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萬成++楊晴晴++申永奇++佟長青++李偉



摘 要: 研究不同烹煮時間下青蝦烹煮液中蛋白SH基、蝦青素含量和烹煮液抗氧化活性及青蝦肉質構的變化。研究發現,烹煮3 min后,青蝦烹煮液中蛋白表面和總SH基含量變化不大,但均高于未烹煮的浸泡液。烹煮令蝦青素溶出,但烹煮3 min后,蝦青素從蝦肉中析出的量并不增加。青蝦肉的硬度、內聚性、彈性、耐咀性均隨著烹煮時間的增加而增加。但烹煮時間對烹煮液清除DPPH·、ABTS+·活性影響不大。結果表明,青蝦烹煮時間為3 min左右時其硬度、內聚性、彈性、耐咀性較好,同時烹煮液中含有抗氧化活性物質,應當繼續加工利用。
關鍵詞: 青蝦;烹煮時間;烹煮液;質構
青蝦又名沼蝦,俗稱河蝦,因其生長周期短、營養豐富而在我國大量養殖[1-2]。烹調青蝦的方法主要有蒸、煮等。食品加熱時間對其營養及結構具有重要影響。人們希望加工后的食物既具有良好的感觀品質,又能最大限度保留其營養功能。本文分析了不同烹煮時間條件下青蝦質構的變化以及烹煮液中蛋白SH-及蝦青素含量變化和烹煮液抗氧化能力變化。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青蝦(Macrobrachium nipponense)購于大連新瑪特黑石礁店。ABTS及DPPH(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購于sigma公司。其他化學試劑為國產分析純。
1.2 實驗方法
1.2.1 青蝦烹煮實驗設計 取自然解凍的5份青蝦各30 g,置于燒杯中,分別加入150 mL去離子水,浸泡30 min后進行烹煮1、2、3、4、5 min后,降至室溫,剝掉蝦殼后,取第一節進行質構測定,將烹煮液進行過濾后以去離子水定容至250 mL,進行烹煮液清除·OH、ABTS+·、DPPH·抗氧化活性、SH基含量及蝦青素含量的測定。
1.2.2 烹煮液·OH清除作用 依次將1 mL pH值7.4 0.1 mol/L磷酸緩沖液(PB)、200 μL烹煮后上清液、200 μL 10 mmol/L FeSO4·7H2O、200 μL 10 mmol/L EDTA、200 μL 10 mmol/L 2-脫氧-D-核糖加入到試管中,最后加入200 μL 10 mmol/L H2O2后,于37 ℃孵育90 min。孵育后加入1 mL 2%三氯乙酸(w/v)及1 mL 1%硫代巴比妥酸(w/v)終止反應,然后沸水浴15 min。冷卻至室溫后,于532 nm檢測吸光度[3],以去離子水代替H2O2作對照,以去離子水代替樣品作空白。·OH清除活性按以下公式計算:
清除活性(%)=(1-(A1-A1*)/A0)×100% 公式(1)
其中A1為樣品吸光度,A1*為對照吸光度,A0為空白吸光度。
1.2.3 烹煮液ABTS+·清除作用 ABTS+·清除作用測定方法按照陳衛云等方法進行[4]。在避光室溫條件下,配制7 mmol/L ABTS與2.45 mmol/L過硫酸鉀的溶液,放置12 h后,按1∶50(v/v)與甲醇混合,在734 nm下以甲醇調吸光度0.700±0.020,得ABTS+·混合液,于30 ℃下預熱備用。取50 μL樣品溶液加入上述1 mL ABTS+·混合液中,室溫下避光30 min后,在734 nm條件下測吸光度,以甲醇代替ABTS+·混合液作對照,以去離子水代替樣品作空白。ABTS+·清除率按公式(1)計算。
