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15年被很多“玩資金”的稱之為“健康元年”。大健康產業的投資、并購正如火如荼地開展,線上支付方式、問診渠道、預約咨詢、物聯網配送等新興科技正妄圖將線下實體醫院的業務逐步蠶食,但面對證券、保險、房地產行業中日益激烈的投資,“最后一公里的需求”依舊是科技新貴們需要正視和面對的。
保險跨界醫療已經不是新聞,保險跨界房地產、科技等領域才是話題?!靶聡畻l”出臺之后,健康保險成為整個保險行業中的“潛力股”。打著“養老”的旗號與醫院合作,打著“健康服務”的旗號,涉足房地產圈地。直到陽光融和醫院獲批成立、泰康收購南京仙林鼓樓醫院八成股份以及第五家專業健康險企落戶上海自貿區的消息被媒體披露后,我們似乎才感受到大健康產業“腥風血雨”的開始。
事實上,醫藥分家、加強健康服務等政策的放開,大健康行業正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生機。對于用客戶/患者而言,線上和線下的需求和體驗其實殊途同歸,如何才能讓他們接受你、愛上你、離不開你才是最終的大計。
渠道為王,在健康保險領域似乎同樣適用。
從自建健康管理中心、籌建醫療中心到與海外醫院進行戰略合作、從牽手傳統醫院到布局移動醫療平臺……搶占并打通醫療健康服務產業鏈的每一公里,正成為包括保險公司在內的各路資本的“新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