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剛,周萍,竇蕾,李晨,劉佩,解鳳民,馮亞婷,呂軍
上海市康復醫療資源與服務開展現狀調查①
陳剛1,周萍2,竇蕾1,李晨2,劉佩1,解鳳民1,馮亞婷1,呂軍1
目的了解上海市康復資源配置及服務提供情況,明確現狀與問題,為上海市康復醫療服務體系規劃提供依據。方法基于 “結構-過程-結果”理論框架,圍繞康復科室設置、人力、床位、設備、房屋、收支、轉診及服務提供等內容,對綜合醫院、康復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進行問卷調查與現場考察。結果三類調查機構中康復醫師321人,康復治療師860人,康復護士666人;康復編制床位2199張,實有床位2573張。綜合醫院、康復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康復服務開展率分別為94.79%、100.00%、75.56%,康復設備整體配備率分別為50.79%、71.15%、17.77%,康復診療項目門診開展率分別為27.73%、30.00%、13.21%。結論上海市三級康復醫療服務體系架構初步形成,但是在康復功能落實方面還存在許多問題。康復醫療服務體系規劃應將康復服務能力建設、人員隊伍建設、康復資源配置、康復服務轉診作為建設重點。
康復醫療資源;康復服務;上海市
[本文著錄格式]陳剛,周萍,竇蕾,等.上海市康復醫療資源與服務開展現狀調查[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5,21(12): 1475-1478.
CITED AS:Chen G,Zhou P,Dou L,et al.Investigation of rehabilitationmedical resources and services in Shanghai[J].Zhongguo Kangfu Lilun Yu Shijian,2015,21(12):1475-1478.
殘疾、功能減弱或喪失是人類的一種生存狀態,幾乎每個人在生命的某一階段都有暫時或永久的殘疾[1]。早期、系統、專業、連續的康復醫療服務,能夠消除或減輕患者各種功能障礙,減少殘疾發生,提高患者生存質量[2],促進其回歸社會[3-4]。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慢性病患病率不斷上升[5],交通事故、心理和精神損傷、跌倒、出生缺陷、艾滋病和其他傳染性疾病導致的損傷不斷增長,需要接受康復服務的人群不斷擴大[6-7],對康復服務的形式和能力也提出更高要求[8-9]。為了應對社會對康復醫療的需求,國家衛生計生委提出探索初步建立分層級、分階段的康復醫療服務體系,以逐步解決康復服務供需矛盾,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康復醫療服務需求[10]。作為國家康復醫療服務體系的試點城市之一,上海市自2011年開始,相繼出臺《上海市區域衛生規劃(2011年-2020年)》、《上海市醫療機構設置規劃(2011-2015年)》、《關于鼓勵本市部分公立醫療機構功能轉型的指導意見(試行)》、《上海市康復醫療服務分級雙向轉診技術標準(試行)》等政策文件。從機構建設、人才隊伍建設、轉診規范等方面推進全市康復醫療服務體系建設。
1.1研究的理論框架與分析思路
“結構-過程-結果”是近幾十年逐漸形成和完善的衛生管理研究方法[11-12]。該方法認為質量評價的3種要素之間存在一種基本的功能上的聯系,即從事醫療服務機構的結構特征可能影響服務的過程;同樣,服務過程的變化將影響服務結果及其對健康狀態的效果[13]。本研究基于該理論框架,形成康復醫療服務體系的分析思路,具體為將康復醫療服務體系看做一個系統,運用結構——資源配置(康復人員、床位、設施設備、投入等)、過程——能力建設(設備使用、康復培訓、康復轉診等)和結果——系統結果、健康結果(康復門診服務量、住院服務量、功能改善、滿意度)來確定康復醫療服務體系建設發展的分析維度[14](見圖1)。

圖1 康復醫療服務體系發展研究理論框架與分析思路
1.2調查方法和資料來源
1.2.1文獻分析
以 “康復”、“康復資源”、“康復服務體系”作為關鍵檢索詞,在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中檢索近10年相關文獻110篇,建立文獻評閱庫,系統分析文獻中提到的現階段康復醫療服務體系存在的問題,了解全國尤其是上海市康復醫療服務體系面臨的形勢及存在的問題。
1.2.2現場考察
課題組于2014年7月,對上海市第一康復醫院、養志康復醫院、第六人民醫院康復科、楊浦區平涼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殷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5家康復醫療機構進行現場考察,并利用半結構化訪談問卷進行關鍵知情人訪談,了解康復醫療服務體系建設、康復服務供需、醫院轉型過程中面臨的問題、康復人員、床位、雙向轉診、醫保報銷等方面的現狀與問題。
1.2.3問卷調查
