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小衛
摘 要: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展,大學的擴招,大學生已經是這個時代最普遍的學歷,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面臨畢業后就業的問題,有限的崗位給大學生們的溫飽問題帶來很大的壓力,越來越多的“啃老族”在家閑置,給父母和家庭也帶來了不小的困擾。面對這種嚴重的就業壓力,我們必須選擇適應社會發展的理念,執行正確的對策,緩解這種嚴峻的形式。創業是改變現狀最好的對策,不僅可以拓展行業領域,還可以緩解家庭、社會壓力,帶動國民經濟的又好又快發展。
關鍵詞:淺談大學生 創新 創業 形勢 政策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5)09(b)-0239-02
隨著大學的擴招,每年都會有幾百萬大學生相繼畢業,有限的崗位面對數額龐大的大學生們,根本無法承擔這種壓力,使得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面臨畢業后找不到工作,只好在家待業讓父母養。就業的屢屢受挫還會導致大學生們信心低下,沉迷游戲,荒廢斗志心,給家里帶來爭吵和不安。雖然就業環境日益緊張,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一群以學生為倡導者的創業團體緩解了這個現狀,選擇以一種新型的方式打開市場,給大多數待業的大學生找尋自己賺錢的機會。創業是每一個大學生的夢想,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當老板的員工不是好員工,創業正是一種實現自身理想的有效途徑之一。面對創業過程中的難題,下面就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形勢和政策等方面對其進行簡要探討。
1 國家關于鼓勵大學生創業的政策
國家為了鼓勵大學生創業也提出了相關的政策,支持大學生創業。2012年教育部頒發的《關于大力推進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的意見》中,提出了全國各個大學中應該將創業教育放到一個高度上,并且注重學生的創業能力的培養。教育部提出的《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14年工作要點》中要求面向全體學生開設大學生網絡課堂,迅速將高新技術創業進行推廣,不斷地進行探索與改革;國務院下發的《關于進一歩做好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中強調,要求各大院校積極響應號召,不斷的開設有關創新創業教育的課程,引導鼓勵更多的人慢慢的投身到這個領域之中來。組建了管理部門以及相關的研發機構,不斷的設計新的創業課程,進行新的創業思路的探索。十八大明確提出,“要完善支持自主創業自謀職業的政策,使更多的勞動者成為創業者。”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創業帶動就業工作的指導意見》并且針對創業者提高創業能力的要求,提出了提高創業培訓的強度,不斷的健全創業培訓系統。與此同時,李克強在2014年視察學校的時候提出了:鼓勵大學生創業:敢為人先 跌倒了重新再來。
2 大學生創新創業的現狀
雖然大學生創業有很多優勢,國家也給予大學生們很多的優惠和支持,但是大學生創新創業仍面臨很多不可忽視的問題。
第一,大學生創新創業起步晚,水平較低,現仍處于初級階段。大學生創新創業近幾年剛剛起步,雖然發展迅速,但是面對百年來其他產業的挑戰,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地位岌岌可危。社會發展迅速,競爭殘酷激烈,使得大學生對于創新創業的實際操作難以達到大學生的創新創業理論的要求,加之大學生創新創業的理論水平仍處于探索、研究層面,各項認識不成熟,過程中存在大量實際問題。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式,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水平仍有待提高。
第二,創業創新大學生的素質層次不齊。雖然說學歷不在是評判人才的唯一標注,但是仍需要一定自身素養的積淀來保證創業創新的水平。對于創新創業的創業者來說,大多數都是在社會中難以找到合適的工作崗位。這種待業者不是自身學歷難以達到標準就是能力與企業薪金不能做到很好的平衡。對于他們來說,創業是解決現狀最好的途徑。但是,由于創業者各方面素養的層次不齊,使得業績也有高有低。對于自身素質較低的創業者,難以做到對產業信息的即時把握,缺乏管理體系和知識的學習,領導能力的盲目和雜亂使得這部分群體盲目投資導致高消耗低收入,嚴重者血本無歸,無法實現社會對創業的支持,給產業創新帶來了不小的損失。
