟.腹腔鏡輔助陰式全子宮切除術與經腹全子宮切除術的臨床觀察[J].中國醫師進修雜志,2013,36(33):57 -59.
[2]陳美紅,張曉玲.腹腔鏡子宮切除術兩種手術方式療效的比較研究[J].實用婦產科雜志,2012,28(10):886 -888.
[3]楊衛平,倪云翔,經腹、經陰道、腹腔鏡全子宮切除術臨床對比研究[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8,24(5):375 -376.
[4]李文佼.經腹、經陰道、腹腔鏡全子宮切除術臨床對比研究[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8,24(7):312.
[5]王亞娟.腹腔鏡輔助陰式全子宮切除術與經腹全子宮切除術的臨床觀察[J].中國醫師進修雜志,2014.37(3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