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嘉賓:《中國外匯》學術委員會委員 方上浦
From the Editor 卷首語
節儉經濟、新興業態與創業創新
本期嘉賓:《中國外匯》學術委員會委員 方上浦

上世紀三十年代,新制度經濟學鼻祖、產權理論創始人羅納德·科斯在其開創性的《企業的性質》一文中介紹了西方經濟的組織結構,并解釋了相關原因。西方經濟的組織結構如同金字塔,最頂端是少數大生產商,下層是處于被動地位的無數消費者。而造成這一狀況的原因是各種無形交易成本的存在。這也是傳統工業化的典型特點。然而時過境遷,互聯網、移動通訊和新興社交媒體近年來的出現和快速發展,已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傳統經濟理論中的各種無形交易成本,并促使傳統工業經濟結構進行變革。于是,節儉經濟(Frugal Economy)應運而生并呈現快速發展的勢頭。
在這種新型經濟系統中,消費者自己DIY商品,并在相互之間進行商品和服務交易,消除了中間環節,從而形成了自下而上的價值創造方式。實際上,節儉經濟的表現形式在當下日常生活中處處可見,以互聯網+、創客為代表的新產業、新業態、新技術和新模式,正在深刻改變著我們的生活。節儉經濟最大的特點是消費者與生產者合二為一。這一變革使以往被動的消費者成為主動的產消者,只要有想法,普通人也能以更有效、低成本、社會包容和環境可持續的方式進行創新和生產,并形成節儉經濟。
節儉經濟的興起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會和舞臺;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又為節儉經濟的發展添柴助力。李克強總理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兩次專門提到“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在節儉經濟新興業態勃發的當下,這種創業和創新可謂恰逢其時。
從節儉經濟到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新業態需要有全新的金融服務。無論是互聯網金融、眾籌還是P2P,都是伴隨節儉經濟出現和發展的,也都是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經濟服務的。面對已經出現并將不斷發展的新型金融模式,金融監管必須要適應和更新。然而由于一個新金融業態的興起肯定要有一個試錯期,金融監管要與之適應自然也要有一個磨合期。鑒此,在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底線的基礎上保持監管的包容性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