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合作經濟年度成就獎中國50佳合作社
逐浪市場,沒有自己的定位如何立足?搏擊商海,沒有自己的標識如何勝出?吸引消費,沒有屬于自己的記憶符號如何留住顧客?產品的品牌承載著經營主體的這一切。
對于正處于成長期的眾多合作社來說,品牌顯得尤為重要,這不僅代表著一個合作社發展進入新的階段,代表著產品品質的日臻完善,更是合作社規范運作、融入市場的關鍵性標志,是合作社對社會、對消費者的承諾、更是對社員的回饋。今天我們對從參選的眾多合作社品牌中脫穎而出的50家合作社品牌授予獎章,這一紙獎狀、一張牌匾,表彰不僅是所有品牌及這些品牌承載的實物,更是這些品牌在為中國合作經濟的發展中所引導的模范作用。愿榜樣的力量能指引中國合作經濟走向更加光明、燦爛的明天。

法桐是合作社的主打產品。2014年2月,合作社與山東農業大學開展了榆樹新品種選育、快速繁殖技術,目前已建立資源圃80畝,建立組培室500平方米,建間歇彌霧鋼架大棚8座、面積4000平方米。2014年,合作社與山東農業大學合作進行大球蓋菇栽培菌種的培養,苗木基地套種大球蓋菇栽培出菇后的廢料又是有機質肥料,可增加土壤肥力,改良土壤理化結構,是林下經濟新的亮點。合作社成立7年來,帶動2600余戶農戶發展苗木種植,特別完成現有法桐品種的更新換代,輻射帶動周邊發展30萬畝的新品種法桐種植面積,畝均經濟效益在現有7000元的基礎上提高30%,達到9000元以上。

江西金山食用菌專業合作社成立于2007年,現有社員161人,注冊資金228萬元。目前食用菌種植面積120余畝,種植的珍稀及常規食用菌品種20余個,年銷售收入達3800余萬元。同時帶動1000余戶菇農走上發家致富之路。致力于珍稀食用菌資源的開發、無公害、高效食用菌栽培模式的探索工作。合作社先后馴化出臨川虎奶菇優良新品種,該品種已申報了專利保護;研究出一系列食用菌高效無公害栽培模式,并得到廣泛的運用與推廣。該社能為廣大菇農提供系統食用菌優良新品種,培訓食用菌專門人才,可向社會提供系列無公害食用菌產品,能為廣大菇農提供多種技術服務。
同時,合作社也十分注重產品質量及品牌建設,近年來,合作社先后申報了茶樹菇、黑木耳、虎奶菇等多個無公害產品。

近年來,合作社采取“專業合作社+合作社+種植大戶+基地+農戶”的模式,開展種植、收購、加工、貯藏、銷售等經營服務活動。2008年從河北、山西等地引進10多個品種,在當地試驗試種,結合本地的氣候特征和土壤結構制訂出了沿山冷涼灌區特有的谷子種植技術規程。經過近幾年的試驗試種使當地的谷子平均畝產量由原來的150公斤左右增加到500公斤以上,谷子收購價由糧販控制的每公斤1.6元,提高到合作社簽訂的保底合同價每公斤3.4元,相對于常規谷子品種每畝增加收入1526元左右,相對于小麥和大麥增收1000元以上。
專業合作社實行“十統一”的模式進行管理,在每一個包裝上都有防偽標簽,并開通了24小時免費防偽查詢電話和短信追蹤,實現了從田間地頭到銷售終端的全程監控。確保了“金花寨”小米的品質。


靈璧縣良林家禽專業合作社注重科技研發、科技創新,提高產品市場競爭力。研發的新淮北麻雞已通過宿州市科技局成果鑒定,并獲得國家星火計劃項目。該品種所產的雞蛋(有機富硒雞蛋),經“國家農副加工食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鑒定,有機硒含量每千克達到680微克,是普通雞蛋的8—10倍。該雞蛋的研發成功,填補了中國有機富硒雞蛋的空白,成為國家首例,被譽為“中華第一蛋”。最大特點是將有機硒通過生物工程二次轉化,能被人體直接吸收利用,食用起來更安全。

莒南開元道口香水稻專業合作社是集種苗和農資供應、機械化服務、病蟲害防治、技術服務、稻谷收購、精米加工銷售于一體的水稻產業專業合作社。合作社發展水稻標準化機械化種植示范基地3000畝,實施標準化、機械化生產,每畝可節約成本268.5元,增產50公斤,帶動輻射周邊2萬多畝水稻種植。合作社年加工、銷售優質大米3000多噸,年銷售額2360萬元,實現盈余122萬元。
合作社所依托的開元農產品公司,投資1600萬元,建設了大米生產車間1700平方米、200噸冷藏庫和1000噸恒溫庫。引進國內領先的大米生產線工藝設備,年設計生產能力2萬噸,有效解決了合作社社員生產的優質稻谷銷售加工難題。