基于文獻分析與現場考察,課題組圍繞康復醫療服務體系建設的核心問題,針對性設計 “上海市康復醫療機構康復資源狀況調查表”,對開展康復服務的綜合醫院、康復醫院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進行問卷調查。調查研究內容包括康復醫療機構基本情況、康復人員情況、康復醫療服務收支情況、康復設備配置情況、康復床位設置情況、康復房屋空間情況、康復服務開展情況、主要疾病康復服務需求與供給情況等方面。其中,對康復設備的調查分別依據《綜合醫院康復學科基本標準(試行)》、《康復醫院基本標準(2012年版)》、《上海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新一輪發展設置基本標準》等文件要求設計,對主要康復診療項目的調查依據《上海市醫療機構醫療服務項目和價格匯編(2010版)》設計。
調查對象基于2014年上海市登記在冊的醫療機構清單,采用普查與抽樣調查相結合的方式選定。其中,綜合醫院與康復醫院采取普查方式,對全市所有設置康復科或中醫康復科的綜合醫院、所有康復醫院進行普查;對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按照每個區縣30%的抽樣比例四舍五入,每個區縣不低于2家,使用Excel2007中的RANDBETWEEN進行隨機抽樣。
于2014年8月發放電子版問卷實施調查,共調查綜合醫院116家、康復醫院5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98家,總計219家。實際分別回收問卷96份、5份、90份,總回收率87.21%。
1.3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7.0進行統計學分析。調查基礎數據利用EpiData3.1與Excel2007建庫和清庫。
1.4質量控制
調查正式開始前,課題組基于研究目的,圍繞康復醫療機構的主要康復資源形成結構化調查表、填表說明及調查方案,經過多輪專家咨詢,并在康復醫院進行預調查后,對調查表與填表說明設計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修改與完善,以保證調查的科學性。
機構問卷調查由上海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醫政處組織實施,以滬衛計醫政便函〔2014〕4號、5號發文通知,區縣衛生計生委根據調查機構清單負責組織轄區內機構填寫電子版調查表,同時將書面調查表蓋單位公章寄回。在調查過程中,課題組通過建立工作群、專人分區負責等方式隨時解決機構填表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調查表回收后,由復旦大學衛生發展戰略研究中心研究生負責調查表審核,并將存在的問題標注在原調查表中,以郵件形式反饋到調查機構,調查機構重新修改、補充或完善后發回課題組,直至數據審核全部通過。資料錄入與分析在課題組專家指導下,由中心研究生負責實施,全面保證調查數據準確性與完整性。
2.1開展康復服務情況
調查顯示,在有效回收的96家綜合醫院中,91家開展康復服務,開展率為94.79%;其中,僅開設康復科門診、僅開設康復病房、同時設置康復門診和病房的分別占54.95%、5.49%、39.56%。5家康復醫院均同時設置康復門診和病房。有效回收的90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68家開展康復服務,開展率為75.56%;其中,康復門診開展率為95.59%,康復病房開展率為33.82%。
2.2康復人員情況
2013年底,接受調查的上海市三類康復醫療機構在崗人員2262人,其中康復醫師321人,康復治療師860人,康復護士666人;2011年~2013年間,各類康復醫療機構中的康復醫師、康復治療師、康復護士人數均呈現增長趨勢。2011年初~2014年8月,三類康復醫療機構康復人員流入1016人,流出360人;2011~2013年康復人員年流入率分別是12.87%、17.86%、17.08%,年流出率分別是4.41%、5.56%、6.41%。
康復醫師、康復治療師、康復護士女性分別占48.91%、54.77%、98.80%,25~34歲分別占44.20%、38.80%、39.80%,工作5年以下的分別占30.84%、65.00%、60.81%。康復醫師以本科學歷、臨床專業為主,分別占56.70%、75.08%;康復治療師以大專學歷、康復治療專業為主,分別占48.37%、89.19%;康復護士以大專學歷、護理專業為主,分別占52.25%、99.55%。
2.3康復床位情況
2013年底,調查機構康復編制床位2199張,實有床位2573張,分別較2012年增長33.43%、24.83%。綜合醫院康復醫師人床比0.17,康復治療師人床比0.36,康復護士人床比0.24;康復醫院康復醫師人床比0.12,康復治療師人床比0.25,康復護士人床比0.17;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康復醫師人床比0.97,康復治療師人床比0.73,康復護士人床比0.41。
2.4康復設備情況
