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合杯”2014-2015中國合作經濟年度成就獎十大領軍人物

頒獎詞
包火旺
浙江松陽縣政協常委、浙江臥龍灣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
隨著各地茶葉產能的不斷釋放,行業內同質化競爭日趨激烈,不少企業因此銷聲匿跡。然而,他卻憑著“以科技求發展、以管理求效益”的理念,不僅促使自己的企業蒸蒸日上,更是帶動了一方產業的轉型升級,引領當地農民走上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致富之路。
包火旺于2009年創辦浙江臥龍灣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該公司是市重點農業龍頭企業。近兩年來,公司先后完成了茶葉加工自動化生產線、小包裝生產線、完善外包裝生產線技術,實施從種植—加工—包裝—銷售的全程“二維碼”質量追溯體系。公司已發展成集茶葉種植、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現代農業企業,生產的“綠谷春雨”牌茶葉被評為麗水市著名商標。
為發展壯大茶產業,包火旺運用科技創新、聯合大專院校探索產學研結合模式,通過實踐轉化為生產力,達到產業增效的目的。此外,他還帶頭實施了產業化發展創新模式。
公司本著“做給農民看,帶著企業干”的愿景,以“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帶動農戶社員500多戶、人均增收5200余元。由公司統一提供茶葉種植病蟲害統防統治服務,合作社、茶農的茶鮮葉以每斤高于市場價0.5元收購。同時采取科學化管理,專業技術員定時到各基地巡回指導,大大降低生產成本;2013年通過公司電商團隊為其他企業代運網店營托管模式,實現“抱團發展”。
包火旺先后獲得“浙江省百強農產品經紀人”“浙江省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全國第九屆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等榮譽稱號。

頒獎詞
包乾申
江蘇新合作常客隆連鎖超市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30多年前,他是一名走街串巷的挑貨擔郎;20多年前,他把商品引進超市、擺上貨架;10多年前,他臨危受命,擔當起一家僅有30多人、不足10家連鎖門店、負債100多萬元企業的負責人。現如今,這家企業已成為中國連鎖百強,而他也再一次站在時代的風口浪尖,打造了全國O2O模式第一!
作為新合作常客隆的董事長兼總經理,包乾申帶領公司全體員工經過18年的奮力拼搏,把一個僅有30多人、連鎖超市不足10家、負債100多萬元的企業,發展成銷售近40億元、網點總數超千家,連接農副產品種養殖基地150家、解決就業超萬人,集購物中心、賣場、超市、便利店、藥店、電子商務、房地產于一體的綜合商業集團。該集團是中國連鎖百強企業、全國供銷合作社系統標桿企業,中國快速消費品排名第51位。
他以O2O與社區、O2O與購物中心相結合的模式,打造了全國O2O模式第一。他依托分布各鄉鎮的基層社傳統商業網點,運用現代流通方式進行改造與整合,采取自建、改造、兼并、收購、聯合、合并、特許加盟等多種方式全力拓展農家店連鎖網點。目前,公司的連鎖超市網點90%以上分布在農村集鎮及中心村。
他還擔任里睦村黨支部書記,把先進的理念帶下鄉。目前已建立了水產、蔬菜、豆制品、大米、食油、生豬等農副產品加工基地150家,建造冷鏈配送中心6800多平方米。他幫助里睦村成立了蔬菜專業合作社與省級果蔬專業合作聯社,帶領村民發展大棚蔬菜。
喬永剛于2009年3月成立巴彥淖爾市聯豐生態農牧專業合作社,任合作社理事長。在他的帶領下,合作社精心打造現代化蔬菜種植園區,并通過品牌化建設促進當地設施農業的發展。
2009—2013年,他通過整合土地資源的方式在聯豐村共流轉土地960畝,建成了臨河地區最大的設施蔬菜園區,于2011年注冊“巴美”品牌。2013—2014年,為了加快蔬菜產業發展,他引領合作社在基地建成1.2萬平方米蔬菜配送中心一個;在臨河區建成34個“巴美”蔬菜直銷店和15家加盟店。直銷店在優質、安全、新鮮的基礎上銷售,價格比同一時段市場平均零售價格低20%以上。
在喬永剛的拼搏下,當地群眾人均收入由原來的9300元增加到1.4萬元。此外,他熱心公益,捐資助人。他先后救助了貧困大學生12名,為村內修橋、建村委會等公益事業累計贊助支出150萬元。
巴彥淖爾市聯豐生態農牧專業合作社于2012年被全國供銷合作總社評為典型示范專業合作社;2012年被內蒙古自治區評為農牧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2014年被農業部等9部委評為國家級示范社。喬永剛被評為“優秀青年致富帶頭人”。

