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 婷
(內蒙古林業總醫院外科手術室,內蒙古呼倫貝爾022150)
心理護理對緩解手術室患者緊張情緒的影響
付 婷
(內蒙古林業總醫院外科手術室,內蒙古呼倫貝爾022150)
目的:探究手術室患者接受心理護理干預措施對其緊張情緒緩解效果.方法:隨機抽取本院近年來收治手術室治療患者100例,以隨機數字表方式將患者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2組,對照組患者護理方案為常規外科護理,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護理基礎上聯合心理護理,每組均有患者50例.對比兩組患者心理狀況及對護理干預滿意程度.結果:心理狀況的評估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視覺模擬量表(VAS)、焦慮自評量表(SAS)以及Zung氏抑郁自評量表(SDS),經護理干預后兩組患者各項指標均有所改善,觀察組患者改善程度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干預后對兩組患者進行護理滿意度調查,觀察組患者滿意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手術室患者在常規護理基礎上聯合心理護理有助于緩解患者緊張情緒,積極配合圍手術期各項準備工作及術后康復干預,保障手術治療效果與患者術后生活質量,值得臨床重視與推廣.
心理護理;手術室患者;緊張情緒
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對自身健康的要求與重視程度也逐漸上升,醫療服務的競爭不斷加劇,從技術競爭向服務競爭發展,對醫院而言提高服務質量是適應人們對健康需要的重要前提.作為醫院重要部門,手術室主要是為患者提供手術治療與搶救的重要場所,部分患者術前術后容易出現焦慮消極等負面情緒,在圍手術期對患者采取心理護理干預,緩解其緊張情緒具有重要意義.為深入了解手術室患者接受心理護理干預措施對其緊張情緒緩解效果,對本院近年來收治此類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現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對象為本院 2012-01/2014-01收治外科手術治療患者,隨機抽取100例并根據護理方案不同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外科手術護理,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基礎上聯合心理護理,每組各有患者50例.男性患者64例,女性患者36例;年齡18~75(平均41.5±2.1)歲.手術類型如下:婦科手術患者10例、泌尿科手術患者12例、普外科手術患者59例、骨科手術患者19例.本次研究納入對象排除以下患者:合并心腦血管病、惡性腫瘤及糖尿病等情況.兩組患者一般資料諸如性別、年齡、手術類型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護理方案為常規外科護理,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護理基礎上聯合心理護理,具體如下:①患者入院后及時進行溝通交流,了解患者心理狀態以及對突發情況的反應,如病情嚴重的患者可不必太早告知其病情,緩解患者負面情緒為主,給予必要的支持和關心;②了解患者心理狀況后通過支持、開放的談話方式緩解患者壓力,逐步讓患者接受眼受損的事實并配合治療.鼓勵患者訴說自己恐懼、焦慮的感受,列出病情或者手術對自己生活、工作的影響并采集積極的方式面對.指導患者對自身不良情緒進行監督,及時發現并通過積極主動的心態控制;③通過認知行為的方法改變患者存在的不良認知,改變患者由于疾病引發的各種不正確態度,扭正其消極思維方式.通過行為塑造法、刺激暴露法、分散注意法等心理治療方式緩解其焦慮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質量[1].
1.3 統計學處理 本研究所有患者的臨床資料均采用SPSS15.0統計學軟件分析,計量資料用t檢驗,組間對比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有統計學意義.
2.1 心理評估 心理狀況的評估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視覺模擬量表(VAS)、焦慮自評量表(SAS)以及Zung氏抑郁自評量表(SDS).經護理干預后兩組患者各項指標均有所改善,觀察組患者改善程度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2.2 護理滿意率比較 護理干預后對兩組患者進行護理滿意度調查,觀察組患者滿意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表1 兩組患者心理狀況評分 (n=50,±s,分)

表1 兩組患者心理狀況評分 (n=50,±s,分)
aP<0.05 vs本組治療前;cP<0.05 vs對照組治療后.
組別 VAS SAS SDS對照組治療前 37.5±6.6 32.4±6.4 31.8±5.4治療后 35.3±6.2a 30.3±6.9a 30.2±5.8a觀察組治療前 36.8±6.8 32.7±6.3 31.6±5.5治療后 29.5±2.4ac 24.8±2.2ac 22.5±2.8ac

表2 兩組患者對護理干預滿意率對比 (n=50)
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在術前會存在不同程度的緊張情緒,對于自身病情的擔心以及對手術過程的陌生感,加上手術室環境陌生,多種因素都會使得患者出現緊張情緒,而在本研究結果中可以發現,患者術前心理狀態均處于較為緊張的水平[3].患者術前產生的緊張情緒會導致患者手術治療過程中出現不良影響,降低患者術后康復質量,因此采取有效干預措施緩解患者緊張情緒具有重要意義.手術后由于疼痛或者生理功能一定程度受損,患者難以適應這種變化,會產生焦慮悲觀心理.掌握患者心理變化并給予對應的心里疏導,保持其心理情緒穩定,安撫患者配合醫生的治療,加快康復時間,擺脫心理陰影融入社會.
本研究結果中觀察組患者護理方案為常規外科手術護理與心理護理相聯合,其心理狀況及對護理滿意程度相對于單純接受外科手術護理的對照組患者均有顯著優越性,結果提示對手術室患者在常規護理基礎上聯合心理護理有助于緩解患者緊張情緒,積極配合圍手術期各項準備工作及術后康復干預,保障手術治療效果與患者術后生活質量,值得臨床重視與推廣.
[1]周亞東.對行手術治療的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干預的效果分析[J].當代醫藥論叢,2014,12(20):57-58.
[2]Becker F,Siemer S,Humke U,et al.Elective nephron sparing sur-gery should become standard treatment for small unilateral renal cell carcinoma:long-term survival data of 216 patients[J].Eur Urol,2012,49(2):308-313.
[3]唐明霞.手術室對手術病人實施健康教育的初步實踐[J].天津護理,2003,11(2):89-90.
R471
A
2095-6894(2015)06-147-02
2015-02-10;接受日期:2015-02-27
付 婷.大專,副主任護理師.研究方向:手術室護理.Tel:0470-7231201 E-mial:320326894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