北京京純養蜂專業合作社現有存欄蜜蜂4萬箱,年產優質蜂蜜1300多噸、巢蜜4萬張、蜂王漿20噸、蜂膠800公斤,注冊了“京密”牌商標,共有荊花蜜、巢蜜、蜂花粉、蜂膠、蜂王漿、蜂蛹、蜂皂7類50余種蜂產品,產品年銷售收入3500多萬元。
合作社在基地內建起了標準化養蜂場,有蜜蜂500群,蜂箱標配土耳其進口蜂箱,目前共培育標準化示范戶200多戶;建立標準化生產線,在基地內建成“蜜蜂大世界”綜合樓一棟,樓內有蜂產品庫房600平方米、加工生產線面積1000多平方米、實驗室、體驗館。加工廠內建成我國首套成熟蜜生產線,引進蜂蜜、王漿、花粉3條標準化流水線,并從意大利進口了國內首臺全自動搖蜜機。


合作社的成品茶。

合作社員工篩選茶葉。
鎮安縣盛華茶葉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金500萬元,是一家集茶葉種植、生產加工、經營銷售、科技研發及茶文化研究為一體的現代化企業。公司分別在鎮安縣達仁鎮、柴坪鎮擁有2個年產100噸茶葉初制廠和一家200噸能力茶葉精制廠,下轄鎮安縣栗鄉生態茶葉專業合作社聯合社和鎮安縣嘉木種苗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兩家企業與10家茶葉專業合作社,并擁有7000畝標準化自建茶園和200畝有機茶園基地,土地流轉歸屬茶園1.3萬畝,屬省供銷集團旗下茁一木公司入股企業。
公司茶園在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山,常年云霧繚繞,遠離污染,茶葉具有湯色清亮,栗香濃郁,甘味持久等特點,是純天然,原生態的健康飲品,被人們稱贊為“品質獨特,產品口味獨道,香氣獨有,色澤獨美”的佳茗,產品通過QS認證、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和有機認證。2008年中國(西安)茶文化博覽會暨首屆中國中西部地區春茶訂貨交易會上獲得銀獎,2009年獲得金獎;2010年在陜西(漢中)茶葉節上獲得銀獎,2011年在中國(安康)茶葉節獲得金獎;2012年在中國(商洛)茶葉節摘得“兩金兩銀”大獎,并于同年象園霧芽茶被認定為陜西省名牌產品和注冊商標“栗鄉緣”牌被認定為陜西省著名商標。目前,產品遠銷全國20多個省市區,并享有很高的知名度,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

內蒙古烏蘭察布涼城縣田也農民專業合作社是以基地種植、糧食收購、加工、銷售業為一體的農副產品購銷集散地。
合作社占地面積1萬平方米,建有1萬噸糧食儲藏庫一座,倉庫、車間共計40多間。建立莜麥種植基地1.5萬畝、毛梁谷種植基地1萬畝、各種豆類種植基地2萬畝、有機基地2200畝。年產量1萬多噸,直接帶動農戶3000戶,間接帶動農戶1萬戶。
合作社注冊了“田也”商標,在搞好原糧購銷的基礎上,開展小雜糧精細加工,研制出適合大眾口味的綠色“田也”粗糧,并建起綠色小雜糧加工廠1個、萬噸糧食儲備庫一座。通過了國家質量安全QS認證、國際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有機農產品認證、食品安全QS認證,并擁有了進出口自營權。

合作社是一個從事蜜蜂養殖,蜂產品加工、營銷、蜂療等綜合性新型專業合作社,輻射示范帶動周邊地區的非成員200多戶,年產優質蜂蜜800多噸。2009年合作社加入中國蜂產品協會。2010年3月在鄂爾多斯烏審旗無定河鎮建成了西北地區最大的蜂產品深加工廠,設計年生產能力1500噸,建筑面積3000平方米,現有蜂箱18000多箱,成為本地區及周邊最大的蜂產品生產加工銷售企業。合作社產品遠銷北京、上海、廣州等地。
合作社以誠信、可靠、長久、質量取勝為宗旨,嚴把質量關,嚴格操控原料采集、生產加工、質量檢測等各環節,“博然祥和源”牌蜂產品采用4大體系,32道控制程序。2011年8月蜂產品獲得北京中綠華夏有機食品認定中心頒發的有機轉換產品認定證書。