頒獎詞
喬永剛
內蒙古巴彥淖爾市聯豐生態
農牧專業合作社理事長
一家家果蔬直銷店,好似一座座架起農產品從田地到餐桌的金橋;一輛輛物資配送車,好似一根根連接著村民艱辛創業的當下和富足安康未來之間的紅線。而他,就是那架橋的工匠、牽線的紅娘,源源送出村民勤勤懇懇的耕耘成果,日日迎回鄉親們珍珠般燦爛的笑顏。

頒獎詞
李樹民
天津市寶坻區供銷合作社聯合社主任、黨委副書記
開拓,是他的性格;奉獻,是他的胸襟;誠信,是他的操守。面對危機,他是砥柱;身處逆境,他是先鋒。“全連鎖、全覆蓋、全達標”的要求,彰顯其作為決策者的魄力;超市開店密度全國第一,展露其作為實踐者的氣概。
李樹民于2008年就任寶坻區供銷合作社主任,他在金融危機給經濟工作帶來的重重困難下,帶領區供銷合作社全體人員積極打造“勸寶”品牌,推進日用品、農資、農副產品連鎖網絡建設,建立傳統業務經營網絡,積極推進商業進社區工程,不斷提升網絡功能。目前,已建成大型賣場3個、社區便利店28家、日用消費品連鎖店502家、農資連鎖店264家,創建農產品品牌30個,設立農產品專柜26個、專區3個。
在做好連鎖網絡建設的同時,帶頭抓好項目的實施,一批大項目、好項目相繼建設竣工。寶坻勸寶購物廣場、寶坻勸寶物流配送中心和勸寶新都匯購物中心,工程總建筑面積達到7.85萬平方米,總投資2億元,目前均已投入運營。2014年,全系統營銷總額完成39.9億元,同比增長13.55%;利潤完成2307萬元,同比增長18.49%。
李樹民先后榮獲寶坻區優秀共產黨員、寶坻區十佳企業經營管理者、天津市勞動模范、天津市廠務公開民主管理優秀工作者、天津市供銷合作社系統十佳優秀黨員、天津市優秀幫扶干部、全國商業優秀創業企業家等榮譽稱號。
2012年下半年陜西供銷儲運貿易有限公司開始開發轉型。為了切實搞好資產開發,作為公司負責人,他常常深入施工現場,多次組織各相關單位召開現場辦會公議,使公司的開發項目由上任前長期停滯不前的狀態迅速轉入有序緊張施工當中。在抓好公司核心工作的同時,李戰從企業長遠發展著手,主動和租賃公司土地所建的天然氣加氣站負責人進行溝通,成功收購了該加氣站,使其成為儲運公司的全資企業,年增加收入近2000萬元,利潤200余萬元。
2013年,李戰當選了陜西省農副產品流通協會會長。他主動與各市縣供銷合作社和當地專業合作社溝通,建立合作關系,共建銷售平臺。截至目前,已和榆林、閻良、安康等10余個供銷合作社和西安市大型超市以及社區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多次舉辦大蒜節、甜瓜節、葡萄節等活動,銷售各類果蔬及糧油等商品150余噸,銷售額達300余萬元,為企業贏得了利益,為供銷合作社贏得了聲譽。
2015年7月21日到7月23日,陜西省農副產品流通協會主辦的“陜西供銷名優特新農副產品品鑒會”在北京舉行,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黨組書記、理事會主任王俠對協會組織陜西供銷名優特新農副產品抱團闖市場的活動給予了充分的肯定。

頒獎詞
李戰
陜西省供銷儲運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陜西省農副產品流通協會會長
他敢為人先,把傳統儲運公司轉型為多元貿易中心;他心系職工,用“定崗、定編、定員”重新燃起他們工作的熱情;他扎根供銷,聯合龍頭企業成功建設“陜西供銷農特產一條街”,為企業贏得了利益,為供銷社贏得了聲譽。

