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會芳 陳靜
(舞陽鋼鐵公司職工醫院 河南漯河 462500)
多年來,臨床ICU轉普通病房常受到信息交流障礙的影響,出現患者個人信息錯誤、病例資料遺失等信息交接問題[1],易引發醫療事故及醫患糾紛,不利于營造和諧、有序的就診環境。隨著臨床護理研究工作的深入,如何消除ICU轉普通病房交接雙方的溝通障礙成為該領域各研究者探討的熱門話題?!艾F狀-背景-評估-建議”(SBAR)作為一種新型的溝通模式,具有較強的標準性、結構性及操作性[2],將其應用于ICU轉普通病房患者信息交接中,能為交接雙方提供準確、全面、完整的信息資料[3],利于提高人力資源的優化合理配置,達到改善護理工作效率的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討該方案在優化神經外科重癥監護室患者轉出交接流程中的應用效果。
1.1 一般資料 選取舞陽鋼鐵公司職工醫院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由神經外科ICU轉出至普通病房的511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302例,女209例;平均年齡(50.1±4.5)歲;疾病類型:腦出血62例,腦卒中104例,急性腦內血腫77例,腦積水122例,腦膜炎88例,其他58例。納入標準:①神經外科就診;②臨床資料完整;③符合ICU轉入普通病房指征;④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臨床資料不全;②預計存活期超過1 a。根據“SBAR”標準化溝通方式實行日期(2013年6月)分成研究組(A組,n=253)和對照組(B組,n=258),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溝通方法 在2013年6月“SBAR”正式實施前,所有由ICU轉出患者均采用常規交接方案完成交接工作;6月后正式使用“SBAR”進行病房交接,具體措施如下。由ICU護士電話通知普通病房護士,詳細告知其患者真實基本信息及需準備的相關治療儀器;根據該模式制作相關表格[4-5]:①現狀:交接雙方相互告知科室、姓名、身份等信息資料,并告知對方需知曉的患者疾病資料及完成醫囑傳達;②背景:記錄患者姓名、年齡、疾病類型、床號、住院日期、相關病史、藥敏結果、用藥類別、主治醫師、近期接受檢查的指標數據等基本信息資料;③評估:對上述基本信息予以專業的評估,核對信息的真實性,確保其完整、可靠,著重就患者近期生命體征狀態及相關護理要點進行溝通;④建議:交接雙方溝通對后續護理干預的建議及護理方向。表格填寫完成后簽署雙方交接者姓名;兩病房護士面對面直接交流,由ICU護士陪同患者轉入普通病房并完成陳述、醫囑傳達、信息核對等工作。
1.3 評估標準
1.3.1 護理質量評估標準 參考《護理質量管理評價標準的制定與實施》[6]標準評估。總分100分,得分越高質量越高。
1.3.2 交接雙方滿意度評估標準 根據自制的“交接滿意度調查表”評估,從信息準確性、交接準備充分程度、雙方配合默契度等3個方面以0~4分分別表示“不滿意”、“一般”、“滿意”及“非常滿意”,完成后由護士長統一回收,回收率達100.0%??偡?2分,得分越高滿意度越高。
1.3.3 觀察指標 比對“SBAR”方案實施前后交接問題的發生率、交接消耗時間、護理質量評估結果及交接雙方護理人員滿意率差異。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統計學軟件SPSS 16.0分析數據,定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行t檢驗,定性資料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SBAR”方案實施效果 方案實施后,護理質量及交接雙方護理人員滿意度均得到顯著提升,且交接消耗時間明顯縮短(P<0.05)。詳見表1。
表1 “SBAR”方案實施前后各評估指標對比情況(±s)

表1 “SBAR”方案實施前后各評估指標對比情況(±s)
