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階段的學習對每一位學生的影響不可忽視,影響著高考成績以及之后的職業生涯。高中語文課程在義務教育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和語文素養,為其終身學習和個性發展奠定基礎。問題是學習的開始,問題意識是思維的起點和動力,無問題意識的行為影響語文教學的順利進行,制約語文教學。
關鍵詞:高中生;問題意識;高中語文教學;重要性
一、高中學習階段的特殊性
高中階段不同于義務教育階段的教學和學習,它屬于一個過渡時期,肩負著培養各類人才,為社會和上一級學校輸送人才等使命。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教育時期,教師的教學任務十分繁重,學生的學習內容量大。同時學生面臨著升學考試的壓力,無論是父母、親朋好友還是教師都給予學生很大的壓力,促使他們用更多的時間學習。教師為了完成學校布置的教學任務和升學指標,采取各種教法加快教學進程,忽略學生的感受。面對繁多的作業,學生沒有太多自由空間,一切幾乎都按老師的教而進行。這樣,學生被卡得緊緊的,獨立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現象越來越少,能力越來越差,進而逐漸形成無問題意識狀態。其中,無問題意識在語文學科中顯得更加突出。
面對此現象,各界人士展開討論并有許多相關的論文進行探討,但都沒有具體的、分學科的論述。如姚本先的《論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淺論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積極意義》頗具代表性,但文章側重從心理學角度進行論述,未涉及具體學科,僅提到課堂教學,忽視課內外的結合。歐陽文的《學生無問題意識的原因與問題意識的培養》指出了問題意識是什么,并且理論與事例結合,但沒有涉及具體學科,顯得空洞。馬月芬的《新課程改革下高中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及策略》突顯時代特色,把語文教學與新課程改革聯系起來,指出當今課堂存在的問題以及如何改進,然而遺憾的是此文泛泛而談,過于簡略。
二、何為問題和問題意識
對于問題的界定,社會上存在眾多定義,從各個領域、時間段等定義“問題”。在本文中所提到的“問題”以及“問題意識”、“無問題意識”主要從教育學和教育心理學角度出發,并結合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而展開論述的。
本文中所提到的“問題”不等同于日常生活人們口中的“問題”,而專指教育學領域中的,是有研究價值的。在《哲學大詞典》中,古希臘著名教育家亞里士多德認為:問題是人們在認識、探索事物時,并且根據自身對事物原有的認識,以“是與否”的方式對事物產生疑問。近代德國著名哲學家、數學家萊布尼茨在亞里士多德的基礎上擴充了“為什么”之類的內容。此外,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到“成問題”之類的詞,這里的“問題”指遇到的事情很嚴重,難以解決。因此可以得知,“問題”即疑問,是人們所問之題。
提到“問題意識”就會想到“無問題意識”。“問題意識”與“無問題意識”互為反義,因此在教學中也會產生不同效果。無論是主導地位的教師還是主體地位的學生,他們有無問題意識都會影響教學效果,推進或阻礙教學的展開。“問題意識”即教師或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包括課內和課外)自主探索、尋找新知識,不斷發現、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的意識。而“無問題意識”即在教學中(課內外),教與學雙方沒有發現、提出、解決問題的意識,課堂里沉悶無趣,課外毫無關心。無論哪類學科,教學中的無問題意識都會阻礙教學順利進行,影響學生的未來發展,教師與學生都應該注意到這一現象,不斷改進,產生問題意識,提高教學效率。
三、學生問題意識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
無問題意識的危害是很大的。它會影響課堂氣氛、影響教師授課的心情。一個安靜的課堂不是好課堂,“安靜”不代表和諧。高中教學不同于義務教育階段,由于知識難度增強、學生身心逐漸成熟、升學壓力的影響以及教師授課方式的轉變,高中的課堂不像小學階段那樣活躍,但這不代表“安靜”才是高中課堂應有的現象。“安靜”不僅指環境方面,還包括大腦思維活動的形式。思維是人腦對客觀現實的概括性和間接性反映,屬于高級復雜的認知活動。同時,心理學中通常把問題與思維聯系起來,思維與問題是辯證統一的關系,二者不可分割。教育心理學表明,問題意識既是思維的起點也是動力,因而意識到問題的存在就是思維的起點,課內外中都不能缺少問題意識。無問題意識阻礙學生思維,容易形成懶惰心理,缺少學習動力,是教學中的敵人之一。
語文學科在高中教學計劃安排中占有很大比重,然而面對母語學科,學生卻不知道應該怎么學,沒有產生問題、提問問題的意識。問題是學習的開始,問題意識是思維的起點和動力。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回答問題的能力是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是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出發點,是提高解決問題能力的有效手段,是引導學習的有效方法。因此,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具有重要作用,符合高中新課標新教學理念。具備問題意識的學生知道自己在學習什么、怎么學,能夠充分調動思維,發揮學習積極性,培養自主學習能力。面對高中語文學科中學生存在的無問題意識現象,分析探詢成因,找出相應的解決策略,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就顯得十分重要。
參考文獻:
[1] 馬月芳.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科技信息
[2] 姚本先.論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J].教育研究,1995年第10期
[3] 歐陽文.學生無問題意識的原因與問題意識的培養[J]
作者簡介:張黎明(1991- ),女,彝族,云南保山人,碩士研究生,單位:云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與管理學院 教育學原理專業 ,研究方向:民族教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