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靜宇
迎接物流集群大時代
文/李靜宇

哈佛大學商學院著名教授邁克爾·波特說,“物流已經是競爭和當代全球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薄拔锪骷涸谌蛴楷F,這種集群化開啟了龐大的外部世界和物流經濟的增長。同時刺激相關物流的密集地區經濟的多元化?!?/p>
物流集群是一種全新的概念,是一種介于市場和企業之間的產業組織形式,并且按照一定規則運行和自我發展,它的出現可能孕育著世界經濟新的飛躍。
物流集群是以交通運輸樞紐設施(如港口、機場、鐵路貨運站、公路樞紐等)、科研開發組織(物流技術、物流信息平臺的研發等)、管理部門為依托,以第三方物流企業為核心,運輸、倉儲、裝卸、包裝、加工配送、物流信息及其相關制造、流通企業在空間上的集聚現象。擁有完備的物流基礎設施,分工協作關系明確,競爭優勢明顯的物流園區是物流產業集群的表現形式。
物流集群是一種經濟社會現象,它是物流專業化分工與協作水平不斷提高的產物,是一種遵循經濟原則的組織形式和經濟現象。譬如,在供應鏈中,從客戶到零售,一直到設備供應商、生產商,所有這些環節都連接在一起,就是供應鏈管理。從現在開始,工業將會把不同的公司鏈接在一起,我們看到供應鏈管理在彼此之間是互聯的。
由此,形成一個又一個集群,在一個又一個集群下我們每一個小的環節發展又該注意一些什么?
在傳統工業道路上存在著一個矛盾,這個矛盾稱之為大規模定制。也就是說傳統供給方式與變化模式出現了矛盾,這個矛盾引發了產業革命,也引發物流的轉型升級。
具體表現是我們的產品需要生產,設計要有差異化。所有這些產品還要疊加服務變成體驗經濟,而且所有的體驗一定要因需而變,這個就是價值新的形態,只有站在這個基點上才能意識到哪些產能過剩,產業到底需要如何去轉型。
從中國的實踐來看,并不是所有的產業,所有的地區都已經出現了個性化需求成為主流的格局。
這需要因需而動,如果不是因需而動,必將造成資源的浪費。對此,在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戴定一看來,“在研究新概念之下,也不能一概否認傳統工業化道路就已經失效。所以沒有認清我們的市場基本特點,其實就沒有真正看清楚工業4.0和智慧物流在哪里,此時如果盲目投資風險極大。”在戴會長看來,特別強調的一點——價值,也就是看需求是不是到了差異化、多元化、多變化的發展階段。
與此同時,如何解決這樣一個大規模定制的矛盾,傳統工業化走規模化的道路,依據資本的聚集而增強,而物流集群效應下新的組織方式更加強調資源是共享,流程是分工協同,用更大規模分工合作的方法來形成新的解決方案。
戴定一說:“這就體現出了互聯網的價值,這樣形成的產業形態將是扁平的,是開放的,是無中心的,是互利的。用互聯的方式替代傳統依靠權力建立起來組織架構,用資源共享去取代獨占和控制資源,用契約和接口標準化替代傳統管理職能,這樣既可整合規模效益,也可以充分發揮每個個體的活力和創新性?!?/p>
在物流集群的時代,需要強調的是動態控制和優化的技術,在復雜的環境下需要不斷掌控環境的變化和自身的狀態,從而不斷調整優化作業過程。
物流集群也是有生命力的,再好也不可能都成功,更不可能一勞永逸。它往往有一定的生命周期。
這也是物流集群“動態”所在,它的生命力在于邊學,邊調整,邊采集信息,同時集群效應還需要有一些特定的戰略和理念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