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 嫚
淺釋反映貴州興義地理、物質、生活、民族的特色詞匯詞例
■幸 嫚
本文從方言詞匯和民俗文化的角度例舉解釋一些反映貴州興義地理環境、風土人情、物質生活條件制約、生活習慣、民族風情的特色詞匯,這對研究興義方言詞匯和興義民俗文化具有重要的意義。
語言是社會化的符號系統,是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也是一種社會交流的模式—言語的總模式。詞匯是語言諸要素中最活躍的,也是一種語言承載意義最基本的單位。一個民族文化的個性特征,經過歷史的積淀往往結晶在詞匯的層面上,因而一個民族語言的詞匯系統能夠最直接最敏感地反映出這個民族的文化價值取向,以及這個民族的種種思想、意識和感情等等。研究一個民族的語言還常常涉及這個民族的文化和民俗特點。而方言是一種語言的地方變體,也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載體,從方言詞匯中,我們可以窺見一地區的某些歷史陳跡,和該地的地理風貌、生活習俗、宗教信仰、居民的遷徙情況等等。方言就像一面鏡子,映射出某個地域歷史前進的足跡及民俗風情的特點,折射出該地區豐富多彩的社會文化事象。
根據語言、詞匯與民俗文化的關系,從方言詞匯和民俗文化的角度例舉解釋一些反映貴州興義地理環境、風土人情、物質生活條件制約、生活習慣、民族風情的特色詞匯,聊舉數例,以窺全豹。
興義市位于貴州省西南部,地處滇、桂、黔三省(區)結合部,境內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山巒起伏、河流縱橫,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區。由于興義特殊的地理狀況,在其方言中,保留了反映其地理環境和特殊風土人情的特色詞。
(一)反映地理環境的特色詞
底底 (1)底下:在沙發~。(2)底部,底座:輕點,要不沙發~都著你坐穿鬧。(3)底子:不要看他油光粉面嘞,其實沒得好大點~得。(4)極限(僅用否定形式):他嘞外語差得沒得~。
埡口 兩山峰之間的通道:麥子~(興義城區的地名)。
拐拐 轉彎處:走過前面那個~你就可以看到電影院了/【俗】臉比城墻~還厚。
倒拐 (街道上)轉彎:前面一~就是我家。
團轉 周圍、附近(的所有地方):我在周圍一~都沒有找到他/這~沒得你講嘞這種東西賣。
保坎 為防止坡土下塌而砌建的護墻。
旮旮 (1)角落:~頭要打掃干凈。(2)縫隙:筆落到~頭去鬧。
腳 表示“下方”、“底下”的詞綴:屋檐~/桌子~/山~。
凹凹 四周高中間低的地形:那寨子落在一個~頭。
(二)反映風土人情的特色詞
(1)特殊物產
野胡蔥 不需人工栽培而自由生長的一種野蔥類。
臊子 面條、米粉等肉制佐料。
牛打滾 一種煮熟后而裹上豆面、糖漿等的湯圓。
餌塊粑 粳米制成的粑粑。
鄞子 紫蘇子或花生、五仁等做成糯食的餡,是興義人吃糯食的主要調料。
沖菜 一種青菜,有較濃刺激味,常作涼菜。
尢子 凝固的動物血,多指豬血,是興義人喜愛的家常菜肴。
拱嘴 鹵的豬嘴,興義人喜愛的菜肴。
瓦耳糕 用米漿蒸制的饅頭大小的食物。
絲娃娃 貴州風味小吃。
連渣酪 未去渣的豆腐。
糍粑 把糯米蒸熟后,搗、舂成粘糊狀的食品。
長菜 興義人過年時用臘肉、香腸等油煮的蔬菜,通常要吃到十五,預示來年長長久久,人長命百歲。
老蛋 一種特殊的食品,指未完全孵化的鴨蛋或雞蛋。
裹卷粉 興義的一種小吃,用米漿蒸制成皮包裹蔬菜等。
(2)物產的特殊稱呼
灰面 (小麥)面粉。
老鴰ua21烏鴉。
蚤馬子 蟑螂。
叫雞雞 蟋蟀。
新辣子 專指青辣椒。
酸茄果 番茄。
鼻劑果 荸薺。
金抓子 天牛。
牛格螂 屎格螂。
檐耗子 蝙蝠。
沖關 蜻蜓。
現今貴州仍然在經濟、政治、文化、交通和人民素質方面還比較落后,在興義方言特色詞中保留了反映舊物質、生活條件的生活用品及物品和反映舊生活物質文化特征的特色詞。
