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志斌 (吉林省白城市醫院病理科,吉林 白城 137000)
甲狀腺乳頭狀癌的組織學亞型與頸淋巴結轉移的相關因素分析
馬志斌 (吉林省白城市醫院病理科,吉林 白城 137000)
目的:對甲狀腺乳頭狀癌的組織學亞型與頸淋巴結轉移的相關因素進行分析探討,為今后的臨床診治工作提供可靠的理論依據.方法:抽取2011-01/2014-08我院收治的臨床確診甲狀腺乳頭狀癌患者 201例,將其按照病理組織學亞型進行分組,并對比分析不同組別頸淋巴結轉移情況.結果:本組201例患者中,發生頸淋巴結轉移者 131例,發生率為65.27%,不同病理組織類型者頸淋巴結轉移率存在明顯差異(P<0.05).結論:甲狀腺乳頭狀癌不同病理組織類型者頸淋巴結轉移率存在顯著差異,兩者存在密切相關性,值得關注.
甲狀腺乳頭狀癌;病理亞型;淋巴結轉移;診斷
目前在臨床上甲狀腺乳頭狀癌屬于甲狀腺癌比較常見的一種類型,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甲狀腺乳頭狀癌的頸淋巴結轉移率相對較高.對頸淋巴結轉移情況進行了解為根治腫瘤的關鍵[1].本次研究中出于對甲狀腺乳頭狀癌的組織學亞型與頸淋巴結轉移的相關因素進行分析探討的目的,對我院收治的甲狀腺乳頭狀癌患者頸淋巴結轉移情況進行了統計分析,現匯報結果如下.
1.1 一般資料 研究中資料來源于我院收治的甲狀腺乳頭狀癌患者,抽取其中的201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 59例,女142例,年齡 11~72(平均 43.2± 11.4)歲,病灶位于左側者76例,右側者105例,峽部者9例,雙側者11例;腫瘤直徑 <1 cm者35例,1~4 cm者138例,>4 cm者28例.所有患者均符合臨床診斷標準.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將以上統計的研究對象按照病理組織亞型進行分組,并對各組頸淋巴結轉移發生率進行對比分析.
1.2.2 病理檢查 以 WHO分類標準為依據[2],甲狀腺乳頭狀癌根據組織結構,細胞分化形態以及間質反應等特點組織亞型共分成8組,分別為:①一般乳頭型60例;②水腫乳頭型 21例;③濾泡型乳頭狀癌21例;④高細胞型 17例;⑤彌漫硬化型 35例;⑥微小型15例;⑦包膜內型7例;⑧包膜外型25例.
經統計發現,本組201例患者中發生頸淋巴結轉移者131例,發生率為 65.27%,不同病理組織類型者頸淋巴結轉移率存在明顯差異,表現為包膜外型轉移率最高(P<0.05),其次為彌漫硬化型、一般乳頭型、濾泡型,包膜內型轉移率最低(P<0.05,表1).

表1 甲狀腺乳頭狀癌不同病理組織亞型者頸淋巴轉移發生率比較結果統計
臨床研究證實,以組織學結果為依據,細胞分化形態以及間質的差異,甲狀腺乳頭狀癌包括有多種亞型.WHO甲狀腺腫瘤組織學分類中將甲狀腺乳頭狀癌除一般型外又分成了 6個亞型,分別為彌漫硬化型、濾泡型、高細胞型、微小型、嗜酸性細胞型以及包膜內型.本次研究中出于對甲狀腺乳頭狀癌的組織學亞型與頸淋巴結轉移的相關因素進行分析探討的目的,對我院收治的甲狀腺乳頭狀癌患者按照病理組織亞型進行了分組,共分成了 8組,分別為一般乳頭
[1]張 雁,康 驊,海 濤,等.甲狀腺乳頭狀癌淋巴結轉移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普通外科雜志,2009,18(5):541-542.
[2]楊昆憲,唐曉丹,牛 恒.甲狀腺乳頭狀癌頸淋巴結轉移特點185例分析[J].醫學綜述,2009,15(20):3183-3185.
[3]楊京哲,李艷春,高春艷.甲狀腺乳頭狀癌126例臨床與病理分析[J].中國醫藥導刊,2008,10(7):1111.
[4]郭 真,盧崇亮.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的研究進展[J].中國普通外科雜志,2012,21(5):597-601.
[5]Noguchi M,Kumaki T,Taniya T,et al.Impact of neck dissection on survival in well-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a 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218 cases[J].Int Surg,1990,75(4):220-224.
R361+2
A
2095-6894(2015)01-057-02
2014-10-12;接受日期:2014-10-20
馬志斌.E-mail:bh809@sina.com型、水腫乳頭型、濾泡型乳頭狀癌、高細胞型、彌漫硬化型、微小型15例、包膜內型、包膜外型.該分類結果與相關文獻報道結果相似[3].研究中對比分析了不同組織亞型者頸淋巴結轉移情況,結果發現,本組201例患者中發生頸淋巴結轉移者131例,發生率為65.27%,不同病理組織類型者頸淋巴結轉移率存在明顯差異,表現為包膜外型轉移率最高,其次為彌漫硬化型、一般乳頭型、濾泡型,包膜內型轉移率最低.這一結果與相關文獻報道結果一致[4],充分證實了甲狀腺乳頭狀癌頸淋巴結轉移與病理組織亞型存在顯著的相關性,這對于臨床早期診斷和治療方案選擇具有重要意義,值得臨床對其給予重視,為提高臨床甲狀腺乳頭狀癌根治成功率提供可靠的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