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 音
新媒體建設與發展新鄉特色文化研究
■賈 音
新媒體的出現深深地影響了人類的生活空間,它讓傳統意義的文化生產成為過去進行時。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明標志,其發展和傳播是離不開媒體的發展的。因此新媒體建設如何使傳統文化更好的傳播,傳統媒體又如何更好的進行轉型以及新媒體的未來發展等等,都是我們需要考慮的問題。數字媒體時代,新鄉如何抓住機遇,大力發展自己的創意產業,從而更好的推動本地經濟社會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自從新媒體出現以來,人們對于新媒體的概念莫衷一是,即使如此,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新傳媒”是建立在數字技術和網絡技術基礎之上,延伸出來的各種媒體形式。其基本特征主要有以下幾點:
1、互動性。新媒體時代,信息一經發布,廣大受眾在選擇接受或者不接受的同時,還會根據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發表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建議,這種形式從一定程度上對于改進自身的工作有很大的好處。
2、大眾性。較之傳統媒體的單一途徑,新媒體的傳播由于方式各不相同,使得任何網絡或手機使用者等等都能通過各自的平臺進行交流,這也使得平臺中的任何人都可以成為傳媒的主體。
3、跨時空性。報紙一天一份,可這也只代表讀者能讀到今天的新聞,電視一天一集,觀眾也就是能看到今天的一集,如果想要在某一個時日看下一年前甚至幾年前的新聞或電視劇,那新媒體無疑具備獨到的優勢。
4、多元化。新媒體的內容涵蓋的豐富和多樣化已經完全讓傳統媒體的單一和固定如大海中的小舟,如此渺小、單薄。博客、論壇等讓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信息發布者,在如此浩瀚如煙的信息中涉及各類生活、學習、工作等等的討論都展現了前所未有的廣度和深度,幾乎展現了目前人類的所有的文化形態。
以衛河民俗文化、傳統文化、休閑茶文化為支撐,更新老業態、培育新業態、謀劃新商圈,打造百年新鄉商業、文化、休閑集聚區。
面對中國傳統文化屢遭尷尬的局面,其發展前景確實令人堪憂。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究其本質為“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首先,傳統文化不能一味的繼承,如男尊女卑,三綱五常等,保護和傳承本民族的優秀文化,兼容并包其他國家有教育意義的節日,如母親節等;其次,要注重文化創新,不能一味的固步自封,停留在原地,如一些民間藝術,工藝,如果與當地的旅游事業相結合,不僅不會消亡,還會走出中國,走向世界;同時,政府也要積極引導傳統文化與市場經濟制度相適應,加大對其支持,建立健全的保護措施,對一些影響民眾思想,側重于描寫宮廷爭斗,奢靡的商業片與小說應給與打擊,中國人不能富了腰包后就忘了自己的本源。
隨著經濟的發展以及科技的進步,社會已經進入物質化的消費階段。因此結合各種各樣的新媒體的表現形式,吸引了大量的文化受眾,因此也吸引了大眾的審美觀念向數字化轉變。文化生產的制約因素有很多種,文化產品與傳播媒介之間又構成了無法拆分的親緣關系。在這個關系當中,媒介轉換、生產轉型、消費者的身份認證等等都是正在實施影響的關鍵詞。文化產品通過何種媒體進入消費者或者觀眾的閱讀視域,進而產生的影響也會不同。
基于這種形式,我們必須充分發揮現代化媒體的優勢,加強對新鄉地區傳統文化精髓的傳播和提煉,致力于打造民族文化精品,這樣不僅能夠循序漸進的傳統文化進行精神洗禮。與此同時,避免傳統藝術形式因為內涵意義的不能理解而逐漸的從我們的視野中消失。
(新鄉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