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儉
摘要:混凝土裂縫產生的原因很多,有變形引起的裂縫:如溫度變化、收縮、膨脹、不均勻沉陷等原因引起的裂縫;有外載作用引起的裂縫;有養護環境不當和化學作用引起的裂縫等等。
關鍵詞:混凝土;裂縫;成因
一、基本情況
溢洪道泄槽段底板、消能防沖挑坎及側墻混凝土設計強度C9040F100W6,三級配,開挖2008年05月18日開始,底板混凝土2011年7月5日開始澆筑2#底板至2011年9月9日底板混凝土完成,設計分快100塊,泄槽段底板厚度1.0m,中部三排幾何尺寸15m×13.8m,兩側1排幾何尺寸15m×12.7m。共計取混凝土抗壓試塊136組。溢洪道消能防沖挑坎底板2011年6月30日開始澆筑2012年1月15日澆筑完成,共計取混凝土抗壓試塊40組;混凝土工程量35490m3。
二、混凝土施工情況及裂縫統計檢查統計
1、泄槽段混凝土施工情況
泄槽段混凝土底板,澆筑時先澆筑泄槽底板,再澆筑側墻。墻體分層澆筑,層高2.5m。采用組合鋼木模板立模澆筑,混凝土采用9m3混凝土攪拌車運輸至現場。
1)基礎面、施工縫清理:對基礎建基面,由人工將基巖面內松動的巖石撬除,并采用高壓風、水聯合的形式將巖面所附巖屑、粉塵沖洗至干凈。混凝土施工縫采用人工鑿毛,去除乳皮,微露粗砂。
2)測量放樣:采用全站儀測量確定基礎面高程并確定建筑物細部邊沿尺寸,用紅漆標識于基巖面上,掛線定出模板外邊線。
3)鋼筋制安及錨桿施工:鋼筋制作由施工員按照設計圖紙要求在現場進行,加工制作的成品料按規格型號進行安裝。進水渠鋼筋型號主要為Φ28、Φ25、Φ20,采用電弧焊焊接,接頭單面焊接長度為10d。錨桿施工采用“先注漿后安裝錨桿”的程序施工,左、右側墻Φ28錨桿長度9.0m,深入基巖7.8m;Φ28基礎錨桿長6.2~6.3m,深入基巖5.0m,均采用YT28手風鉆鉆孔,造孔完成后采用高壓風水槍將孔內巖屑沖洗干凈,注漿采用錨桿注漿機灌注,注漿管插至距孔底10cm左右,隨砂漿的注入緩慢拔出。孔內砂漿注滿后將錨桿插入。
4)混凝土拌制、運輸、入倉
混凝土拌制由HZ90-2F1500和JS1000拌和系統集中拌制。泄槽混凝土運輸由9m3混凝土攪拌車從拌合站至右岸低線公路運輸,后期從拌合站至下游圍堰運輸至現場。主要采用長臂反鏟垂直運輸入倉,人工用Φ70mm型振搗棒振搗密實,底板采用人工抹面,左、右邊墻交叉澆筑。
5)養護:混凝土養護,采用鋪蓋氈毯、人工灑水的形式進行養生,養護期為28d。
2、裂縫調查統計
溢洪道泄槽段底板混凝土裂縫檢查,自混凝土澆筑后月90天后開始普查混凝凝土裂縫,裂縫共計75條,總長320.1米。其中縫寬0.1mm以下裂縫35條,計120.25m;0.1~0.2mm裂縫28條,合計102.65m;大于0.2mm裂縫12條共97.2m。
二、混凝土施工質量檢測情況統計分析
1、溢洪道泄槽段底板混凝土,共檢測136組,工程量19921m?,檢測28天抗壓強度最小值42.0MPa,平均值46.0MPa,標準差1.52MPa。混凝土生產質量等級滿足標準差≤3.5MPa良好等級,強度保證率99.9%,抗壓強度等指標滿足設計要求。
混凝土抗壓強度檢測與評定
強度
等級 檢測
組數 抗壓強度 (MPa) 標準差
(MPa) 保證率
(%) 合格率
(%) 檢驗評定 質量
判定
平
均值 最
大值 最
小值 P(%)≥
95% f/ck,min≥
0.9fc Cv<0.14
C9040
F100
W6 泄槽段底板136 46.0 51.0 42.0 1.52 99.9 100 99.9>95% 42.0>36.0 0.03<0.14 優良
備注
C40混凝土抗壓強度檢測符合設計及規范SL 176-2007評定標準要求。
