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晶
【摘 要】舞蹈是反映人類社會生活的一種意識形態,而兒童舞蹈是舞蹈藝術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顆璀璨的明珠。近些年來,兒童舞蹈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在面對這些兒童舞蹈作品時,不難發現其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引起我們對兒童舞蹈創作的思考。兒童舞蹈創作者應該創作出符合兒童特點、受兒童喜愛的舞蹈作品,達到教育兒童陶冶情操的作用。
【關鍵詞】兒童舞蹈;創作
一、兒童舞蹈概述
兒童舞蹈是舞蹈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兒童生活與情趣的體現。一般來說是以載歌載舞的形式表現出來,形式直觀,容易被兒童所理解與接受。具體來說,兒童舞蹈是展示兒童心靈的重要窗口,是直接表現兒童情感世界的方式,是對兒童進行德智體美綜合教育的手段,具有無窮的藝術魅力。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兒童舞蹈能夠最大限度地挖掘兒童的舞動潛能,提高了兒童的視聽能力與身體協調能力,促進兒童的健康發展。因此兒童舞蹈編創者要深刻理解兒童舞蹈的社會功能,從兒童的角度去觀察生活,并將對兒童的熱愛與時代的追求融入到作品中,創造出孩子們喜愛的舞蹈作品。
二、兒童舞蹈創作的藝術特征
兒童成長發育的生理特征及其五彩斑斕的心理狀態決定了兒童舞蹈獨特的表現特征。兒童舞蹈應該與兒童生活緊密結合在一起。優秀的舞蹈作品應該是童趣性、童幻性、童知性和同樂性的完美統一。
(一)童趣性
孩子天真活潑,好奇心強、喜歡模仿與探索,對世界充滿愛,有著豐富的藝術想象力與創造力。因此兒童舞蹈創作者應該了解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把握兒童舞蹈創作的基本要素,洞察兒童的內心世界,并在成人眼中微不足道的事物中捕捉到能用舞蹈形式表達的舞蹈形象。
(二)童幻性
在兒童舞蹈活動中,幻想是兒童與世界交流的紐帶,也是產生變形、夸張、幽默、諧趣等藝術形式的重要手段。在幻想題材的兒童舞蹈作品,兒童是飛翔在天空的小鳥,是穿行在太空的小超人,是兒童舞蹈藝術形象的依托。
(三)童知性
在兒童舞蹈藝術活動中,“知識”是廣義上的概念,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兒童舞蹈所表現出兒童事物的方式與特點;另一方面,舞蹈藝術本身蘊含著的知識性因素。這些知識性的內容如地域性文化、民族民間習俗等對兒童知識結構與心理素質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
(四)童樂性
兒童舞蹈中的同樂性主要是通過情節內容的通俗、直觀,動作的簡單、靈活表現出來。基于這一點的考慮,兒童舞蹈創作者要從兒童生活中發現蘊含著情趣的事和物,再進行巧妙加工,創造出生動的、富有藝術生命力、讓孩子們向往的兒童舞蹈作品。
三、兒童舞蹈創作存在的問題
雖然兒童舞蹈創作得到了迅速的發展,但是兒童舞蹈成人化的傾向越來越重。
(一)兒童舞蹈作品成人化
曾在電視上看到一個兒童舞蹈作品《纖夫的愛》,《纖夫的愛》明顯表達的是成人的情愛,用來表現天真活潑的兒童實在欠妥。兒童只是懵懂地遵循老師編排的動作去做,無法體會舞蹈作品中蘊含著的內涵與情感,作品也就失去了原來的意義。目前許多兒童舞蹈編創者往往注重舞蹈的外在,而忽略了兒童舞蹈最本質的特點,導致舞蹈作品技巧化、程序化。
(二)兒童舞蹈作品脫離兒童生活實際
兒童舞蹈作品只有反映出兒童熟悉的實際生活,才能表現出他們的心聲。只有喚起兒童的共鳴與喜愛,才能對他們的健康成長產生積極的作用。然而現在一些舞蹈作品卻忽略了當代兒童的時代環境與生活背景,也沒有根據兒童精力充沛、想象力豐富、好奇心強的特點來創編兒童舞蹈,也無法產生積極的效果。
(三)兒童舞蹈編創者專業素質不足
兒童舞蹈有著自己的舞蹈語匯,而了解兒童的基本特點、時代特征與舞蹈個性需要創作者具備較高的綜合素養。有的教師只是機械地要求孩子們按照他的標準做出相應的動作,甚至告訴孩子們不要為什么,只需要按照要求做便是。這樣的舞蹈表演呆板生、硬毫無生氣,更甭提對少兒身心產生的積極影響。
四、對兒童舞蹈創作的一些建議
(一)充分了解兒童的心理和生理特點
