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岳勝,李鐵亮 (寧夏回族自治區(qū)第五人民醫(yī)院急診,寧夏 石嘴山 753000)
·醫(yī)學教育·
對 1 297名救護員培訓結果的思考
王岳勝,李鐵亮 (寧夏回族自治區(qū)第五人民醫(yī)院急診,寧夏 石嘴山 753000)
目的:就救護員培訓后的結果進行分析和探討,對救護培訓工作談談體會.方法:對在2012-01/2014-01我市主要廠礦1 297名救護員進行培訓,于培訓前后對救護員的理論知識及實踐技能操作水平進行考核,通過培訓分析觀察救護員存在的一些不足并提出建議.結果:救護員的理論知識經過培訓后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合格率由培訓前的65.5%上升至94.8%,且救護員的實踐技能操作水平得到了明顯的提高,大多數的學員認為培訓的內容新、實用性強,對組織的管理和老師授課內容滿意,且希望能再次參加救護員的培訓.但在培訓過程中也發(fā)現了一些問題,如救護員的心理素質不行、急救反應欠缺、個人防護不健全.結論:適當培訓能顯著提升救護員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技能水平,但其心理素質、急救反應能力等還有待加強.
救護員;培訓;結果;思考
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fā)展及企業(yè)化進程的加快,意外事故的發(fā)生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趨勢[1],已成為威脅企業(yè)安全生產的主要因素.由于大多數的意外事故發(fā)生在生產工作場所,所以最先到達事發(fā)現場的往往是現場救護員,救護的目的是減少傷殘和挽救患者的性命,快速、有效的現場救護能給后續(xù)的救治工作打下良好基礎,對減少患者并發(fā)癥、降低傷殘率及死亡率有著重要意義.因此,加強救護員的培訓,提高他們對救護工作的熟練水平與技巧具有較大的意義[2].筆者作為培訓教師,近 2年共對 1 297名救護員進行了培訓,現根據近 2年的培訓實踐,對救護培訓工作談談體會,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培訓對象為我市主要廠礦企業(yè)2012-01/2014-01指定的救護員,共 1 297名,其中男873名,女424名,年齡18~35歲.
1.2 方法 培訓的形式為救護理論知識的講授和救護實踐操作技能相結合.救護理論知識的培訓內容主要有:現場評估、現代救護新概念、心肺復蘇、創(chuàng)傷止血、包扎、固定、搬運,意外傷害現場急救、地震避險、火災逃生、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時的自救和互救.救護實踐操作技能的培訓內容主要有:現場評估、外傷止血、包扎、固定、搬運,心肺復蘇技術.
培訓安排為每年培訓8期,每期連續(xù)進行2 d,每期共16課時,其中救護理論知識占2課時,實踐技能操作占12課時,每期培訓的救護員人數為 80~100人.使用的教材為《中國紅十字會救護師資培訓教材》,2007年出版的第2版,中國紅十字總會編寫,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
1.3 培訓質量控制和評價 于培訓前后對救護員的救護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技能進行考評,其中理論知識60分為及格.實踐操作技能主要考核學員心肺復蘇和外傷急救的技能操作,由2名助理教員分別負責考核評分,以有利于標準統一以及評分的公平,最后再綜合兩項的考核成績得出技能總分.同時,在培訓后就學員對培訓的效果及建議進行調查和統計.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 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結果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數表示,組間差異采用χ2檢驗,P<0.05時認為差異具統計學意義.
1297名救護員培訓前后的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技能評分結果分別見表 1和表2.救護員經過培訓后,理論知識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合格率由培訓前的65.5%上升至94.8%,且救護員的實踐技能操作水平得得到了明顯的提高.培訓后學員對培訓的質量及組織管理反應結果為:1 172(90.36%)名學員認為培訓的內容新、實用性強;979(75.5%)名學員在培訓前未熟悉和了解授課的內容;1 195(92.13%)名學員對組織的管理方法和效 果感覺 滿意;1 201(92.59%)名學員對老師授課的內容滿意,且還有988(76.17%)名學員希望能再次參加救護員的培訓.

表1 1297名救護員救護理論知識培訓結果
經過培訓,救護員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水平均得到了明顯的提高,較培訓前有明顯差異(P<0.05),但在整個培訓過程中,筆者也發(fā)現了存在于救護員中的一些問題.
首先,最明顯的就是多數救護員不能及時主動更新和積累專業(yè)相關知識,有 75.5%的學員在培訓前未熟悉和了解授課的內容,可以側面反映他們對學習的態(tài)度不主動.其次,救護員普遍存在體育鍛煉不足,這主要體現在實踐技能水平培訓中,有些救護員,尤其是剛畢業(yè)的學生,在進行模擬救護時表現出體力不支,無法將傷患轉移的現象,這主要是由于救護員平時缺乏鍛煉導致.救護人員應注重每周堅持不少于3次1 h的鍛煉,以鍛煉出足夠的體力來進行現場救護,而這點往往是易被我們忽視的[3].
