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樺
【摘 要】《羅密歐與朱麗葉》作為一部家喻戶曉的作品,它所描繪的男女主人公純美的愛情故事,令無數讀者動容。本文從劇作的類型、表現手法和人物形象入手,探尋羅密歐與朱麗葉這對“叛逆者”在斗爭中所煥發的動人魅力。
【關鍵詞】《羅密歐與朱麗葉》;悲喜劇;浪漫主義;女性美
愛情是這世上最微妙,最動人的存在,無數的作家或者說藝術家當他們試圖以創作的形式表現自己的情感時,他們選擇了愛情這個主題。可是人生是一個悖論,因為在美好并充滿希望的生命里永遠有一個哀傷的終點——死亡。無論是王侯將相還是匹夫走卒,無論是愛人者還是被愛者,逃不開躲不過的只有死亡。所以愛情與死亡成為作家們最愿意為之揮灑筆墨的一組主題。是死亡終結了愛情,或者說是愛情使死亡變得不朽。
《羅密歐與朱麗葉》中世代為仇的兩個家族中的兒女羅密歐與朱麗葉一見鐘情相戀了,“他們為了對自由愛情的追求,敢于不顧家族的世仇,敢于違抗父命,甚至以死殉情。”兩個被炙熱愛情包圍的青年,用他們的真心、勇敢和忠貞來證明著愛情的偉大,最終愛情打敗了死亡,兩個世代為仇的家族也重歸于好。作為莎士比亞的著名悲劇作品,它卻包含著極強的浪漫主義色彩,而且抒情性極濃。
一、真愛與死亡交織成的悲喜劇
莎士比亞擺脫了“三一律”的限制,用自由隨性的筆法創作劇作。他的作品悲喜相加,善惡皆存,彼此相輔相成。《羅密歐與朱麗葉》也并不能稱作是部絕對的悲劇作品,而應該被定義為悲喜劇。它的悲劇性在于,羅密歐和朱麗葉的戀愛過程中經歷了重重障礙,但是最終還是以死亡告終。莎翁在寫作的過程中也不時流露出悲觀的情緒。例如,在羅密歐表達出自己對愛情的誓言后,朱麗葉卻發出了這樣的感慨:“它太倉促,太輕率,太出人意料了” 而勞倫斯神父主持完兩人的婚禮,并給予祝福后,也這樣說,“這種狂暴的快樂將會產生狂暴的結局” 。兩人在新婚之夜之后告別時,朱麗葉看著羅密歐離去的背影,感嘆道:“上帝啊!我有一種預感不祥的靈魂;你現在站在下面,我仿佛望見你像一具墳墓底下的尸骸。”他們經歷的雖然有甜蜜,有快樂,但是內心布滿心酸的苦痛。喜劇的表現是在于它擁有活潑的人物場景,生動鮮明的自然畫面,并且還穿插著假面舞會的表演。莎翁的所有悲劇作品中,再沒有別的作品像《羅密歐與朱麗葉》這樣出現大量給讀者帶來美好感受的意象。太陽、月亮、火、光等,這些意象給《羅密歐與朱麗葉》這部作品帶來了光明和熱情。在第二幕的第二場,描繪的是再凱普萊特家的花園中,羅密歐與朱麗葉離別時依依不舍。朱麗葉面對皎潔的月亮表達自己的情懷,青春的贊歌在這時演唱起來,這同時也是一首關于愛的贊歌。雖然在劇情的高潮男女主人公選擇了死亡的方式來實現家族所不能接受的愛情,但是他們的死表達了青春的勇氣和愛情的偉大,他們的愛情仿佛是照亮中世紀黑暗社會的陽光,也化解了兩大家族的世仇,所以《羅密歐與朱麗葉》擁有了一個圓滿的結局,可以稱得上是部悲喜劇。
二、浪漫主義表現手法的完美展現
《羅密歐與朱麗葉》毫不吝惜得在意象上大量得抒情,而且作品的主要表現手法也是浪漫主義。這是莎士比亞在其他悲劇作品中所不常見的。劇作中的男女主人都向往愛情,追求愛情,他們一見鐘情,勇敢得向對方訴說自己的感情的熱烈。如此炙熱的愛情瞬間點亮了彼此的生命。第二幕第二場,朱麗葉被愛情的浪漫所點燃,她傾訴自己的情懷,盡管知道對方是自己家族世仇的兒子,她仍然勇敢得說出:“只要你宣誓做我的愛人,我也不愿再姓凱普萊特。”但命運并不打算輕易饒過他們,由于羅密歐沒有及時收到勞倫斯的信,他以為深愛的朱麗葉已經離開了人世。