(一)反映舊物質、生活條件的生活用品及物品
棉碎 指棉花。
開襠褲 舊時褲襠開叉的褲子。
獨凳 只能一人坐的高凳。
梭梭板/滑梯梯 興義舊時兒童游戲的滑梯。
毫子 舊時專指硬幣。
花書 小人兒書。
囤籮 舊時指存放糧食的器具。喻指矮胖的人。
陰苞谷(子)(1)煮后曬干的玉米。(2)喻指悶氣、內向、不愛說話的人。
炕籠 舊時烤尿布等的竹籠。
(二)反映舊物質、生活特征的特色詞
做活路 舊時為生計而干活。
打·光腳板 赤腳:~嘞不怕穿鞋嘞。
過繼 把孩子送給同輩親屬作養子。
抱養兒 養子。
茅廁si44廁所。
掏渣渣 撿垃圾:你不聽話我把你送給~嘞哈。
老背背pei44專門拐騙、哄騙、拐賣幼童的人:不要亂跑,當心有~哈。
吊頸 上吊自殺。
板車 舊時載貨人拉的木板車:他家幾個都是拉~嘞。常說成“板板車”。偏廈sua42
煙鍋巴 吸煙后所剩的煙蒂。
俗話說:千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各地都有自己獨特的民俗、生活習慣,而這些又往往和當地的方言詞匯緊密相連,呈現出當地地域文化的特征,在興義方言特色詞中隨處可見反映興義人生活習俗的特色詞。
(一)反映日常生活風俗的特色詞
擠油渣 (1)“擁擠”的謔稱。(2)舊時嚴冬季節學童簇擁相互推擠嬉戲以暖和身體的游戲,大家齊呼:“~,~,擠出油來炸粑粑。
馬馬肩 讓小孩騎在肩上。
壓長 領養一個孩子來祈求自己能生小孩或自己小孩聰明健康。
擺白 聊天。
拜繼 讓孩子承認無血緣關系的人作義父母。
煨 燒、煮等:我火上~起東西的,不敢走。
燒鍋底 為遷新居設宴或赴宴祝賀。
筲箕 盛物可濾水的竹器:飯鈀怪~,人笨怪刀鈍。
少午 興義舊時下午吃的一頓飯,現你農村還常用:吃完~再說。
撣 一種烹調方法,在沸水中稍浸隨即撈出。
蘸 沾上汁、面、餡、芝麻、辣椒等的一種食法:這種粑粑要~芝麻才好吃。興義用醬油、辣椒等佐料制成的專門用來蘸而調味的小碟辣椒叫 “蘸水”、“辣椒水”。
扛馬馬肩 專指大人讓小孩騎在脖子上走:這個娃娃最喜歡大人~。
吃酒 (1)喝酒。(2)參加別人的婚、喪、嫁、娶等活動(可以在“酒”前加上定語):明天張老三結婚,又要去~嘍。/吃搬家酒/吃滿月酒。
解手 上廁所。
膈膩 身上由于長時間沒有洗澡而起的汗垢。
老庚 (同娘liang44)同年同日生而結拜的男性,女性為“同娘”。
(二)反映婚喪風俗的特色詞
落氣 斷氣死亡:他兒子一到,他就~鬧。
開路 喪事中的儀式之一,為死者去陰間送行,由宗教人士或巫師主持。
號喪 (1)在喪事時為死者號哭。(2)罵人長時間哭叫。
錢紙 祭奠燒的紙錢。
上山 諱指出殯:老人家今天~。
搶水飯 祭奠逝者時要潑灑水飯,先該熟語喻指急不可待地爭搶:一個一個嘞來,又不是~。
二婚 再婚的人:像他這個年紀,又是~怕是難得找對象。
回門 只新娘嫁后第二天回娘家。
說 專指找媒人去向女方相親或提親。白喜事 喪事。
打發 農村指為女兒辦婚事,也指出嫁。
興義市南與廣西交界,西與云南接壤,是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首府所在地,素有 “黔桂鎖鑰”之稱。共有漢、布依、苗、彝、回等28個民族,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18.1%。是一個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在其特色詞中有反映當地民族風情的特色詞。
放蠱 傳說少數民族 (興義地區多為苗族)中一種無形的毒,可致受害者大病、神志不清或死亡。
趕渣白 布依族人民在陰歷六月六的節日活動。
包帕子嘞 興義人指那些頭包頭巾的苗族或布依族。
趕表 布依族男女相親的活動。
(貴州興義民族師范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