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科
摘要:現階段我國的教育改革正處在全面深化當中,對于音樂領域的教學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這就需要在教學中注重科學化的教學方法,從而促進學生的聲樂學習效率的提升。本文主要就聲樂教學中演唱技巧的合理化使用進行詳細分析,然后對歌曲涵義的理解和情感、演唱的融合理論深入探究,希望對聲樂教學的發展有所裨益。
關鍵詞:聲樂教學 ?演唱技巧 ?融合
聲樂藝術是抽象的藝術,其自身將感性和理性的認識都涵蓋在內,聲樂藝術是經過長期的發展諸多人的智慧結晶。處在當前的教育發展階段,針對聲樂教學要能夠使演唱技巧以及情感兩者得到有機融合,這樣才能將聲樂的真正藝術內涵得到體現,為此加強這一層面的理論研究就有著實質性意義。
一、合理使用演唱技巧
對聲樂教學過程中,演唱技巧的使用是比較重要的內容,發聲練習中要能夠先有情再有聲,否則即使是聲音出來也是沒有光彩可言的,也不能給聽眾舒適的聽覺享受。從具體的技巧措施實施上,先進行呼吸的練習,聲樂教學過程中比較重要的就是氣息的練習,在氣息的練習過程中要配合全身的力量進行協調呼吸,氣息練習好就能夠建立演唱的基礎。優秀的歌唱家在唱歌過程中往往能夠達到聲情并茂的效果,這對學生來說是聲樂學習的理想,所以學習中要加強對聲情并茂的認識。
對演唱技巧的合理化使用先要能夠掌握聲情并茂的技巧,從細化的內容上就要能夠對歌唱作品加強研究,并找出鮮明的特點。演唱歌曲前對作品的創作背景以及風格和手工法等層面都要能夠得到充分重視,從歌曲的思想上進行體會能對情感的表達有著促進作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能夠體會各種的情感,這就需要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深入到生活中才能夠把握多樣化的情感,這樣才能夠熟練掌握演唱的技巧。例如:在技術訓練過程中的樂句的分句以及呼吸的安排,速度節奏等都要得到掌握。
二、充分理解歌曲含義
對聲樂教學中的聲情并茂演唱目標的實現,是要通過多方面努力才能夠達到的,其中在演唱的歌曲含義理解方面就是比較重要的內容。只有充分理解整個歌曲的內容,才能夠知道歌曲表達的情感以及思想是什么樣的。故此,這就需要對歌曲的內涵深入理解,藝術性的對歌曲作品加以處理,教師在聲樂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對歌曲作品的分析,讓學生走進歌曲作品當中,領會到歌曲的意境,這樣在演唱過程中才能將歌曲的精髓有效表達出來,在情感的運用上才能更加準確。在對演唱歌曲的含義充分理解下,也能對自己的情感豐富有著促進作用,所以對歌曲的深入理解也有利于自身的聲樂素養提升。
三、將情感與演唱融合
對聲樂教學中的聲情并茂要能充分重視和理解,這是聲樂學習的精髓也是教學的目的。將情感在演唱中進行融合要通過適當的方法,例如:在發聲練習過程中將情感因素融入其中。通過聲情并茂這一教學方法的應用,在語言描繪引導下尋找聲音的位置以及氣息關系,要想使得聲音向上進行發展就要使得氣息向下保持,不能夠跟著音高向上進行浮動。對發聲練習中的情感融入要引導學生發揮想象力,還可通過手勢指揮提示的方法將情感在演唱過程中進行融入。
演唱過程中的情感融入要結合演唱歌曲的內容而定,對于表現歡快情緒的在聲音上就要能夠體現出光彩和流暢性,聲音的位置高些使氣息得到有效控制。例如:對施特勞斯的《青春之聲圓舞曲》進行演唱過程中就不能在聲音上太重太強。而對一些有著高貴氣質的歌曲進行演唱就要能夠在聲音的圓潤以及氣息穩定流暢方面得到重視。聲是歌曲演唱的基礎,而情感則是聲音的活力體現,在聲音和情感的結合下就能夠歌曲所需要的聽覺效果得到展現,這樣就能夠達到以情帶聲和聲情并茂的演唱效果。
對聲樂教學過程中比較常出現的情況就是對聲音比較重視,往往忽略了情感,有的則是對情感比較注重,對聲音的美感又得不到重視,所以在演唱的效果上也不是很理想。這就需要將兩者得到有機結合,演唱過程中的變化聲音是藝術處理的常用手段,能夠讓歌曲的曲段形成鮮明對比,使歌曲的內涵表現也比較突出。教學過程中就要能夠要求學生演唱中進行情感的色彩變化,演唱前讓學生對歌詞內在情感加以體會,并融會于心,這樣在具體的演唱過程中才能找到情感點,進而準確地表達音樂作品。
四、結語
總而言之,對于聲樂教學中的聲情并茂的教學目標實現,要能結合多方面的聲樂知識和技能的融合,聲樂教師自身的情感和技能也要不斷的提升,從而為學生的進一步學習打下堅實基礎。聲情并茂在藝術創造中是比較關鍵的,技巧和情感的結合也是聲樂教學中的難點,對此需要從教學細節著手,此次主要從聲樂教學中的演唱技巧的合理化使用以及對歌曲含義理解,演唱中情感的融合需要分幾個層面進行分析研究,希望對實際聲樂教學起到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楊宇娟.情之聲為本,聲為情之行——淺談歌唱中的歌唱技術與情感表達[J].黃河之聲,2014,(14).
[2]周凡斌.談聲樂教學中應加強歌唱技術與藝術表現結合的改革[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2013,(05).
[3]郭祥義.歌唱技術訓練中的幾個誤區[J].中國音樂,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