另外,在培訓中救護員們還有一個尤為突出的問題為個人防護知識的欠缺.救護人員執(zhí)行任務,隨時會遭遇意外傷害.尤其在我國,受到歷史、文化以及社會輿論的影響,一直以來提倡“奮不顧身,舍己救人”的理念,這些雖然對弘揚社會正氣、樹立急救人員的形象有積極的意義.但是,這種理念卻放大了傷患的生命價值而忽視了救護人員的生命,有失公正和平等,這樣反而會引起一些不理性、甚至違反科學的激情式或沖動型救援,最后結果是傷患沒有獲救,而救護人員也失去了性命.因此,現場救護人員從職業(yè)生涯開始就要接受這樣的理念,即始終優(yōu)先考慮自身安全,在存在潛在危險情況下,一定要盡量確保傷患與自身距離,不要兼顧太多,以免使自身及患者陷入險境,要清楚的明白自身能力有限.所以,現場救護人員必須掌握觸電、水災、交通意外、火災、地震、等災難事件的特點,自我防護的原則以及各種危險環(huán)境下的自我保護技巧,例如決不貿然進入有毒氣體、火災等這些不穩(wěn)定的有潛在危險的現場,進入前一定要呼叫其他特種職業(yè)的救援人員增援或首先切斷電源、氣源、水源,而后再進一步施救.同時,為避免傳染性的疾病,現場救護人員須預防接種麻疹、破傷風、風疹、腮腺炎、肝炎疫苗等.要知道,只有保證救護人員健康安全,才能挽救更多生命,才能最大限度減輕傷殘.
同時,培訓中救護員還表現出急救反應能力不足.評價急救反應能力的指標為急救反應時間,它是指救護人員從接到求救信號到到達事發(fā)現場所花的時間.一直以來,導致猝死搶救成功率偏低的重要因素就是急救反應的時間過長[4].一般來說,呼吸停止4~6 min,大腦細胞便發(fā)生不可逆損害,且腦死亡開始,而10 min后腦組織便基本死亡.開放性損傷的失血處理同樣也是越早開始止血處理對挽救生命越能起到積極作用.
最后,還需注意的是在急救的實踐中會存在多種的矛盾,如胸部骨折和心臟按壓間的矛盾、除顫和心肺復蘇間的矛盾等等,大部分救護人員很難在這些矛盾中進行正確的抉擇.然而,要妥善處理這些矛盾,不但要求救護員具備扎實的理論知識,還需要過硬的實踐技能及現場分析能力.目前,多數救護員普遍存在著現場分析能力不足的問題,當遇到這些復雜的情況時,不能把握主首先及時處理危機生命的主要方面.所以,我們要在現場救護培訓工作中還需要加強學員樹立培養(yǎng)救命原則,把握主要矛盾,及時做好有效的救護工作.
[1]胡蘇珍,夏海鷗,王國文.培訓者培訓模式用于社區(qū)院前急救培訓的效果[J].護理學雜志:綜合版,2012,27(17):84-86.
[2]張 輝,黃 璇,董萬明.淺談鐵路站車開展紅十字救護員應急救護工作的認識和體會[J].醫(yī)學信息,2011,24(6):3496.
[3]鄭 進.我國院前急救人員被忽視的若干問題與對策[J].醫(yī)學與哲學:臨床決策論壇版,2012,33(11):66-68.
[4]蘇 云,唐 超.西安咸陽機場應急救護培訓工作的體會和建議[J].內蒙古中醫(yī)藥,2011,31(3):164-165.
Reflection on the training results of 1 297 ambulanceman
WANG Yue-Sheng,LI Tie-Liang
Department of Emergency,Fifth People's Hospital of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Shizuishan 753000,China
AIM:To analyse and discuss the training results of the ambulanceman,and communicate the related experience.METHODS:The 1 297 ambulanceman received the training from January 2012 to January 2014.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practical skills were assessed before and after the training.The weaknesses of ambulanceman were observed and analysed,and suggestions were provided.RESULTS:The ambulancemen's theoretical knowledge was greatly improved after training,with the pass rate after training rising from 65.5%to 94.8%,and the practical skills levels of the ambulancemen improved significantly.Most of the participants thought that the training contents they received were novel and practical.Besides,they were satisfied with the organizational management and the contents taught by teachers and they were willing to receive another training.However,there were many problems in the training process also,such as,the ambulancemen's poor mental quality,the lack of emergency response,inpefect personal protection and so on.CONCLUSION:Proper training could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practical skills of ambulancemen.However,they need to be improved psychologically and emergency response capacity also need to be strengthened.
ambulanceman;training;outcome;thought
R472
A
2095-6894(2015)01-166-03
2014-11-17;接受日期:2014-12-04
王岳勝.本科,副主任醫(yī)師.研究方向:現場急救.Tel:0952-2421120 E-mail:nmzywy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