綜合醫院、康復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康復設備整體配備率分別為50.79%、71.15%、17.77%。綜合醫院康復科信息化設備類配備率最高(78.89%),康復工程類配備率最低(13.33%);康復醫院運動治療類配備率最高(82.50%),康復評定類配備率最低(40.00%);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設備配備率普遍偏低,物理治療類配備率最高(34.36%),信息化設備類均未配備。
綜合醫院、康復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康復服務設備整體使用情況平均分別為8.22、8.86和6.83(滿分10分)。綜合醫院信息化設備類得分最高(9.45)、急救類設備得分最低(6.20);康復醫院信息化設備類得分最高(9.75),認知言語治療類得分最低(7.44);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急救類設備得分最高(8.25),語言訓練設備類得分最低(1.50)。
2.5康復轉診情況
15.24%的調查機構與其他機構簽訂康復轉診協議,其中綜合醫院中僅有14.29%簽訂協議,康復醫院中有40%與其他機構簽訂轉診協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僅有14.71%機構與其他機構簽訂轉診協議。
2013年,上海市綜合醫院康復服務轉入6671人次、轉出4979人次,分別較2012年增長23.10%、25.70%;康復醫院年康復服務轉入536人次、轉出56人次,分別較2012年增長13.08%、27.27%;調查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康復服務年轉入282人次、轉出484人次,與2012年相比,分別增長54.10%、13.35%。
2.6康復服務提供情況
2013年各機構康復年門急診2 126 942人次,與2012年相比增長13.19%;康復年出院30 526人次,與2012年相比增長20.69%。綜合醫院主要康復診療項目門診開展率為27.73%,住院開展率為24.22%;康復醫院主要康復診療項目門診開展率為30.00%,住院開展率為46.06%;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要康復診療項目門診開展率為13.21%,住院開展率為3.74%。各類機構中未開展的康復項目均有10余項。
2.7康復收入情況
調查機構2013年康復收入166 843 63萬元,康復支出97,931.94萬元。綜合醫院中康復收入占醫院收入的1.16%,較2012年增加20.39%;康復醫院中康復收入占醫院收入的22.93%,較2012年增加12.73%;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康復收入占中心總收入的1.56%,與2012年持平。
本次調查顯示,上海市三級康復醫療服務體系架構初步形成,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康復職責與定位基本明確,在康復科室設置、康復人員配置、床位設備配備、服務提供等方面均有所發展。但是,在康復功能落實方面還存在許多問題,在崗康復人員專業能力有待提升,康復設備配備率不高,而且利用欠佳;各類機構中康復主要診療項目的開展率不高,轉診機制也未有效運行,有待進一步優化;康復收入在綜合醫院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總收入中占比微乎其微。這就迫切需要在 “十三五”期間對全市康復醫療服務體系建設進行合理規劃,建立分層級、分階段的康復醫療服務體系[15]。
基于上述問題,上海市康復醫療服務體系規劃要以解決問題為導向,以建成布局合理、層次分明、功能完善、富有效率的康復醫療服務體系為目標[16],遵循整體規劃、統籌兼顧、突出重點、提升能力的基本原則,將康復服務能力建設、人員隊伍建設、康復資源配置、康復服務轉診作為體系建設的重點。明確各級各類康復醫療機構的功能定位[17-18],推進康復醫療機構規范化建設,逐步提高機構康復服務能力[19];遵循康復醫學人才成長規律,構建從源頭到使用的連續性人才培養機制,提升康復隊伍專業化水平[20-21],逐步解決人才瓶頸問題;探索利用經濟手段、政策引導等有效方式,逐步建立具有激勵作用的雙向轉診機制。
[1]世界衛生組織,世界銀行.世界殘疾報告[R].馬耳他:世界衛生組織,2011.
[2]喬志恒,郭明.康復醫學發展現狀與未來[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9,15(1):96-98.
[3]何成奇.解讀《衛生部建立完善康復醫療服務體系試點工作方案》的基本思路[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2,27(6): 494-496.
[4]路鵬程.基于康復診療決策支援系統構建區域三級康復服務體系[D].廣州:南方醫科大學,2013.
[5]蘇勇林,何成奇.四川省康復醫學教育發展現狀及對策[J].華西醫學,2014,29(1):141-144.
[6]邱卓英,李建軍.國際社會有關殘疾與康復的理念和發展戰略的研究[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7,13(2):111-113.
