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文彬
(河南省人民醫院 河南 鄭州 450000)
糖尿病為多種因素引發的糖代謝異常疾病,糖尿病是臨床上較常見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其發病率高,且并發癥較多,患者主要表現為消瘦、多飲、多食等癥狀[1]。糖尿病目前尚無根治方法,必須長期用藥,才能確保病情穩定,控制血糖,減少并發癥的發生。但是因并發癥嚴重,且難以徹底根治,給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負擔[2]。人性化護理是一種新型護理模式,建立于人文關懷基礎上,能體現對患者生命及價值的尊重及關懷。本研究對糖尿病患者實施人性化護理,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河南省人民醫院2012年4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78例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均經《糖尿病治療指南》[3]中相關標準確診。其中男性45例,女性33例;年齡46~76歲,平均(61.5±5.9)歲;病程 1~11 a,平均(3.5±1.2)a。納入標準:18歲以上;依從性好;原發性糖尿病患者。排除標準: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者;合并傳染性疾病者;惡性腫瘤患者;妊娠期、哺乳期女性。將78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9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基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護理,主要對患者病情進行觀察,定時檢測血壓及血糖。觀察組行人性化護理,具體如下。
1.2.1 護理能力培養 護理前對護理人員作交往、溝通的針對性培訓,合理利用現代健康教育的理論及模式,貫徹護理理念。深入對護理人員疾病知識、心理學、社會學、專業技能等方面進行培訓,使護理人員秉承以人為本的護理觀念,與患者換位思考,從而提高護理效果。
1.2.2 基礎護理 為患者提供舒適環境,保持室內溫度22℃左右,室內濕度60%,定時開窗換氣,對病房空氣進行消毒。積極與患者交流,關心患者,對患者情緒的細微變化進行了解。保持舉止得體,態度謙和,通過了解患者的民族信仰、文化背景等進行針對性護理。
1.2.3 健康教育 對患者的病情進行了解,制定合理的健康教育計劃,對患者的病情進行觀察,根據患者需求采取不同方式行信息傳遞。針對患者疑問進行解答,可以通過宣傳手冊、組織觀看視頻等方式,使患者對糖尿病的發生、發展過程做進一步了解。指導患者遵醫囑用藥及自我檢測,積極幫助患者改變不良生活習慣。
1.2.4 心理護理 針對不同患者的心理變化情況,給予安慰及溝通,消除患者急躁、焦慮情緒;告知患者通過合理用藥能夠控制血糖,減少并發癥發生,從而促使患者積極配合治療及護理。多關心及鼓勵患者,開展心理輔助治療。
1.2.5 并發癥護理 糖尿病并發癥發生率較高,低血糖是降糖治療后最常見的癥狀;頭痛、頭暈、心悸為心腦血管疾病的早期表現,應該及時消除病因,保持血糖穩定;保持皮膚清潔與干燥。局部按摩,保持創面清潔。
1.3 觀察指標 對干預前后血糖水平進行檢測。詳細記錄患者的血糖控制率、低血糖復發率及患者護理滿意率。
1.4 統計學分析 將所得數據錄入SPSS 19.0軟件實施統計學處理,定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定性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血糖水平 干預前兩組患者血糖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患者血糖水平均有改善,觀察組血糖水平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血糖水平變化情況比較(±s,mmol/L)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血糖水平變化情況比較(±s,mmol/L)
組別 n 干預前 干預后觀察組39 12.54 ±3.26 7.41 ±1.26對照組 39 12.85 ±3.25 10.45 ±3.11 t 0.156<0.01 0.315 6.531 P
2.2 其他指標 觀察組低血糖控制率、低血糖復發率及護理干預滿意率均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各項指標比較(n,%)
糖尿病屬代謝性疾病,主要表現為體質量下降、尿多及多飲多食等,且可引發多種并發癥。有數據顯示,在世界范圍內,成年人糖尿病發病率為8.3%。目前,糖尿病已成為人類共同關注的健康問題。由于糖尿病無法治愈,需長期治療,對患者身心造成較重負擔,故糖尿病護理較為關鍵。護理包括對患者的生理與心理護理。因糖尿病的不可治愈性,患者容易產生悲觀情緒,影響其生活質量及治療依從性。人性化護理是針對患者病情實施的護理模式,加強與患者交流與溝通,在常規護理基礎上與患者換位思考,尊重及鼓勵患者,促進病情康復[4]。需不斷對護理人員的護理能力進行培養,使其樹立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同時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開展針對性健康教育,使患者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對于患者在治療中產生的不良情緒及悲觀心理,及時進行心理干預,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使患者建立治療信心,提高治療及護理依從性。需重視患者并發癥的預防,實施個體化并發癥護理,采取有效措施對臨床常見并發癥進行預防。臨床觀察表明,人性化護理能有效提高患者滿意度及依從性,提高治療效果,改善癥狀。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干預后血糖水平、血糖控制情況、低血糖復發率、護理滿意率均優于對照組(P<0.05),與文獻報道結果一致[5]。綜上所述,人性化護理有利于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穩定控制,減少低血糖等并發癥的發生,患者滿意度較高,值得臨床推廣。
[1]李德霞,趙淑坤,呂英華,等.糖尿病護理團隊在風險管理中的作用[J].中華護理雜志,2012,47(11):974 -976.
[2]張傳蓮,趙瑩,肖榮筱,等.糖尿病并發侵襲性肺曲霉菌病合并嗜血細胞綜合征患者的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2013,48(4):306-307.
[3]王應,劉從國.顱腦損傷合并糖尿病昏迷患者早期腸內營養及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2,27(24):2257 -2259.
[4]鄭曉萍,陳紅,陳曉春,等.新生兒糖尿病行持續皮下胰島素輸注和動態血糖監測的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2013,48(3):214-216.
[5]古建平,付曉榮,衛海燕,等.胰島素不同注射方式治療兒童糖尿病的療效及護理風險分析[J].廣東醫學,2012,33(18):2864-2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