第三,創新創業的大學生在創業政策和形式方面知識很是匱乏。雖然國家積極支持創業行為,部分學校也在以實際的資金在贊助這些有著夢想的孩子們,但是嚴峻和殘酷的社會現實不是理想的烏托邦,缺乏社會產業信息嚴重的影響了創新創業的水平和能力。對于這種現象的出現,很大程度上歸于學校對創業信息指導的匱乏,很多學校難以做到建設對創新創業課堂的建設,使得想要創業的部分創業者在不知社會環境的情況下盲目投資,帶來不必要的經濟損失和身心傷害。
第四,國家對于大學生創新創業的規范仍處于低級水平。國家雖然在近幾年加大了對創業的支持,在經濟上減少了對創業基金的利潤收取,派遣社會產業調查的相關人員到各大高校做講座。但是,這種政策的進行仍沒有落到實處,資金數量和支持人員數量的限制就是對于創新創業者最大的牽絆。面對毫無社會關系和社會能力的大學生,只得因為孤軍奮戰導致創業失敗。
第五,創業環境嚴峻,面臨老式企業的擠壓和打制。老式集團擁有雄厚的資金基礎和人脈關系,還有各種高校畢業的高素質人才為其效力,使其占據市場的主導地位。面對老輩們雄厚的實力,創業者們想要在行業中激流勇進、占得一席之地需要面對極大的挑戰。
隨著時間的推移,形式也更加的嚴峻。我國創業的大學生數量逐年增長,除了有國家政策的支持外海域當前的時代背景等因素有著直接的關系。下文就大學生創業的具體原因進行了分析。
3 大學生創新創業的相關原因分析
3.1 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時代背景因素
隨著各大高校對學生們的容納,擴招成為自1999年來各大學校培養人才的主要策略。有調查統計,每年的大學畢業人數高達數百萬,而且每年以15%左右的趨勢在逐年增長。崗位職業的數量有限制,僧多肉少的現狀使得各大企業越來越提高自身選拔人才的門檻,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在畢業之后不得不面對激烈的競爭模式和無處就業的現狀。
為了和高速發展的經濟現狀相適應,緩解因為崗位少、畢業學生多所導致的就業壓力,創業成為了解決以上問題最適合的方式。因此,創業也被作為國家、社會最為關注和鼓勵的社會問題之一。
為了適應這種就業形勢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大學也在鼓勵學生們在學習期間多多參與和策劃這種創業事宜,組織學校創業策劃大賽,更有學校給予學生們一定的創業基金,作為他們在社會創業和發展的第一桶金……無數的支持和認可,標志著創業這一潮流已經順應歷史,為大眾所認可和支持。
大學生作為行業中后起之秀,在很多方面有著不可小視好處,成為學校、社會、國家鼓勵和支持的主要對象。
3.2 當前就業形勢嚴峻
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實施可以使社會就業壓力減小,減少了畢業大學生在家待業的可能性。
每年大學畢業的學生就有成千上萬,還不說有專科的畢業生。據相關數據顯示,我國2010年畢業生人數631萬人,2011年畢業生人數660萬人,2012年畢業生人數680萬人,2013年畢業生人數699萬人,2014年畢業生人數727萬人。呈現逐年遞增的趨勢。越來越多的待業人員給本來就有限的工作崗位帶來不小的競爭壓力,使得越來越多的企業抬高自己選擇人才的門檻,就業壓力在逐年累加。但是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實施,正好緩解這一緊張的現象,減少了待業大學生的數量,還可以通過招聘人員增加社會崗位數量,為更多需要工作的大學生帶來希望和便利,從而減少啃老族數量,減輕父母養兒養女的壓力,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就業問題一直是困擾社會、各大學校、家長和學生們的主要問題。大學科目的選取一定程度上也是受就業限制,只為畢業后尋求一份生存之路。隨著近些年來對社會的改革,金錢和權力謀取就業崗位的機會越來越小,使得能力成為決定命運的主導力量。可是,企業門檻之高使得爛大街的大學生們根本無計可施。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實施,不僅可以避免因為企業門檻高導致的學生待業,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靠自己能力獲得工作的機會,在鍛煉中提升自己的各項能力,為以后的發展奠定基礎。
3.3 適應當前我國的市場經濟發展
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實施是社會和國家發展過程中的必然趨勢,是適應社會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
社會和國家的發展是保證大學生自身發展和能力培育的主要憑借,沒有發達的科技就難以保證教學的質量,沒有穩定的社會環境,就難以達到工作和生活的基本要求。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實施,正是與社會和國家的發展相互促進,共同實現雙贏,以大學生創新創業帶動國家經濟增長,以國家高效增長的經濟,保證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正常進行。同時,創新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的不竭動力之源,是保證國家立足于世界的重要保證。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實施,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創新的一大社會實踐,效果顯著。