唐代詩人劉長卿有云:“心鏡萬生像。”的確,人的思維與情感源自大千世界、萬象自然;而生存在這萬象自然的孩子們天真活潑,有著豐富的藝術想象力與創造力。兒童舞蹈創作的規律與特點和兒童的生理、心理狀態是分不開的。因此兒童舞蹈編創者要了解兒童的心理、生理特征,把握兒童舞蹈創作最基本的要素。如在舞蹈《十二生肖的喜悅》中,先是在舞臺上展示了十二生肖道具,接著在舞蹈后方出現了小豬、小狗、小雞等生肖的影子,然后在一聲響之后燈里跳出了十二個小朋友。這些孩子們以生肖的形象出現在觀眾面前時,一下子就吸引了小朋友的注意力,激發了自己對舞蹈的興趣。該舞蹈成功之處在于編創者從兒童的心理特征出發進行舞蹈創作。孩子還喜歡小動物,模仿一些蹦蹦跳跳的動作,在舞蹈創作中融入這些動作能將兒童的可愛表現得淋漓盡致,也能讓兒童接受和喜愛。同時,由于兒童年齡較小,肌肉彈力不大、收縮力也不好,其平衡力與控制能力都是十分有限的。因此在兒童舞蹈創作時要盡可能地考慮到兒童的生理特征,動作要舒展、節奏要歡快,盡可能地表現兒童活潑的一面。
(二)充分挖掘兒童舞蹈題材
藝術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生活中到處都是創作的題材。基于這一點考慮,兒童舞蹈編創者應該重視對生活題材的挖掘,當然也要重視兒童自身的創作才能。兒童對動作敏感度、組織力超過了成人,而且是完全屬于孩子們的身體語言。因此兒童舞蹈編碼者要善于從孩子們身上尋找“閃光點”。“選材得當,成功一半”,選材是兒童舞蹈創作的重要環節,對兒童舞蹈創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一方面,兒童舞蹈編創者應走近兒童,體驗兒童生活,了解兒童的生活習性與內心思想,從孩子們生活中直接選擇適合兒童舞蹈表演的題材。如《捉蛐蛐》《采蘑菇》《大樹下的游戲》等直接從生活中提取了創作元素,而且這些題材都包含了自然品性。又如《姥姥門前看大戲》便是對兒童現實生活的真實寫照。另一方面,可以間接地從生活中選材。兒童的間接生活所涉及到的空間涉及的范圍相當大,其中包括文字類和形象類。如《賣火柴的小女孩》《種太陽》等是從其他藝術類型中選取的提出,使得兒童舞蹈的題材十分豐富多樣。
(三)加強兒童舞蹈手法的創新
1.夸張與變形的語言。舞蹈藝術來源于生活的啟迪,提供的藝術圖景卻更突出、更感人。著名美學家朱彤說:“只有通過虛構進行夸張,才能創造藝術美。”高爾基曾經說過:“夸張是創作的基本法則。”的確,建立在生活基礎上的虛構與夸張,是兒童的心理特征之一。因而兒童舞蹈創作應該高于生活、比生活更集中、更強烈。舞蹈編創者應該走進孩子們的內心世界,從生活中搜集素材,加以夸張的舞蹈手法,表現出所要表達的藝術形象。夸張與變形是兒童舞蹈語言,是兒童舞蹈表演的重要元素。只有恰當運用夸張的表現手法才能讓觀眾獲得清晰的表情信息。
2.擬人化的手法。擬人化的手法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在孩子們的世界里,一切事物和自己一樣會說話、吃飯、生病,有自己的爸爸媽媽。因此舞蹈編創者可以結合舞蹈作品的具體需要,把兒童的各種特征和思想融入到各種動物、植物中去,形成一個生動、完整的形象。通過這些形象來表現作品的主題內涵可以讓孩子們迅速進入角色,進行自由自在地表演,表現出兒童舞蹈作品的生動、靈活、新穎。如小蜜蜂、小螞蟻象征著集體性、勤勞的精神;小鴨子、小天鵝等可愛的形象體現了孩子們的天真可愛;《寶寶和蠟像》教育孩子們要平等對待每個人、每件事。這樣的舞蹈作品在形式和內容上吸引著孩子們的興趣,滿足了他們的欣賞需求。
五、結語
兒童舞蹈的發展已經取得令人欣慰的成績,但是在編創方面還有待進一步發展和完善。不退陳則不會出新。在兒童舞蹈這片肥沃的土地上,需要兒童舞蹈編創者的辛勤耕耘。了解兒童的心理、生理特點,充分挖掘兒童舞蹈題材,加強舞蹈手法的創新,是每一位舞蹈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
參考文獻:
[1]賴靜怡.讓音樂為舞蹈插上想象的翅膀——談少兒舞蹈的創編體會[J].知識窗(教師版),2010(09).
[2]曾大地.談兒童舞蹈教學與全面素質教育[J].青春歲月,2011(06).
[3]賈嵐.淺談兒童舞蹈的藝術特色與創作[J].赤峰學院學報,2012(02).
[4]程心天.舞壇采珠·兒童舞蹈教育、創作經驗談[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11.
[5]黃曉坤.兒童舞蹈創編中的整體構思[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12(2).
[6]肖瀟.淺談少兒舞蹈的創作與發展[J].大眾文藝,20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