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蕾 朱洪志
摘要:普惠金融自05年提出以來,以其廣泛的社會價值以及深入的現實意義備受大眾關注,政府出臺相關政策,銀行開發特色產品,小額信貸機構也如雨后春筍鋪滿了神州大地。然而,當前普惠金融體系尚未完善,距離妥善解決大眾金融待遇不公平問題還有一定距離。本文通過走訪威海市金融辦、威海市青島銀行、威海銀通小額貸款有限公司了解威海市普惠金融體系建設現狀,同時通過問卷調查法深入廣大農村,了解區域金融需求情況。通過比較分析找到當前普惠金融體系供需機制尚需改善之處,為推進普惠金融體系建設建言獻策。
關鍵詞:普惠金融 農村農戶 對策
一、政府應對農村新型金融機構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
發展農村金融,制定農村金融政策,要站在國家、民族和社會發展的全局高度。需要出臺專門的優惠政策,對農村新型金融機構給予稅收減免和補貼,確保其持續健康發展。完一對農村“普惠金融”的政策扶持,應是“政策補貼、優惠利率”結合起來。國家政府對農村貸款的定補貼是必要的,農村小額貸款的發放主體應是所有的有條件的商業性金融機構,同時必須建立種資金向農村的流入機制,這就需要政府的推進和制度創新。政府可以逐步放開利率,利率放開后,不僅可以減輕國家貼息的負擔,也可以使威海小額信貸專職機構逐步走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從量上和質上保證農村融資環境的改善,擴大威海農村金融市場供給,擴展融資渠道,通過間接融資、再融資、債券發行等方式,讓資金進入良性循環,滿足廣大農戶的需求。
二、加大公眾監督力度
將公開宣傳、公眾監督作為“軟監管”的重要手段,與人民銀行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部門、執法部門、媒體等加強合作,通過公益宣傳活動、講座、新聞發布等手段,將全市小額貸款公司“正規軍”推薦給公眾,既達到監督小額貸款公司的目的,同時也通過對社會融資需求的引導,利用市場的力量逐步擠壓非法民間融資活動生存空間,實現“良幣驅逐劣幣”,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
三、發揮地方政府的積極性,建立激勵約束機制
農村金融市場的系統性缺陷,需要地方政府的干預。但政府對金融的干預具有外部性,可能造成過度干預或者市場失靈的情況。由于地方政府可以通過推動農村小型金融機構的發展,改善農村金融服務,所以建議給予地方政府部分金融發展權與監管權,實現金融分權。另一方面,為防止地方政府濫用金融權力,必須要同時加大監管力度。同時,為了發揮地方政府的積極作用,限制其對農村小型金融的過度干預,金融監管部門應采取措施,建立相關的激勵約束機制,減少政府失靈。
四、調動社會各界的力量,構建協調發展機制
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發展,涉及到農戶、農村合作組織、農村中小企業、大中型金融機構、商業資本、地方政府和非政府組織以及金融主管部門等眾多交易主體,不同交易主體具有不同利益訴求,必須調動社會各界的力量和積極性,探尋相關激勵相容機制。例如,可以考慮資金互助社的設立與發展與新型農業合作社相結合;發揮非政府組織和社會志愿者的積極作用,推動互助合作金融機構和扶貧機構的發展;將財政扶貧資金轉貸給新型農村金融組織,實現扶貧資金金融化;從郵政儲蓄銀行拆借資金,既可以開辟新型農村金融的資金來源渠道,也可以解決郵政儲蓄銀行資金運用渠道偏窄的問題。
五、新型農村金融發展與農村綜合改革同步配套進行
建立和完善現代農村金融體系,強化農村金融服務是項系統工程,需要采取多項配套措施才能取得顯著實效。在制定農村金融準入政策的同時,啟動農村綜合改革,主要包括:給予農戶使用期限更長、權利更為明確的土地使用權,發展流通性質的合作社,克服單一農戶的市場弱勢問題;積極推進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建設,完善農村低保制度;加大對農村教育投入對農村生源的高等教育助學貸款給予適當傾斜等等。
六、嚴格控制農村小型金融的擴張沖動
農村小型金融機構的特點在于小型化、社區化,經營方式靈活。但由于布局分散,規模較小,多數交易主體均有使其規模在短期內迅速擴張的沖動或傾向。地方政府出于政績需要和GDP考量,金融監管部門為了降低監管成本,股東為了加速資本增值和實現利潤最大化目標,都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支持或默許農村小型金融機構的擴張行為,從長期來看,不利于農村小型金融機構的發展,所以必須采取有力的防范措施,避免重蹈農村合作基金會的覆轍。
七、加強誠信教育
部分農戶在向信貸機構借款后不定期還款,造成信貸機構虧損的現象在現實生活中并不少見,這也是信貸公司在向個體農戶借款時擔心的問題。解決這一問題,一方面,需要加強對農戶的誠信教育,構建和諧的信任借貸機制,另一方面,需要些有力的擔保公司為農戶擔保,也需要國家相關政策上的支持,只有這樣,農戶的借款難問題才能得到進一步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