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濰坊市科技合作中心 王曉菁
信息技術的技術日新月異讓傳統信息的生產、傳播、利用等均出現深刻演變,在此同時,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也對檔案的利用工作展開了新型挑戰,一方面使其工作方式和方法出現新變化,另一方面使其倫理問題逐漸彰顯出來。
(一)真實性問題。檔案內容真實是指檔案所記載的內容,與該內容所針對的客觀實際相互一致。在對檔案信息的內容真實性進行鑒定時,應首先對其內容真偽的鑒定進行強調,接下來才是對其準確性和完整性鑒定的強調。參照我國檔案法相關規定,原始記錄性是檔案的本質特性,一旦檔案的原始性出現損傷,檔案會失去固有社會作用和意義,為此針對檔案界整體而言,保障其具備真實性必然成為一項重要倫理準則。
(二)隱私權問題。在檔案利用工作展開中,檔案利用者到相關檔案部門對所需要的檔案信息情況進行查詢時,必定要預先登記利用者的信息,捅死檔案工作人員也存在對檔案利用者的個人隱私,以及其具體查詢檔案內容進行保密的義務。然而在實踐工作中,檔案部門在為檔案利用者提供檔案信息查詢便利的同時,經常會因為一些原因導致公民的隱私權遭受侵犯。
特別是近些年來,檔案部門以網絡手段提供檔案信息服務的方式越發普遍,但網絡本身的安全隱患就值得商榷,更別說依附之下的檔案信息,這很有可能會對公民隱私權的保護產生不利影響,為此,檔案部門在通過網絡手段提供相關服務時,其保護公民隱私信息的工作也會增加很多難度。針對此問題,在檔案利用工作中,相關部門和相關人員如何做好對公民隱私權的保護工作,也是目前檔案利用工作中一個切實的倫理問題。
(三)安全性問題。及至今日,網絡已滲透到社會各個角落,但網絡也同時具備典型虛擬性,在虛擬環境中,網絡參與者往往行為責任感缺失,同時存在相關機關難以對行為主體識別和追責情況,從而導致此方面的檔案信息倫理問題。
網絡本身存在漏洞,網絡信息的安全性也不穩定,從當代世界采用各種防范機制來看,尚無法從根本上解決檔案信息的保障問題。在此問題中表現最突出的即是網絡黑河供給,黑客通過發現檔案信息系統的安全漏洞來取得非法授權,進入到檔案庫后或竊取重要信息來牟取暴利,或對原始檔案肆意修改,或破壞一些重要信息,這對檔案保持原始性構成了巨大威脅。為此,檔案部門和相關工作人員如何在網絡傳播過程中,確保檔案信息的安全,是其工作中存在的另一重要信息倫理問題。
(四)知識產權問題。在檔案相關工作中,一些檔案的內容會與保護知識產權方面的法律出現糾纏。從最初搜集整理,到最終形成終端檔案,這個從無到有的形成過程中凝聚了檔案工作人員的辛勤汗水,也構成了他們的知識產權財富。檔案豐富了知識產權的內容,同時完善知識產權法律體系,也對保護檔案的知識產權提供了法律基礎。
我國目前建立知識產權保護時間尚短,社會產權意識相對薄弱,對其認識性存在不足,尤其具體到檔案界,尚不能運用法律武器來進行自我的、成熟的知識產權保護工作,這也導致一些侵權行為不僅傷害到產權所有人的合法權益,也對法律尊嚴構成了挑戰。所以知識產權問題一方面對法律問題產生涉及,另一方面也同時對檔案利用工作的信息倫理問題有所涉及。
