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芳
【摘 要】明末清初的文學家、戲劇家以及美學家李漁先生一生經歷坎坷,涉獵廣泛,不僅在為人所熟知的文學戲劇方面有著巨大的成就,而且在設計方面也頗有感悟,獨居匠心。
【關鍵詞】李漁;人情味;超前性
關于李漁的設計思想集中體現在其專著《閑情偶寄》中,其中居室、器玩等幾部詳細闡述了他的造物思想,一方面強調實用與致用的功能主義原則,如、 “堅而后論工拙”“置物但取其用”等等,都體現了中國傳統儒家文化影響下以人為本的設計思想。另一方面又追求清新高雅的形式美,以滿足人的心理需求,強調人與自然的聯系,如“開窗莫妙于借景”“宜簡不宜繁,宜自然不宜雕斫”,又如“徑莫妙于捷,又莫妙于迂”等等,則體現了天人合一,師法自然的道家思想,總的來說,李漁兼顧道家與儒家,在設計上力求達到功能與形式的完美平衡。正如他在《伐竹辯》中所言“竹去雀亦去,竹存雀乃存”,功能與形式正如庭前的竹與雀,唯有辯證統一的看待,才能實現人與自然緊密而又和諧的聯系。善于辯證地看待功能與形式之相互關系的李漁,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思想遺產。
縱觀李漁一生,起起伏伏,歷經生活的酸甜苦辣與悲歡離合,不僅為其藝術創作提供了豐富的營養,同時也賦予了他設計思想中對生活獨有的敏感與對人性的關懷,以及超越靈感的想象力。使得其設計思想具有強烈的人情味與超前性。
這一點,我們可以先通過李漁的文學作品來初加感受,在《李漁全集》卷二《笠翁一家言詩詞集》中有《捕蚤二首》詩,其一曰:“摩挲不成寐,焚膏坐更闌。裈中捫虱易,床頭捕蚤難。虱居有定所,蚤躍無停時。凝眸將此獲,舉手即他之。狡兔僅三窟,黠蚤路千岐。蚊虻雖有翼,較走覺飛遲。誅蚊利火攻,殛蚤宜水戰?!驳孟娼?,織作湘紋簟。終夕眠其上,不驅而自遠?!痹娭忻枋隽怂囊乖馕孟x騷擾不能入睡的煎熬,這正是他那個時代生活中大多數人都面臨的煩惱,然而又有幾人能做出如此細致的觀察與總結并提出解決辦法呢?深入的體會生活,觀察生活是設計師必備的能力,唯有這樣,才有充滿人情味,使大眾感到親切又實用的創意與設計。詩中結尾更是奇思妙想,用湘江之水織做湘紋簟來驅趕走惱人的蚊蟲,看似浪漫主義的遐想,又何嘗不會在歲月長河中化為現實?狄德羅說過:精神的浩瀚、想象的活躍、心靈的勤奮,就是天才。這種看似夸張的想象其實正體現了李漁對于美好生活的憧憬,唯有了這種憧憬,才有了設計的大踏步前進。這種超前性是有益的,并且是建立在成熟的思想之上的。
另外在李漁《閑情偶寄—居室部》中出檐深淺一節中說道:“又有貧士之家,房舍寬而余地少,欲作深檐以障風雨,則苦于暗;欲置長牖以受光明,則慮在陰。劑其兩難,則有添置活檐一法。何為活檐?法于瓦檐之下,另設板棚一扇,置轉軸于兩頭,可撐可下。晴則反撐,使正面向下,以當檐外頂格;雨則正撐,使正面向上,以承檐溜。是我能用天,而天不能窘我矣?!备嗟貜呢毢康纳顚嶋H出發,考慮設計的實際應用,既是李漁熱心腸的表現,又是他對生活全面而深刻的了解,同時不拘泥于成制,為解決房屋在滿足遮風避雨與采光這一對矛盾之間,巧妙的增設了一面活檐,使得房屋不僅能出檐較深以避風雨,同時又能增加采光。這種不拘一格的造物思想,充滿了人性的光輝,也走在時代的前面。
在李漁的著作中尚有諸多類似的案例,不做一一贅述。
李漁其人,也許算不上一位真正的匠人,但他以一位文藝家對生活的細膩感受與富含哲理的敏銳觀察分析,以及對困窘生活的深切同情以及對美好生活的熱情向往,結合他豁達不羈的性情,使得他的設計思想充滿了關懷大眾的人情味與不拘成法敢于想象的超前性。值得我們更加深入地去研究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