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彥莉
【摘要】內供的鼻子無論是長還是短,總會受到嘲笑。他厭惡自己的長鼻子,但變短后,遭受到更放肆的嘲笑。正如,人們同情弱者,可以盡自己的力量或多或少地去幫助他,一旦弱者不再是他們曾經一直同情的那個人的時候,他們會失望,這便是不可否認的人性之惡。
【關鍵詞】虛榮;人性弱點;利己主義
與其說他們同情弱者是出于一種對可憐之人的安慰,不如說是喜歡以一種俯視的角度看待弱者以體現自己過人的高度。弱者有一些好的變化,得到的不是鮮花掌聲與鼓勵,而是無情的惡語與嘲笑。這些人總會抓住他人人性弱點做出攻擊,以自己的力量去左右弱者,人性之惡,讓人與人之間關系不再純潔。
內供是一個內心弱小、虛榮脆弱的人,不愿意接受殘酷的現實。對待自己長鼻子,他表面上看似無所謂,其實心里非常的在意。但人應在生活中逐漸去適應自身、接受現實,即使現實是比較殘酷的。內供作為供職的有道高僧,從不起眼的小沙彌晉升到供奉,期間做了許多努力,讀了不少佛學經卷,但出家人應是清心寡欲、對其他事物毫不在乎的,他卻一直糾結著長鼻子。
內供存在著矛盾,他在隱藏自己弱點,又要表現出一代高僧的風范。希望受到尊重,但鼻子太長,吃飯時還需徒弟用小板條掀著鼻子。中童子不小心打個噴嚏,鼻子掉到了粥里,這件事嚴重傷害了自尊心。他太在意別人的看法,一直活在別人的世界里,沉溺其中不愿出來。他希望改變這一切,不愿再看到別人嘲笑他。內供使出渾身解數努力翻轉,獨自對著鏡子,盡可能的使鼻子看起來短一點;留意別人的鼻子,祈求找到同類;尋找偏方。他只想讓自己釋放一下壓力,可結果總是不盡人意。
徒弟偶然獲得了縮短鼻子的偏方,內供表現出一副不在乎的樣子,心里卻是希望徒弟勸自己使用,他一定要找體面的臺階,既使用偏方,又維護自尊心,最終引起徒弟的同情,順利使用偏方。泡過熱水的鼻子用腳去踩,鼻子變短后,他很開心。擔心鼻子會變長,但兩天來都是短的,他心滿意足。后來發現別人看到他的短鼻子的時候,更放肆的做法讓他心情糟糕。內供非常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通過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來決定自己應該怎么做。終于鼻子又變長了,內供覺得更輕松一些,找到了以往的感覺。內供只是想把長鼻子變短,看起來和大家一樣,他努力成為大眾的一員。可是最終無論怎樣做,都被人嘲諷排擠。
內供是可憐的,他的鼻子在別人的眼里就是一個滑稽的小丑,他們一面取樂,一面同情他。可是他作為一個被看的對象,過多的在意別人的眼光,做不了真正的自己。與其用盡千方百計尋找縮短長鼻子的方法,不如去尋找一個讓內心強大起來的方法,擊破自己人性的弱點才是重中之重。
周圍的旁觀者對內供有著很大影響,看似十分同情內供,其實,并不是發自內心的對待內供,更多的是出于一種戲謔嘲笑。他們對內供的看法,左右著內供。他們就好像一朵朵的罌粟花,擁有美麗的外表,同時又懷著惡毒的內心。
不論是寺院的弟子,還是寺院外的俗眾,都可以自由點評內供的長鼻子。內供非常痛恨自己的長鼻子,周圍人反而把這當做茶余飯后的笑話供人消遣娛樂。可憐的內供本來需要安慰,可是那些人總是時不時的偶然必然的揭內供的傷疤。
當內供的鼻子還是長長細細的香腸鼻子的時候,池尾一帶的人們就說,“他幸虧不是俗家人,要不然,單憑那只鼻子,誰家的閨女肯嫁給他。”內供的為縮短鼻子所做的努力,也得到了徒弟的同情,徒弟愿意幫內供的忙。可是當內供的鼻子真正變短的時候,來池尾的武士盯著內供的鼻子看、童子僧役們在背后對內供笑。“人的心中,自具兩種矛盾的感情。見人不幸,無人不會不同情。然而,此不幸者,一旦擺脫困境,反而讓人覺得悵然若失。說的過分點兒,心理巴不得他重現不幸中去。雖非有意,不知不覺中竟生出一種敵意。”人們同情弱者不過是覺得自己比他們強大而已,這是一種心理上的優勢,好像打贏了一場勝仗,面前的不幸者就是可憐兮兮的俘虜。用不幸者的缺陷來襯托自己的宏偉,這些冷酷殘忍的旁觀者對不幸者的同情,不過是在加強、放大不幸者的不幸。他們用不幸者渺小稀疏的陰影,讓自己看起來更加立體。
《鼻子》就是通過這些人的做法與態度,刻畫出殘酷與扭曲的面孔,以嘲笑別人的缺陷與不幸為樂子,喪失人性的真善美。他們打著同情不幸者、愛護弱小者、幫助受傷者的幌子,來滿足自己心理上的優越感。這些利己主義旁觀者習慣了比別人強,習慣去嘲笑不幸者,而絕對不愿意讓那些人與自己平起平坐。
人都會有一些不完美之處,可是我們都愿意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給他人,而往往會把自己不好的一面隱藏起來,害怕被人揭到傷疤、更害怕被人議論紛紛。人都可以很堅強,但又是那么的脆弱,一旦被擊中弱點,就會瀕臨崩潰。我們希望自己做到更好,以彌補自己的不足,或者用優點的光輝去掩飾缺點瑕疵的黯淡。
可是人性的惡,讓我們看到的結果往往比較殘酷,我們越害怕什么就會越想要掩飾什么,同時又會有人揭開這一切。說到底,我們都是不愿意把最真實的自己完全放在大家面前,有所顧及,所以情愿去努力掩飾,也不愿暴露全部,我們不過是想讓大家更喜歡我們而已。動機與目的都是明確的,但是我們不得不注意,有些事情是無法改變的,不能一條路走到黑,要學會接受自己的不足,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改變那些我們可以改變的,放棄不可以改變的,這樣的生活會更加的輕松。
就像內供,半個世紀的的努力,最終都是徒勞而已,如果當初看開些,他的生活會更好一些。作為一位高僧,他可以潛心研究佛理體悟佛心,只有自己真正放下,才不會有雜念。
人性本來就具有惡的一部分,我們不能否認也無法要求每個人丟掉人性之惡,正如我們無法讓每一個都擁有一顆真善美的心靈。芥川龍之介用自己的方式對這些旁觀利己主義者進行了強烈的批判與諷刺,揭示人性的弱點,反映人性之惡。
參考文獻:
[1]芥川龍之介,高慧勤譯.芥川龍之介短篇小說選[M].桂林:漓江出版社,2012.
[2]王向遠.東方文學史通論[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