為解決上文中闡述的真實性、隱私權等檔案利用中的信息倫理問題,目前我國一部分學者主張對檔案信息相關方面進行立法。但是在筆者看來,第一,檔案類法律存在其固有的某種特定的效率范圍,法律立法的滯后性以及法律層面不可避免存在的一些盲點,會導致即便立法也難以顧及到方方面面;第二,此類法律的實行不僅要求動用國家強制力充作保障,就是針對普通民眾,也從道義和倫理上方面要求其具備支持性和適應性。為此,此類立法作為一種道德準則的最低限度上的表示,對解決檔案利用工作中所存在的信息倫理問題未必能提供太大幫助,基于以上分析,對當前檔案利用的信息倫理建設作出強化才是檔案利用工作的當務之急。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強化公民的信息倫理教育。檔案部門應針對檔案工作者和檔案信息利用者的約束能力以及其自律精神進行強化教育工作,通過信息倫理教育,將倫理道德的協同促進效能充分發揮出來。同時,也應加強檔案信息道德相關主體自身的修養,在提高這些道德主體行為約束的能力基礎上,明確這些道德主體的行為準則。檔案的工作者和利用者都應在了解具體信息行為可能引發的各類后果的前提下,對自己行為進行正確評估,實施調控自己行為。兩者如果能在檔案利用工作中貫徹自律精神,并依據倫理道德規范作出行為,經年累月下自然會養成此習慣,在此基礎上,相關信息倫理問題也會大大減少。
(二)強化檔案利用相關工作人員的職業道德。建立檔案工作從業者的職業道德,豐富和充實相關工作機制,保障檔案信息的利用能實現公平。職業道德建設是檔案信息利用中的倫理建設的重要構成因素,所以我們基于此,應對檔案工作者的職業道德進行豐富和充實,讓檔案工作者盡量做到確保提供的檔案信息是為所有合法利用者所服務,恪守公平性原則,為檔案信息利用手段缺失、方式迷茫的利用者詳細介紹檔案利用的具體步驟。在行使管理權時,相關工作人員應確保謹慎嚴格,在檔案利用工作中對自身進行自覺約束,規避謀取私利的現象出現,熱情面向每位檔案利用者。
(三)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在相關檔案利用工作中,為確保檔案利用的信息公平性彰顯出來,必須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解決檔案工作者和信息利用者之間所存在的信息不對稱問題。針對此信息不對稱問題,檔案部門應率先加強對檔案價值、利用渠道等方面的宣傳工作,幫助人們檔案重要意義和其與社會生活、經濟發展等之間的密切關系,從而提高社會民眾對檔案的重視程度,從而激發人們通過對檔案實施利用以滿足自身特殊需求的渴望,進而將更多社會潛在檔案信息利用者引導參與檔案信息的利用中去;第二,相關部門應加強檔案信息利用的宣傳工作,與怎樣利用、怎樣檢索、怎么鑒定自己需要等方式相結合,引導人們利用好檔案;再次應加強對開放檔案信息內容或目錄的宣傳,盡可能通過各種媒體對社會廣泛宣傳,或將開放目錄及信息面向大眾,以便讓民眾在了解相關內容基礎上對檔案進行針對性利用;最后,應構建和確立相關的信息反饋系統,以期解決檔案工作者和信息利用者之間存在的不對稱現象。
(四)完善工作中的信息倫理監管體系。作為檔案信息行為主導者,檔案部門在相關行為規范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為此檔案部門應從根本上解決其工作中的信息倫理問題,將完善檔案利用的信息倫理監管體系時刻放在第一位。此外,強制性是法律固有屬性,體系完備的法律是保障其信息倫理監管體系完善的關鍵,也應做好相關工作中的法律法規建設。
[1]黃霄羽.國外檔案利用服務社會化的理論認識和實踐特點[J].檔案學通訊,2010(11).
[2]馬仁杰,吳瓊.關于檔案利用工作中信息倫理問題的思考[J].檔案學研究,2011(7).
[3]王旭東.論檔案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J].云南大學,2013(6).
[4]徐亮.檔案利用過程的“倒立金字塔”現象的發生和克服——以高校檔案館為例[J].檔案學研究,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