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先,王志偉
(1.杭州市蕭山區衙前鎮農業公共服務中心,浙江杭州 311209;2.杭州市蕭山區農技推廣中心,浙江杭州 311203)
不同播種期、密度對直播油菜浙大619產量的影響
韓國先1,王志偉2
(1.杭州市蕭山區衙前鎮農業公共服務中心,浙江杭州 311209;2.杭州市蕭山區農技推廣中心,浙江杭州 311203)
直播油菜不同播期、密度對產量的影響試驗,結果表明,隨著播種期的推遲,油菜單產急劇下降,而密度的調節能力十分有限,但隨著播種期的推遲,可適當增加油菜播種密度,以提高產量。
油菜;直播;播種期;密度;產量
文獻著錄格式:韓國先,王志偉.不同播種期、密度對直播油菜浙大619產量的影響[J].浙江農業科學,2015,56(1):54-55.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150116
油菜是蕭山區第1大油料作物,常年種植面積約4 666 hm2,菜油商品性好、營養價值高,深受城鄉居民的喜愛。油菜的前作一般為晚粳稻,種植方式一般以育秧移栽為主,育秧移栽成本偏高,農戶種植積極性不高。本試驗探索直播油菜不同播種期、密度對產量的影響,為推廣油菜直播栽培提供科學依據,實現油菜機械收割,從而省工節本,提高油菜生產效益,現將試驗結果報道如下。
1.1 材料
試驗在蕭山區農科所義蓬基地進行,油菜品種為浙大619。
1.2 處理設計
試驗設播種期,密度2個因素,以播種期(A)為主處理,密度(B)為副處理。1-3水平A因素分別為10月26日,11月5日,11月15日播種,B因素分別為每667 m2種植1萬,1.5萬,2萬和2.5萬株。采用裂區試驗方法,小區面積13.32 m2,隨機區組排列,重復3次。
1.3 考查項目
田間調查各處理的生育期,成熟期取樣調查各處理的經濟性狀,單獨測產。
2.1 產量
各處理組合的667 m2產量見表1,處理組合A1B2最高,為122.67 kg;處理組合A1B1,A1B3其次,為119.17,118.50 kg;處理組合A3B1最低,為48.50 kg。

表1 油菜浙大619各處理組合的產量
不同播種期之間產量差異極顯著(表2)。A1(10月26日播)3個處理組合每667 m2產量均在110 kg以上,平均118.29 kg;A2(11月5日播)平均產量為67.46 kg,與A1之間存在極顯著差異;A3(11月15日播)平均產量僅為54.38 kg,與A1,A2間差異也極顯著。表明播種期越早產量越高,原因是油菜遲播后植株生長量少,產量也就明顯下降。

表2 不同播期對油菜浙大619產量的影響
不同密度之間產量也存在一定差異(表3),B3與B1間產量存在極顯著差異,B2與B1間產量存在顯著差異,B3,B2與B4之間不存在顯著性差異。以B3(667 m2種植2萬株)產量最高。

表3 不同密度對油菜浙大619產量的影響
2.2 經濟性狀
不同播種期間株高差異明顯,早播的植株大大高于遲播的;隨著播期的推遲最低分枝位有所下降,分枝數逐漸減少,總有效角果數逐步減少,每角粒數也有下降的趨勢,但千粒重受播種期影響較小(表4)。同一播種期,植株的生長量隨密度增加而減少,單株結角數也有同樣的變化趨勢,這與產量結果是一致的,植株生長量大相應的產量也較高。
本試驗表明,隨著播種期的推遲,直播油菜單產急劇下降,而密度的調節能力十分有限,因此影響直播油菜單產的主要因素是播種期。生產上要求在10月中下旬播種,最遲不能超過11月5日。隨著播種期的推遲,可適當增加油菜播種密度,以提高產量。
本試驗表明,直播油菜隨著播種期的推遲,產量極顯著下降,且密度的提高對產量調節作用十分有限,故影響直播油菜產量的主要因素是播種期。生產上要求在10月中下旬播種,最遲不能超過11月5日。隨著播種期的推遲,可適當增加油菜播種密度,以提高產量。
種植油菜的人工主要用于育秧移栽及收割堆熟打籽上。本試驗采用直播栽培方式,配套機械化收割,大大減少了人工成本,平均每667 m2可減2.5工,節約275元。10月25日播種的667 m2油菜籽產量可達181.3 kg,與育秧移栽基本持平,其前作一般為西瓜、鮮食大豆、鮮食玉米等,直播油菜有推廣價值。
[1] 王寶強,陳烈光,吳燕,等.油菜灃油737在建德的生育表現及秋發栽培技術[J].浙江農業科學,2013(5):521-528.
[2] 陳葵陽,吳海明,周波.滬油21高產栽培技術[J].上海農業科技,2013(3):57-58.
(責任編輯:張才德)
S 565.4
B
0528?9017(2015)01?0054?02
2014?11?13
韓國先(1957-),男,浙江杭州人,農藝師,從事農技推廣工作。E?mail:10278261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