[7]王葆華,密忠祥,程軍,等.我國康復醫療機構服務體系建設研究[J].中國醫院,2012,16(6):9-10.
[8]吳弦光,陳迪,張靜.社區康復與“人人享有康復服務”目標的實現[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1,17(7):613-616.
[9]邱卓英,荀芳,張愛民,等.世界衛生組織殘疾與康復行動計劃(2006年~2011年)[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7,13(2): 109-110.
[10]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十二五”時期康復醫療工作指導意見[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2,27(6):489-491.
[11]郝模.衛生政策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29-30.
[12]胡蕊,俞岑妍,羅莉,等.上海市閘北區殘疾人輔助器具組合適配項目效果評價研究簡介[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3,19 (1):98-100.
[13]Avedis Donabedian.醫療質量評估與監測[M].李巖,譯.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7:27-32.
[14]陳剛,曹文妹,康琦,等.《我國衛生監督行業現狀調查與分析》課題概述[J].中國衛生監督雜志,2015,22(3):207-210.
[15]勵建安.中國康復醫療服務體系建設——從計劃走向行動[C].哈爾濱:中國康復醫學會第七次全國老年醫學與康復學術大會,2012.
[16]丁永超,田文華,許蘋,等.發達國家及地區康復醫療服務體系的特點及啟示[J].中國衛生質量管理,2013,20(5):125-128.
[17]王茂斌.關于康復醫療服務體系建設的若干問題[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2,27(7):587-589.
[18]馬躍,袁雁,許蘋,等.淺談我國康復醫療服務體系發展現狀[J].解放軍醫院管理雜志,2013,20(11):1090-1092.
[19]程凱.我國殘疾人康復工作的回顧與展望[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8,14(3):201-205.
[20]李建軍.中國康復醫學發展的回顧與展望[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1,17(1):1-4.
[21]馬朝霞,趙琨,肖月.北京市康復醫療服務體系發展現狀研究[J].衛生經濟研究,2015(1):46-48.
Investigation of Rehabilitation MedicalResourcesand Services in Shanghai
CHENGang1,ZHOU Ping2,DOU Lei1,LIChen2,LIU Pei1,XIEFeng-min1,FENG Ya-ting1,LüJun1
1.School of Public Health,Fudan University,Shanghai 200032,China;2.Shanghai Municipal Commission of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Shanghai200125,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Shanghai rehabilitation resources and services,define the status and problems and provide suggestions formaking Shanghai rehabilitation health care system planning.Methods Based on the"Structure-Process-Result"theoretical framework,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field investigation were conducted onmedical institutions in term of the rehabilitation departments setting,manpower,beds,equipment,housing,income and expenditure,and referral services.Results There were 321 rehabilitation doctors, 860 rehabilitation therapistsand 666 rehabilitation nurses,2199 preparation bedsand 2573 realbeds in allkindsof rehabilitationmedical institutions.The rates of carrying out rehabilitation serviceswere 94.79%in general hospitals,100.00%in rehabilitation hospitals,75.56%in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s,rehabilitation equipment rateswere 50.79%,71.15%,17.77%,and 27.73%,30.00%,13.21%of them provided outpatient rehabilitation services.Conclusion Shanghai tertiary rehabilitation medical services architecture has initially formed, however,thereare stillmany problems in the rehabilitation function.The rehabilitation health care system planning should focuson rehabilitation services capacity,rehabilitation staff team,rehabilitation resourcesand services referrals.
rehabilitationmedical resources;rehabilitation service;Shanghai
10.3969/j.issn.1006-9771.2015.12.023
R49
A
1006-9771(2015)12-1475-04
上海市康復醫療服務體系規劃(2015-2020年)研究項目(No.WJW 2015018)。
1.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上海市200032;2.上海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上海市200125。作者簡介:陳剛(1962-),男,漢族,安徽定遠縣人,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衛生管理、弱勢群體管理。通訊作者:呂軍(1968-),女,漢族,新疆奎屯市人,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衛生管理。E-mail:lujun@shmu.edu.cn。
為了更好地推進全市康復醫療服務體系建設,上海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將制定康復醫療服務體系規劃(2015-2020年)作為重點任務,這就需要了解全市康復醫療服務體系中的康復資源配置及服務提供情況,明確現階段康復服務面臨的形勢與主要問題。為此,2014年4月開始,由上海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醫政處牽頭成立由醫政處、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上海市康復專家組成的課題組,對康復醫療服務體系建設、康復資源及康復服務提供情況進行調查研究。
2015-06-03
2015-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