組別 n 交接消耗時間/min護理質量評估/分交接雙方護理人員滿意度/分A組253 13.3 ±2.4 89.9 ±3.3 10.3 ±0.6 B 組 258 27.5 ±3.4 73.5 ±4.1 6.3 ±1.3 t<0.05<0.05<0.05 54.45 49.75 44.51 P
2.2 交接問題發生情況 方案推行后交接問題發生率由23.6%降至4.3%(P<0.05)。詳見表2。
神經外科作為院內接收外科手術患者數量較多的科室之一,每日有大量患者轉出或轉入重癥監護室,以開展不同的治療工作。在多年臨床實踐中,越來越多研究者發現,醫護人員對ICU轉出患者信息的交接效果直接影響患者生存率及預后質量,一旦交接過程中的一環出現問題,則不利于患者預后治療及護理干預工作的順利開展,嚴重時還可能引起醫療事故,導致醫療糾紛發生。本研究為探討“SBAR”方案在優化神經外科ICU患者信息資料轉出交接工作中的應用價值,選取511例由ICU轉出至普通病房的患者為受試對象。結果發現,在神經外科推廣“SBAR”方案后,交接耗時由(27.5±3.4)min縮短至(13.3±2.4)min,節省近一半的時間,極大提高了兩病房護理人員的工作效率,利于人力資源優化配置的實現。不僅如此,交接雙方的護理質量及滿意度均較推廣前明顯改善,雙方護理人員配合默契度得到顯著提高。這一結論說明,在神經外科ICU轉普通病房患者中推行“SBAR”方案,能通過提高護理質量、節省雙方時間的方法改善交接護理人員滿意度,利于其進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將更多的經歷投入到患者的臨床護理干預中,實現人力資源的優化配置。汪榮、魏霞等[7-8]也報告了類似結論,其還指出,將“SBAR”方案當作標準化溝通方式在神經外科推行,不僅對節省交接時間、提高信息交接效率等意義重大,還利于保障患者生命健康安全,降低因信息交接失誤造成的醫療事故的發生風險。本研究也為證實上述言論的準確性,就“SBAR”方案實施前后交接事故的發生情況展開分析,發現該方案實施后ICU轉普通病房患者中出現個人信息錯誤、住院病史遺失及其他交接事故的人數明顯減少,約為實施前的1/6,接到患者及其家屬投訴的報告也呈顯著遞減趨勢。這說明“SBAR”方案能使交接雙方更準確、詳細地核對患者病歷信息,可確保資料的真實、全面、完整,對轉病房后治療工作的順利開展有利。綜上所述,在院內神經外科中將“SBAR”方案作為標準化溝通方案予以推行,可有效降低交接問題發生率,縮短交接時間,利于提高交接雙方護理滿意度及護理質量。

表2 “SBAR”方案實施前后交接問題發生情況(n,%)
[1]丁力,陸婷婷,鄒婷婷,等.標準化溝通方式在神經外科重癥監護室患者轉出交接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12,47(7):627-629.
[2]徐曉曉,秦建芬,呂婷婷,等.SBAR交流模式在外科護理單元間交接及匯報病情中的應用[J].護理與康復,2011,10(9):805-806.
[3]于佩佩,黎莉.SBAR溝通模式在心血管重癥監護病房轉出交接中的應用效果[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4,49(20):2535 -2537.
[4]陸婷婷,丁力.患者轉出交接核查表在神經外科重癥監護室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12,27(10):884 -886.
[5]陳丹,王芳.神經外科監護室標準化交接班流程的設計與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4,11(10):92 -93.
[6]楊益.護理質量管理評價標準的制定與實施[C].//2008年醫學發展中護理新理論、新技術研討會——全國護理管理、護理科研與心理護理學術交流會論文集.2008:112-117.
[7]汪榮.集束化管理在外科監護室患者轉出交接中的應用[J].中國醫師雜志,2013,12(z1):211 -213.
[8]魏霞,曾帆,王麗芳,等.標準作業程序在重癥監護病房病人轉出交接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4,11(26):3307 -3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