3.4 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實施具有很多很明顯的優勢
大學生創新創業具有很多優勢,這是多年來大學生創新創業在被支持的主要原因。大學生受到過較高的知識教育,也會參加很多的社會活動,相比山村和縣城的工作人員,有一定的知識理論積累,可以很好的與實地工作人員進行知識交流,改變落后技術的情況,提高城鄉科學水平;大學生初出茅廬,對于成熟的經驗者多了一份他們因時間的累積而磨掉的堅持,這種永不言棄的精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支持產業的創新,發展新城鎮;最后,國家給予大學生們很多的政策優惠和創業支持,方便產業的拓展和發展。
如何更好的進行創業,提高創業的水平,還需要進一步的商榷。為此,該文對促進大學生創業提出以下建議。
4 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建議
為了使大學創新創業的實踐更加可靠,該文就以下三方面提出了粗淺建議。
第一,大學生創業者要提高自身素質素養,努力學習理論,在社會實踐中得到充分實現。綜合素質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對創業者的創業水平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面對現在的知識霸權的信息社會,必須提高對自身綜合素質要求。首先,要加大理論知識的學習,掌握足夠的理論體系和創業環境現狀,并依靠導師引導樹立正確的創業意識和觀念,配合一定的領導能力,在理論上保證創業的科學性。其次,要多多參與社會實踐,在創業前夕要注重對創業成功公司的學習,了解其成功的原因和做法,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規避可避免風險,用實踐驗證創業的可行性。最后,要樹立正確的三觀,培養堅強意志,不被困難打倒。堅強的意志是成功的關鍵,正確的三觀是指引政策確立和執行的重要標桿,二者缺一不可。
第二,學校和社會要加大對創業人員的引導,使其了解社會環境,做最明智的創業選擇。首先,學校要在創業大學生在校期間,有組織的對有創業想法并有其能力的創業者進行課堂教育;其次,要加強對創業課堂師資力量的培訓,保證講學老師的專業性,還可以請社會知名學者對這些想要創業的大學生做正確的創業理念指引,并以已有創業案例為實例講解,讓大學生更清楚的認清創業現實,有效的規避畢業后創業過程中可以避免的風險,實現創業的高水平、高效率和可發展性。
第三,國家加大并落實對大學生創業的支持,完善監督和實施體系,營造創新創業的良好環境。首先,國家要建立健全的創業支持體系,從資金、政策、條文上入手,規范創新創業的實施政策,保證創新創業支持信息的公開和公平。其次,對那些有能力創業的創業大學生來說,要加大資金和技術、信息支持,定期派可靠指導員進行技術和信息指導和建議,保證大學生創業者們創業前中期的穩定。對于大公司,要給予這些新企業一定的包容和指揮,使得各個公司在競爭中合作,合作中競爭,實現產業的雙贏。
5 結語
近些年,隨著世界經濟形式的不斷更新和變化,給各個國家帶來了全新的挑戰,要想屹立與世界民族之林,我國應該順應時代的發展要求,努力提高自身的創新素質,尤其是承擔如此重要責任的新興大學生。此外,創新也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昌盛長久的立足之本。為了與時俱進,為了保證國家的繁榮昌盛,為了實現自身理想和價值,我們要加大對創新創業的思考和探索,堅定對創業的信心和執著,不服輸不認輸,在個人、社會和國家的支持下,在實踐中尋求成功。
參考文獻
[1] 潘巧紅.營造創新創業教育良好環境氛圍的思考[J].創新與創業教育,2012(5):67-69.
[2] 曹揚.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背景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問題研究——以吉林省為例[D].東北師范大學,2014.
[3] 黨元一.淺談大學生創新創業競賽對學生能力的培養[J].企業導報,2015(2):117.
[4] 包玉花,宋建偉,譚江.淺談大學生創新創業課程體系——以齊齊哈爾工程學院為例[J].職業技術,2013(10):70.
[5] 陳敏毓.高職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可持續性發展的研究[J].價值工程,2013(12):253-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