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文宇 王雅楠
摘 要:大學生殘害同學、自殺等惡性事件一再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本文圍繞“高校問題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這一主題,對現下問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現實情況進行分析和探究,并提出一些相對完善的對策。
關鍵字:問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問題大學生”的內涵
目前,學術界對“問題大學生”的概念定義還沒有明確一致的規定。本文認為,問題大學生就是那些在一定的社會條件背景和學校、家庭、社會及學生個人等多方面不良因素的綜合作用下,在學習生活中遇到了只靠個人無法解決的難題,進一步導致自己的日常表現違背了現下主導的教育規律、社會規范以及學校的規章制度,并且對正常的教育秩序構成一定威脅的大學生。
二、高校“問題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現實情況
(一)國家
1.理論研究相對落后
至今我國還沒有一套結合中國本土文化背景和中國大學生心理特色的系統而完整的問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理論,只是簡單地介紹國外的相關權威理論,機械運用國外成熟的理論方法,很少進行改造和創新,成為在這個“拿來主義”風靡時期的模仿學習成果之一。
2.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建設差
我國政府各個部門之間對問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缺乏統一的工作部署和出臺單獨規定,甚至出現一些問題也是相互推脫,怕攬責任,所以才會使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無法落到實處, 也直接導致目前“問題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制度沒有成形。
(二)學校
專業的教師力量不足
1.從業人數不夠
目前在高校不管是大學生還是問題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員主要是以下人員:高校德育老師、輔導員、心理學教師、醫務室的醫務人員等,從業的師資數量嚴重不足,尤其是問題大學生專業專職心理咨詢教師的數量不足。
2.專業素質低
在高校問題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員大多憑著自己經驗和應然的想像,認為只要開展所謂的“心理咨詢”就能解決問題大學生的心理問題,還有部分教師忽視心理評估表和心理教育質量的測試結果,僅僅存檔了事,甚至把德育工作和心理教育工作混為一談。
(三)學生
青年大學生正是在人格上產生分裂時期。這種分裂有兩條分道,一是往好的方向發展,二是走上“問題”之路——成為問題大學生,在生活中迷失自我,過分對網絡上癮;有大學生找不到自己的現實存在價值,只關注于一些瑣事,導致人際關系困難;也有大學生在不斷地抱怨命運不公,對人和事滿滿地都是忿恨;也有大學生找不到理想與現實的平衡,走上極端……
三、高校“問題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問題的對策
(一)國家
國家和政府應該加強對問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理論研究、課程改革的支持和加大經費投入,應該盡快組織教師編寫適合心理健康教育實際的教材。不管是科研、師資還是硬件設施,要落到實處,都需要強大的物質保障——國家經費的支持。
(二)學校
1.建設問題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干預機制
高校可以在大學新生開學之時通過科學的方法和工具對他們進行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心理檔案。一方面可以及時解決有問題的學生存在的主要心理問題,另一方面也有必要對那些心理問題較為嚴重的學生進行訪談。這樣可以給問題大學生以積極、有效的心理干預或心理幫助,防范于未然。
2.建立高素質專業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團隊
高校要保證高素質的專業心理健康教育教師,一是要嚴格層層把關,制定規范完整的培訓和發展規劃,做到持證上崗、規范管理;二是要在專業專職老師的數量上,大力培養從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師及其后備軍,形成一支以專職人員為主的問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隊伍。
3.加強對問題大學生的家長的心理健康教育相關的宣傳
不管是了解問題大學生心理與行為偏離正軌的原因,還是心理健康咨詢計劃的制定和實施,都需要得到家長的全力支持和配合,所以對問題大學生家長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和方法方式的宣傳是必要的。
(二)發揮“問題大學生”的主體作用
問題大學生可以進行自我監控,內省自己的行為和思想,不斷地進行反省評價,分析自己的心理狀態,明確自己心理健康狀況,做到坦然面對自己的心理;此外,在實際的學習生活中,問題大學生也可以通過自我對話法、自我鼓勵法、轉移注意力法等方法,對自己進行積極的心理暗示,以正視現實、樹立信心。
總之,加強和落實問題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經成為問題大學生健康全面成長發展的內在要求,客觀上也體現了教育的一種公平和正義。
參考文獻:
[1] 張大均,吳明霞.社會變革時期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的理性思考[J]. 西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 2).
[2] 時章明等.高校“問題學生”研究[A].冀學鋒,羅繁榮,魯良.新思路、 新舉措——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課題成果集[C].長沙: 湖南大學出版社, 2005.
[3] 林玉體.西方教育思想史[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6.
[4] 孔巧麗,徐大真.中國心理咨詢師專業化進程中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天津工程師范學院學報.2008(4).
[5] 2010——2011年度大學生心理健康調查報告[DB/OL].大學生雜志社,中國大學生網,2011.
[6] 唐土紅等.“問題學生”產生的倫理文化探討[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3.
作者簡介:孫文宇(1992-),女,土家族,湖北省恩施市,法學學士,重慶師范大學政治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王雅楠(1994—),女,漢族,遼寧省本溪市人,法學學士,單位:重慶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