頒獎詞
張良林
安徽省農技協聯合會副會長靈璧縣虞姬養雞協會會長
曾經的他一身戎裝,英姿颯爽;如今的他回鄉創業,勤勞致富。憑著軍人的膽識,自己研制開發的新工藝將圈養產量提高了3倍;靠著前瞻的眼光,建立了全省第一個農技協黨組織。他,就是新時期致富帶富的典范。
張良林是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安徽省優秀共產黨員、全省致富帶頭人。在他的帶領下,靈璧縣及其周邊省市縣(區)的養殖業得到了快速發展,使靈璧縣連續10年被評為全省畜牧十強縣。
他以林匯公司為龍頭,以市場為依托,大膽嘗試專業協會的經營模式。1999年,經縣科協批準成立了全縣第一個養殖協會——“靈璧縣虞姬養雞協會”。2001年,他以協會為基礎建立了全省第一個農技協黨組織—“中共靈璧縣虞姬養雞協會支部委員會”。在協會內部實行“五統二分一扶持”的策略,逐步完善健全“三加強三依靠”的工作模式,把養殖個體風險轉嫁為集體風險,大大提高了農戶養殖的積極性,促進了當地的經濟發展。“協會加支部、黨員帶農戶”的模式作為典型在全國推廣,引起了轟動效應。
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等多家主流媒體多次報道該協會業績,認為“靈璧縣虞姬養雞協會是養雞戶發家致富的橋梁和紐帶,是皖北地區養雞業的典范”;協會支部書記、會長張良林是遠近聞名“皖北雞王”“中國雞冠”,成為全國養雞農民領軍人物。
他,是供銷合作社的老員工,1992年加入到供銷合作社的大家庭。他,堅持為農服務這一根本宗旨,初步勾勒了自上而下又自下而上的農產品經營服務體系,并在解決農產品流通“最后一公里”中顯現出“雙向流通”的獨特功效。
他帶領系統職工,在農產品流通、農村服務等重點領域和環節為農民提供了便利實惠、安全優質的服務;他帶領系統職工開展的農業社會化服務,不僅解決了“怎么種地”“誰來種地”的問題,還為養殖業、山區林果業探索出了可行的規模化服務模式。
為了讓農業服務規模化“落地”,他在系統大力推進“社村共建”和實施實體性合作經濟組織建設。通過“社村共建”將組織延伸到村居,把服務覆蓋到田間,實現了農民與基層組織的雙贏,還成為黨和政府密切聯系農民的紐帶。截至目前,臨沂市供銷合作社系統在1045個村居,共建2629個項目,增加村集體收入4448萬元,助農增收4.2億元,戶均增收2000元以上;成立26個鄉鎮級農民合作社聯合社。
他是供銷合作事業的排頭兵,臨沂市社2014年獲得全省“2014年度綜合業績考核優勝單位特等獎”第1名以及“省級文明單位”稱號。

頒獎詞
陳相平
山東省臨沂市供銷合作社黨委書記、理事會主任
只因眷戀著供銷熱土,你便把根深深扎進了基層;只因情牽這一項事業,你就將熱情播種在每畝稻田。你是沂蒙山的兒子,為了母親臉上永恒的微笑,為了兄弟姐妹的幸福安康,你無私地奉獻出自己全部的赤誠。