1.2.4 烹煮液DPPH·清除作用 DPPH溶解于95%乙醇,制成0.2 mmol/L DPPH-乙醇溶液。取1 mL樣品溶液,加入2 mL 95%乙醇,然后加入1 mL 0.2 mmol/L DPPH-乙醇溶液,混勻后,于室溫暗處放置30 min,測OD517。以95%乙醇代替0.2 mmol/L DPPH-乙醇溶液作對照。以去離子水代替樣品作空白。按照公式(1)計算DPPH·清除率。
1.2.5 烹煮時間對烹煮液中蛋白巰基的影響 取待測溶液,以蒸餾水稀釋。取1 mL稀釋液,加入2 mL緩沖液1(10.4 g Tris,6.9 g甘氨酸,1.2 g Na2 EDTA溶于800 mL去離子水中,調pH 為8.0,定容至1 000 mL)或緩沖液2(10.4 g Tris,6.9 g甘氨酸,1.2 g Na2·EDTA,480 g尿素,溶于800 mL去離子水中,調pH為8.0,定容至1 000 mL)后,再加入0.02 mL Ellman試劑(0.2 g DTNB溶于50 mL緩沖液1中),充分振蕩混勻后,25 ℃恒溫10 min,于412 nm波長處測吸光度,按下式計算樣品蛋白表面巰基和樣品蛋白總巰基含量。
巰基含量(μmol/g)=(73.53×A412×D)/C 公式(2)
式中A412為412 nm波長處吸光度,D為待測液稀釋倍數,C為待測液蛋白含量(mg/mL)。
1.2.6 烹煮液中蝦青素含量的測定 以乙酸乙酯溶解蝦青素標準品成一系列濃度的標準溶液,于474 nm波長處測吸光度,并繪制標準曲線。將烹煮不同時間獲得的青蝦烹煮液凍干。凍干物溶于乙酸乙酯中,于474 nm波長處測吸光度。根據標準曲線計算烹煮液中蝦青素含量。
1.2.7 質構分析 質構儀分析條件為P/0.5柱形探頭,測試前、后速度為30 mm/min,測試速度60 mm/min,形變量為35%,兩次下壓循環間隔時間5 s。
1.2.8 統計分析 利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青蝦烹煮液抗氧化活性
2.1.1 對·OH的清除作用 從圖1可以看出,隨著烹煮時間的延長,青蝦烹煮液清除·OH的能力表現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趨勢。蝦青素具有抗氧化活性已有很多報道[5]。烹煮可以使蝦青素溶入到烹煮液中,但因為其是脂溶性物質,因此溶入烹煮液中數量有限。同時,青蝦中還有蛋白質、多糖等物質在烹煮時進入溶液。這些物質都是青蝦烹煮液具有抗氧化活性的原因。
圖1 青蝦烹煮液清除·OH作用
2.1.2 對DPPH·清除作用 青蝦烹煮液清除DPPH·結果見圖2。由圖可知,青蝦烹煮液對DPPH·有明顯的清除作用,且烹煮2 min后的烹煮液清除DPPH能力變化不顯著(p>0.05)。
圖2 青蝦烹煮液清除DPPH·作用
2.1.3 對ABTS+·清除作用 從圖3可以看出,烹煮不同時間的青蝦烹煮液,其清除ABTS+·能力變化不顯著(p>0.05)。
圖3 青蝦烹煮液清除ABTS+·作用
2.2 烹煮時間對青蝦烹煮液中蛋白-SH含量的影響
從圖4可見,隨著烹煮時間的延長,青蝦烹煮液中蛋白表面-SH含量具有增加的趨勢,但烹煮3 min后,烹煮液中蛋白表面-SH含量變化不大。烹煮導致青蝦烹煮液中的蛋白內部-SH翻轉到蛋白表面,這表明青蝦水溶性蛋白質的構象發生了改變。
圖4 烹煮時間對烹煮液中蛋白表面-SH含量的影響
從圖5可見,隨著烹煮時間的延長,青蝦烹煮液中蛋白總-SH含量具有增加的趨勢,但烹煮3 min后,烹煮液中蛋白總-SH含量變化不大。
