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全
【摘 要】本文從康巴藏族幼兒民間游戲的文化特質出發,分析了康巴藏族幼兒民間游戲的四個教育價值,即能提升幼兒感知能力,促進幼兒體能發展,培養幼兒非智力因素和、塑造幼兒民族性格,以期為更好地研究康巴藏族文化略盡綿力。
【關鍵詞】康巴藏族;民間游戲;文化特質;教育價值
一、康巴藏族幼兒民間游戲的文化特質
一個民族及其身處的生態環境相互適應并作用,從而產生了獨特的民族文化,而在特定的地域環境和歷史傳統中不斷形成的民族文化特質也逐漸內化于人的所有活動當中,通過精神文化和價值觀等諸多方面不斷影響著人的行為方式。兒童游戲是人在童年時期極為典型的早期文化適應方式,同樣體現著一個民族及地域的文化特質,及其演進發展過程。
康巴藏族幼兒民間游戲的文化特質反映的是康巴藏族傳統游戲在人類社會化進程中所具有的獨特的文化象征意義和符號闡釋。如找羊毛球游戲,寄寓著兒童對美好事物的向往,象征著康巴人在高原地域環境下對太陽、月亮、星星的崇拜,也體現了康巴人對自然力量的認識,對萬物生命的敬仰。游戲角色中的花朵,象征著康巴人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從文化象征的角度分析康巴藏族幼兒民間游戲,可以更好地解讀其文化本質特征和象征涵義,能夠更好地看清其在社會發展歷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康巴藏族幼兒民間游戲的教育價值
民間游戲對人的發展及民族社會化進程有著極為獨特的教育功能,以康巴藏族幼兒民間游戲來說,不僅能有效提升幼兒的認知、體能發展、非智力因素,還能有效塑造其民族性格。
(一)提升幼兒感知能力
人的感知能力是認知過程的基礎和前提,沒有一種游戲是靠單一感官來完成的,只有多種感官的協同活動才能順利完成整個游戲活動,如摔跤和秋千,要有超常的動作協調能力、空間感知能力。又如拔河游戲,需要看、聽等基本感知覺;藏棋既要看棋盤,還要積極思考和分析,這就需要敏銳的觀察力;秋千通過蕩悠的動作可以及時針對各種實際情況隨機應變,提高判斷力和敏捷性,調節視覺、動覺、觸覺等各種感官的協調能力;不僅如此,游戲活動更離不開腦神經的支配,在神經系統急劇發展的幼兒期,通過傳統游戲可以積累運動記憶信息,開設和建立支配運動神經的中樞回路,強化神經聯系,為今后各項運動技能的形成和身心發展奠定基礎。
(二)促進幼兒體能發展
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曾經提出游戲促進人的身體機能和能力的觀點,認為為兒童找些玩具來代替真的工具,即如鐵刀、木劍、鋤頭、小車、滑板、踏車(磨房)、建筑物(房屋)等等這些東西,可以幫助他們自尋其樂,并可鍛煉身體的健康、精神的活潑和各種肢體的敏捷。自古以來很多運動游戲、技能游戲和智能游戲等不同類型的游戲都以其獨特優勢和方式,提高和促進人的身體素質,不同程度地影響人身體機能的均衡發展。康巴藏族民間游戲中“狼吃羊游戲”具有促進人的身體機能,促進肌肉發達,形成技能等鮮明的外顯特征,使人的身心得到和諧發展。“狼吃羊游戲”可以發展幼兒的奔跑能力、協調性和靈敏素質。
(三)培養幼兒非智力因素
游戲活動不僅可以掌握人類知識經驗和生存技能,還可以積極開發和培養各種興趣愛好、意志力、情緒情感、動機等諸多非智力因素。夸美紐斯曾提出游戲具有鍛煉人的意志等非智力功能,他指出:因為游戲的時候,人的精神專注于某種事物,而這種事物又經常磨煉人的能力。例如藏棋游戲,水平不分上下的兩個棋手之間的競爭,更多取決于是否具有沉著、冷靜、機智靈活,面對對方的攻擊能夠巧妙地化險為安,是否能夠從心理上戰勝對手等個性品質與特征。
(四)塑造幼兒民族性格
文化塑造著不同的民族性格。民族性格是一個民族群體的人格,是一個民族在共同的文化背景和特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形成的對現實的穩定的共同的態度和習慣化了的行為方式。藏族幼兒民間游戲諸如狼吃羊、石頭游戲、找羊毛球等游戲折射出藏族具有的勤勞、勇敢、聰慧、直率等民族性格,充分反映著文化塑造民族個性的事實。不同民族由于其獨特的文化內涵與特征,在民族的生存與發展過程中具有獨特的道德規范和道德理念。藏族摔跤、藏棋、擲骰子等傳統游戲都需要付出不同程度的耐力和心理承受能力,面對各種困難,能夠沉著冷靜、不急不躁、隨機應變、持之以恒、勇敢、堅強的個性,需要公平中體會成功的快感,實現智能的釋放,陶冶人的心理,為良好道德和健康人格的形成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