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吳光
摘要:20世紀90年代始,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基礎設施工程建設資金開始跟進不上。與此同時,分稅制度改革使得政府財力增長有限,入不敷出在地方政府時有發生。我國《預算法》又規定各地方政府不得直接舉債,如此窘境之下,政府融資平臺應運而生。恰逢金融體制改革,政府融資平臺得以允許建立。外加商業銀行一如既往追求高額利潤,政府融資平臺乘機如星火燎原之勢發展起來。但由于缺乏管理,政府融資平臺存在諸多亟需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政府 融資平臺 存在問題 完善策略
顧名思義,政府融資平臺就是由政府相關部門或機構依法設立的方便融資并用于投資建設的金融平臺,這經濟實體依法享有獨立法人資格。首先,政府融資平臺的誕生是我國金融體制改革和城市化建設的創新性產物,但疏于系統規劃和規范管理,存在各類問題阻礙其健康發展。就這些問題進行剖析,不難發現原因所在,也就不乏解決之道。
一、當前政府融資平臺的現存問題
政府融資平臺是順應城市化建設發展起來的,又推動著城市化建設的步伐。然而由于先天平臺不足,后天管理不善,當前政府融資平臺存在多類普遍性問題。
(一)依存主體單一,融資風險較大。根據各種調查顯示,我國政府多是通過間接方式向外國政府或者國際金融機構借款,有些地方外債超過9成以上。又或者,政府通過成立各類資產管理公司向銀行借款,最后由財政還貸。因此,一方面是外債償還剛性,一方面是政府財政付息負擔,外加民間融資手法單,融資成本極高,融資風險很大。
(二)缺乏獨立運營,無法全局把控。當前政府融資平臺都是通過各商業銀行或者相應職能部門所屬投資管理公司來融資運作,項目分散性較強,因此無法確切把握時融資總量。政府融資平臺所依托的這些機構平臺本身就是商業性質極強的單位,政府融資平臺又不能很好的在決策和投資主體之間界定好債、權、利的關系,長此以往必然產生利益糾紛,最后無法自保。而一旦產生問題,多是依賴政府解決,這就增加了政府償還負擔,甚至影響政府信譽、影響國際形象。總而言之,缺乏專門獨立的政策性金融機構,讓政府融資平臺無法把控自己的命運,卻承擔著巨大的償還和聲譽風險。
(三)債務規模龐大,違約風險較高。截止2010年底,政府融資平臺產生的債務規模就已經占到當年國內生產總值的1/8,已然超過各地方政府財政收入之和。如此局勢不難看出,如果政府無法重新開源,或者后續財政收入并不樂觀,依賴財政性收入償還的政府融資平臺必然出現違約風險。
(四)忽視投資審核,投資行為盲目。從當初成立政府融資平臺的初衷不難推測,政府融資平臺的資金多是用于市政建設。因此,只要項目需要,資金就會被劃撥注入。但是,這些項目往往預算不足,導致不得不后續追加資金。這就導致政府融資平臺的資金投放變得雜亂無序甚而是被迫投放,根本談不上投資對比分析或者利益最大化。長此以往,投資資金缺乏系統性,投資項目缺乏審核,投資回報不能最優甚至虧損,都是對償還負擔的增加。
二、當前政府融資平臺的問題成因
(一)缺乏法律制約。首先,我國法律已經命令禁止各地方政府向銀行借貸的問題。但各地方政府只要成立些諸如資產管理的信托平臺,就可以向銀行舉債,這從側面反映,國家法律在執行上過于表面化。其次,國家并未出臺針對政府融資平臺的相關法律法規政策,這就導致平臺操作上無約束無章法,最終問題頻出。
(二)缺乏監管機制。無論是融資規模還是投資行為,都不難看出,我國政府融資平臺操作隨意化,缺乏系統性的管理機構。因此,成立統一的專門性、專業性的管理平臺勢在必行。此外,各類盲目行為的種種跡象也表明,政府融資平臺在融資尤其是資金投放管理上,極度缺乏監控監管。所以,成立
個獨立于運營體制之外的監管機制,也不乏是促進政府融資平臺健康發展的有效方法。
(三)缺乏收入來源。有收入才有償還可能,稍作觀察不難發現,政府曾經可以增加收入的渠道現在都不再景氣。此外,政府融資平臺單的民間融資,也因為強制集資受到輿論壓力而不得不放緩。
三、當前政府融資平臺的完善策略
(一)完善法律法規,建立監督機制。既然缺乏法律機制,缺乏監督管理,國家就應該及時在國務院、銀監會或央行等層面上制定并發布執行相關融資法規,明確對政府融資平臺的債務規模、投融主體、資金運作、流程監管等提出具體要求,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法必依、違法必究。(二)完善法人結構,實行收支預算。依賴于商業機構的操作就是死亡模式,要提高政府融資平臺的投融效率,實現融資的獨立運營,就要從根本上完善政府融資平臺的法人結構。明確債、權、利的關系,專人專事專管。建立資本約束機制,對收支預算進行科學、專業管理。實現公司化運營模式,真正做到自主經營、自負盈虧。(三)擴大融資規模,拓寬融資渠道。現如今,強制集資已經民怨四起,政府融資平臺已然不能走過去這條老路。此外,前期政府融資平臺的融資償還也步步緊逼。因此,政府既要短時間內解決償還問題,又要長期解決投資收入問題。所以,首當其沖還是先擴大債券融資規模,解決償還的燃眉之急。為保證后續長期穩定的融資及償還,還要拓寬政府融資渠道,或者增加新的投資工具輔助投資的多樣化需求。如此良性循環,才是解決政府融資平臺資金問題的根本之道。
四、結束語
政府融資平臺的建立,確實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市政工程、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問題。雖然目前存在債務規模、結構控制、資金運作和規范管理的多類問題,但只要提高警惕、及時解決、不斷完善,這一平臺依然是支持國家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