圖5 烹煮時間對烹煮液中蛋白總SH含量變化的影響
2.3 青蝦烹煮液中蝦青素含量
將烹煮不同時間獲得的青蝦烹煮液凍干。烹煮時間1、2、3、4、5 min青蝦獲得的0.5 g凍干物中含有的蝦青素分別為5±0.1、5.6±0.2、6.3±0.1、6.5±0.2、6.6±0.1 μg。這表明,烹煮3 min后,蝦青素從蝦肉中析出的量并不增加(圖6)。
圖6 烹煮時間對青蝦烹煮液中蝦青素含量的影響
2.4 烹煮過程中青蝦質構分析
如圖7所示,青蝦烹煮過程中青蝦的硬度在5 min后迅速升高(p<0.05),但烹煮1、2、3、4 min之間,硬度差異不大(p>0.05)。這表明經過烹煮4 min前,其內部結構改變較小,而5 min后內部結構發生較大改變。
圖7 不同烹煮時間對青蝦硬度的影響
如圖8所示,青蝦烹煮2 min的內聚性相對于烹煮1 min時顯著增加(p<0.05)。而烹煮2 min后,內聚性變化差異不大(p>0.05)。這表明經過烹煮2 min后,青蝦內部黏合力變化趨于穩定。
圖8 不同烹煮時間對青蝦內聚性的影響
青蝦肉烹煮2 min后的彈性相對于烹煮1 min時顯著增加(p<0.05)。而烹煮2 min后彈性變化不大(p>0.05)(圖9)。這表明經過烹煮2 min后,去除壓力后青蝦恢復原始高度能力趨于穩定。
圖9 不同烹煮時間對青蝦彈性的影響
青蝦肉烹煮過程中,其耐咀性在5 min后顯著升高(p<0.05),而烹煮2、3、4 min組之間,耐咀性差異不大(p>0.05)(圖10)。這表明經過烹煮2~4 min時,將其咀嚼成吞咽狀態所需能量變化較穩定,而5 min后所需能量增加。
圖10 不同烹煮時間對青蝦耐咀性的影響
通過對上述實驗進行分析發現,烹煮2~4 min時青蝦肉的硬度、內聚性、彈性及耐咀性顯著高于烹煮1 min樣品(p<0.05),且烹煮2~4 min各組之間,變化不大。由此可以看出,在實際 加工過程中,將青蝦烹煮時間定為3 min左右較為合適。
3 結論
烹煮3 min后,青蝦烹煮液中蛋白表面-SH和總-SH含量變化不大,但均高于烹煮1 min的烹煮液。烹煮令蝦青素溶出,但烹煮3 min后,蝦青素從蝦肉中析出的量并不增加。青蝦的硬度、內聚性、彈性、耐咀性隨著烹煮時間的增加而增加。但烹煮時間對烹煮液清除DPPH·、ABTS+·活性影響不大。
參考文獻:
[1]
徐世澤.池塘青蝦養殖高產關鍵技術[J].中國水產,2010(07):38-39
[2] 陳藍蓀,李家樂,劉其根.中國青蝦市場的發展狀況[J].水產科技情報,2011,38(4):207-211
[3] Chung SK,Osawa T,Kawakishi S.Hydroxyl radical scavenging effect of spices and scavengers from brown mustard (Brassica nigra)[J].Biosci Biotechnol Biochem,1997,61(1): 118-124
[4] 陳衛云,張名位,魏振承,等.不同方法提取荔枝多糖抗氧化活性的比較[J].食品工業科技,2012,33(4): 192-194,199
[5] 陳希,胡寶榮,趙文婷,等.蝦青素對紫外線誘導人晶狀體上皮細胞氧化損傷的保護作用[J].中國醫院藥學雜志,2014,34(17):1468-1471
(收稿日期:2015-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