3、抗凍、抗滲檢測結果統計見表2-2,泄槽段底板混凝土抗壓強度質量管理分析圖2-3,從圖就可以看出混凝土95.6%的點均在3S標準差范圍內,屬控制管理優良。
混凝土抗滲、抗凍、劈裂抗拉強度檢測統計表
檢測項目 檢測組數 設計要求 檢測結果 質量判定
極拉 2 / 3.11、3.08 合格
抗滲 17 W6 >W12MPa 合格
抗凍 4 F100 >100個循環 合格
備注 檢測頻次符合設計要求。
4、溢洪道泄槽段底板、混凝土澆筑情況檢測統計分析
從溢洪道泄槽段底板混凝土澆筑情況看,澆筑在氣溫較低的時段為2010年11月5日-2011年5月10日,在高溫季節澆筑的時段為,2011年5月10日以后至2011年9月9日,從混凝土施工澆筑情況檢測統計分析,最高氣溫37℃,最低氣溫0℃,最大極差37℃,平均溫度差18.8℃;混凝土最高澆筑溫度31℃,最大極差31℃,平均溫度差11.2℃。
從溢洪道消能防沖挑坎底板混凝土澆筑情況看,澆筑在氣溫較低的時段為2011年1月5日-2012年1月15日,在高溫季節澆筑的時段為,2011年6月30日-2011年8月28日,從混凝土施工澆筑情況檢測統計分析,最高氣溫35℃,最低氣溫1℃,平均溫度差22.8℃;混凝土最高澆筑氣溫33℃,平均溫度差17.2℃。
從混凝土澆筑時段和檢測的情況分析,由于溫度應力而生的溫度裂縫,仍然不可忽視,從使用的水泥品種情況分析,采用P.MH 42.5中熱水泥后,在高溫季節混凝土平均溫度26.4℃,高于20℃,雖然自身水化溫度有所降低,但仍然不能很有效的抑制裂縫的發展。
溢洪道混凝土澆筑情況檢測統計分析
三、裂縫的成因分析
1、混凝土澆筑時正值高溫季節施工,氣溫較高,最高氣溫達37℃,雖采用了骨料倉搭遮陽棚、拌合時采用抽堵河涼水拌制混凝土、倉面噴霧等措施,但混凝土出機口、入倉溫度仍偏高,盡管對混凝土運輸車采取了隔熱措施,但混凝土澆筑溫度都在28℃以上;因此采用常規的降溫措施也只能降低2℃左右,再者混凝土設計指標比較高C40,水泥用量大,混凝土水化熱高;分析主要原因為溫度應力變形產生的裂縫。
2、混凝土倉面較大,內外溫度差產生的溫度梯度比較大,內外溫差產生溫度應力造成裂縫,其中有幾倉,白天和夜間溫度差在12℃~28℃,混凝土溫差大、入倉溫度越高,則裂縫越多,由此可以肯定,在氣候條件較高季節澆筑混凝土是不利的。
3、先澆筑塊混凝土對新澆筑混凝土之間的約束,形成局部擠拉應力,引起裂縫。
4、從7月份后,在咨詢專家、設計、業主的建議下,溢洪道及時采用了三峽牌P.MH42.5中熱水泥,以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熱。從檢查的裂縫發展及裂縫形狀看,在摻加中熱水泥后對混凝土的水化熱有一定的降低,同時在降低裂縫的數量及寬帶方面也有所改善,如80塊~100塊底板,裂縫就較少。
5、從溢洪道泄槽段底板裂縫可以發現,大部分裂縫都集中在溢洪道左右側墻兩側部位,而中間部位的底板,在同一澆筑時段,裂縫相比之下較少。分析原因,有可能兩側側墻重力,造成地基不均勻沉降,造成此段底板變形而破裂。
6、根據混凝土拌制參數的控制情況分析,混凝土本身施工基本沒有問題。從混凝土出機口拌合、運輸到倉面,每道工序配備專人負責檢測,氣溫、混凝土塌落度、混凝土入倉溫等各項指標嚴格把關。
7、施工質量評價:本分部工程共計838個單元工程,施工完成838個單元工程,監理單位復核:單元工程全部合格,其中優良單元工程791個,優良率94 %。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混凝土裂縫題目一直嚴重困擾著混凝土的施工質量,在混凝土生產以及施工過程中有針對性地采取預防措施,盡量減少裂縫的數目和寬度,特別是避免有害裂縫的出現,以確保工程質量,使建筑物具備良好的耐久性和結構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