羅密歐進入墓穴看到服藥假死后的朱葉麗,他說了這樣的長篇獨白羅密歐看到墓穴里已經“死去”朱麗葉后,訴說了一段感人至深的獨白:“啊,我的愛人我的妻子!死雖然已經吸去了你的呼吸中的芳蜜,卻還沒有力量摧殘你的美貌;你還沒有被他征服,你的嘴唇上、面龐上,依然顯著紅潤的美艷,不曾讓灰白的死亡進占。……啊,親愛的朱麗葉,你為什么仍然這樣美麗?難道那虛無的死亡,那枯瘦可憎的妖魔,也是個多情種子,所以把你藏匿在這幽暗的洞府里做他的情人嗎?為了防止這樣的愛情,我要永遠陪伴著你,再不離開這漫漫長夜的幽宮。”他無懼死亡,在死神的面前,他始終堅守不離不棄的誓言。他在臨死前卻說:“來,苦味的向導,絕望的領港人,現在趕快把你的厭倦于風濤的船舶向那巉巖上沖撞過去吧!為了我的愛人,我干了這一杯!”這是羅密歐所表達的心靈深處的獨白,這是他維護愛情忠貞的最后吶喊,對他來說自殺不是懦弱的表現,而是與戀人重聚的途徑,死也是幸福的。
三、情深意切的女性美
朱麗葉是一個讓人無法不喜歡的角色。她充滿了青春熱情,在她的心中自由和愛情是最重要的事情。她無視家族的世代仇怨和父親的權威,與羅密歐相遇后,她就很清楚 “Im just love”。朱麗葉有著少女的純真和執拗,她對于愛情的來臨是帶著一種無畏與直接的態度,她囑咐女仆說:“去問他叫什么名字,要是他已經結過婚,那么墳墓便是我的婚床。”這很沖動,可一個被愛情傾倒的女孩子的形象呼之欲出。初次見面相愛,再見面就是結婚,朱麗葉用閃電般的速度卸去了防備,但是他們的愛情不會那么順利,考驗隨之而來,羅密歐誤殺朱麗葉的堂兄,朱麗葉一度也怨恨,說:“豺狼一樣殘忍的羔羊!圣潔的外表包覆著丑惡的實質!你的內心剛巧和你的形狀相反,一個萬惡的圣人,一個莊嚴的奸徒!”但她又很快反省:“他是我的丈夫,我應當說他壞話嗎?啊!我的可憐的丈夫!”甚至她還在慶幸:“我的丈夫活著,他沒有被提伯爾特殺死;提伯爾特死了,他想要殺死我的丈夫!這明明是喜訊,我為什么要哭泣呢?”陷入愛情的少女甚至認為相對于堂兄的死,愛人的流放更讓人心痛。所以當再次與愛人相見時,兩人的感情燃燒得更為熱烈了。
莎士比亞的語言充滿了詩意的色彩,人物的塑造閃爍著動人的光輝,使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愛情故事,彰顯著人性的光輝,如同演奏一曲唯美浪漫的樂章。
參考文獻:
[1] 賀阿麗.偶然的事件還是命運的預兆——莎士比亞《羅密歐與朱麗葉》欣賞[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08,(07).
[2] 吳宗會 左淑華. "確定"抑或"未確定"——簡論《羅密歐與朱麗葉》中文本之不確定性[J].蕪湖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03).
[3] 萬士周.《羅密歐與朱麗葉》中信仰的空間[J].群文天地,2008,(12).
[4] 米海敏,劉慧.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表現手法的完美結合——《梁祝》和《羅密歐與朱麗葉》的平行比較研究[J].山花,2011,(24).
[5] 韋平.樂觀主義的悲劇[J].中學語文教學.2002,(03).
[6] 景飛龍.試析《羅密歐與朱麗葉》中的道德沖突[J].中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06).
[7] 莎士比亞著,朱生豪譯.羅密歐與朱麗葉[M].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