頒獎詞
袁仁貴
重慶石柱縣五崗金蕎麥專業合作社理事長
從農民到總裁,再從總裁到農民,他將生命的際遇巧妙地畫就成一道美麗的圓弧。他出身貧寒,不肯一人獨享致富成果;他無私分享,只為鄉親共同走向小康。
做總裁,他和農民一樣淳樸務實;當農民,他和總裁一樣高瞻遠矚。
2004年,袁仁貴發起組建了石柱縣五崗金蕎麥專業合作社,帶領種植戶們抱團發展。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大戶+基地+農戶”運行模式,通過農戶自籌、公司墊支、扶貧補助相結合的投資方式,與農戶簽訂“訂單種植收購合同”,按照有須金蕎麥1元/公斤、無須金蕎麥1.4元/公斤、紫菀2元/公斤的價格實行保護價收購。
現在,專業合作社已經有了占地2000平方米、年加工能力3000余噸的金蕎麥初加工廠。2014年,實現銷售收入2300余萬元,現場收購盈利返點10多萬元,40%入社社員戶均增收達1.1萬余元。
金蕎麥是太極集團拳頭產品“急支糖漿”的主要原料藥材之一,金蕎麥每年鮮品需求量都在6000噸以上。2009年開始,袁仁貴開始在石柱及涪陵、南川等周邊區縣發展金蕎麥、廣紫菀等中藥材種植3000余畝,銷售收入實現300余萬元,帶動1000余農戶種植中藥材增收致富。2014年,在石柱18個村推廣種植金蕎麥等中藥材1.35萬畝。2105年在全縣9個鄉鎮發展中藥材種植1.65萬畝。此外,合作社上規模種植金蕎麥等中藥材,實施品牌化經營,先后注冊了“金譙嘜”“五崗”兩個商標品牌。
從2006年開始,康勤一直從事臨洮縣馬鈴薯引進示范推廣,積極用自己掌握的科學技術知識服務于廣大種植戶。
幾年來,康勤已在臨洮及當地推廣馬鈴薯良種4萬多噸,累計推廣種植馬鈴薯優良品種260多萬畝,推進了當地馬鈴薯的優化升級。同時,以臨洮縣農產品貿易中心和臨洮縣三榮商貿有限責任公司為依托,以高于當地市場價0.1元的價格對種植的產品全部收購,并積極與蘭州鐵路部門聯系外運車皮,為當地馬鈴薯外銷打開了銷路,形成了產前、產中、產后的一條龍服務體系,為當地馬鈴薯產業的健康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通過合作社的大力引進推廣和合作社社員對鄰里之間的輻射影響帶動,縣馬鈴薯良種覆蓋率達到了100%,對促進馬鈴薯產業發展起到了很強的推動作用。
在康勤的帶領下,合作社積極銷售社員及周邊馬鈴薯種植戶的商品薯。4年來,合作社向廣州、深圳、武漢、長沙、杭州、廈門、成都、重慶、北京等地共外銷商品馬鈴薯558萬噸,年收益達300萬元。2014年,社員戶均純收入達3.1萬元,比加入合作社之前增長38%,比其他農戶高21%。

頒獎詞
康勤
甘肅省臨洮縣勤榮馬鈴薯購銷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
培育良種,讓他的產品賣出當地、走向全國;完善服務,讓他的社員放下后顧之憂、一心一意搞種植。他用實干,帶領農戶將小小的馬鈴薯賣出了大價錢;他靠實踐,發展設施農業、帶動一方產業經濟的發展。

頒獎詞
焦建鵬
寧夏西吉縣心雨林下產業專業合作社理事長
他是一粒飽滿的種子,發展合作社讓富裕之花在山村生根發芽;他是一朵跳動的火苗,搞三產融合把鄉親們心中的希望之燈一一點亮;他是一棵堅韌的小草,建起觀光林在山村蔓延出一片生命的綠蔭。惠澤桑梓、共同富裕,是他最樸素的夢想。
焦建鵬致力于村集體經濟發展,成立了寧夏第一個林下經濟合作社,并流轉1200畝林地。合作社圍繞林下藥材種植、林下生態雞養殖、生態旅游、林產品深加工銷售這條主線,走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農業六次化產業模式之路。現在,村民年均收入可達7804.68元,實現了脫貧致富。
2013年,他又開拓思路,新發展了1000畝生態觀光林,栽種9大色系的牡丹和多個品種的林木。2014年,在合作社基礎上成立“心雨生態農業科技示范園”,示范園總面積達4200畝。同時,心雨國家級林下經濟基地已形成傳統三合院、多種風格特色民居并存、交通便利的社會新村風貌,并擁有生態餐廳、文化小廣場、旅游商店、草莓采摘園、九云山寺廟、山桃生態觀光園,震湖生態雞養殖基地,林下羊、梅花鹿養殖中心等多樣的可用于旅游開發的人文和自然旅游資源。一個功能逐步完善的現代休閑農業園區正在形成。
焦建鵬還投資600多萬元建設西吉縣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基地,占地面積達10畝、建筑面積3000平方米,每期可培訓50—1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