安化縣阿香柑桔專業合作社現有儲藏、加工設備設施等固定資產1100多萬元,每年統一銷售柑桔1.5萬多噸,銷售收入7500多萬元,為桔農直接增收近千萬元。合作社建立起了哈爾濱、沈陽、烏魯木齊3個省級加工營銷中心,310個多個周邊市、縣營銷網點;建立了高品質柑桔栽培示范基地2000畝;打造出了果品行業知名品牌“阿香柑桔”;培育研發出了溫州蜜柑新系品種阿香1號和阿香2號,建立了一個可年產30萬個周轉箱、包裝箱的加工廠,已改造低產桔園1萬畝。
合作社設立農化服務配送中心,每年籌措資金100多萬元,向基地調配成本價農藥化肥2次;檢測技術員在柑桔采收前逐園進行農殘檢測,推廣生物、物理防治,實施病蟲害統防統治。


市民來合作社大棚采摘草莓。

合作社社員正在勞作。
豐宣果蔬專業合作社主要開展果蔬種植、貯藏、銷售、新技術、新品種的推廣。截至目前,園區已投資2180余萬元,通過租賃等形式流轉土地2000畝,已建成日光溫室示范區300畝、苗木花卉區800畝、綜合服務區面積1500平方米,交易區、圖書室、培訓室、檢測室等設施齊全,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初具規模。
合作社在運營中每年為群眾提供新的甜瓜、蔬菜品種13個,推廣蔬菜甜瓜的嫁接技術開展各種培訓20余次、1000余人,為群眾在科學種植綠色防控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合作社社員的農副產品安全以及質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社統一在產前、產中、產后提供一條龍服務,使產品的銷售價格高出其他群眾銷售價格的20%—30%,實現了社員增產增收的目標。2013年早春菜和甜瓜銷售額突破200萬元,帶動當地富余勞動力就業50余人,全年發放勞務費83萬余元。
鑒于合作社在帶動農民致富方面的表現,2013年合作社被評為市級示范社;同年8月被認定為陜西省第四批現代農業園區、西安市第一批休閑農業示范園區。

福建省武夷山市桔柚專業合作社輻射帶動農戶1060戶。合作社十分注重與基地、農戶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利益聯結機制,通過采取合同制、股份制、訂單生產、保護價收購等方式,形成與基地、農戶利益聯結與分配機制,真正成為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帶動力量。現在,成員主要生產資料統一購買率95%,主要產品統一銷售率達96.3%,實現可分配盈余284.9萬元。經過幾年的努力和發展,桔柚種植面積達3097畝,并已輻射帶動周邊地區,產品暢銷北京、上海、福州等大中城市,產品供不應求,經濟效益顯著,市場前景廣闊。
根據“統一品牌、統一培訓、統一指導”的品牌策略,利用桔柚新品種的資源優勢,抓基地建設、樹品牌意識,全力推進桔柚向高品位方向發展。合作社己注冊“天妃”牌商標,產品獲福建省名牌農產品、國家A級綠色食品認證。

9年來,合作社不斷發展壯大,通過“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發展方向,建成了以東風、龍門、陶圩、卜湖村為核心的蔬菜種植示范區和帶動區,把蔬菜的種植生產和加工、銷售有機結合起來,農業產業化鏈條不斷延伸拓展,獲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加大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引進力度,實行立體套做,提高復種指數,增加產品的競爭力。同時還大力實施品牌戰略,注冊“向民”牌商標后,合作社的瓜菜價格比過去增加10%—50%。通過大力實施產前“農企對接”、產中“農技對接”、產后“農超對接”,2008年在泗陽縣供銷合作社的幫扶下,與上海溫興集團達成合作協議,通過該集團的銷售網絡,實現“農超對接”,使合作社“向民”牌綠色蔬菜,成功走進了“大潤發”“易買得”等大型連鎖超市,使產品暢銷滬、蘇、錫、常等省內外市場。

山西省紅艷果蔬專業合作社是由萬榮縣賈村供銷合作社生資經營部發展壯大而來的。合作社由當初的5戶社員發展到現在的500戶(含聯合社),帶動周邊農戶2800余戶。合作社蘋果種植面積2346畝、油桃種植面積600余畝、蔬菜面積40余畝。合作社擁有優質示范園1200余畝,畝產增加到6000—10000斤。2010年,在科技、果業等部門的指導下,帶領群眾發展文化果(貼子果),每個蘋果以5元價格在北京銷售一空。
合作社為廣大果農提供產前、產中的技術培訓,科技咨詢,物資供應和產后的銷售服務。目前,合作社達到“六統一”:統一物資供應、統一技術培訓、統一質量認證、統一注冊商標、統一包裝、統一銷售。合作社于2007年9月注冊“晉魁”商標,全年以高于產地銷售價格每斤1元的價格銷售蘋果5000箱(每箱18斤),并與上海、北京等地的客商簽訂了常年的供銷合同。

蒙自市南疆水果產銷專業合作社有從事石榴、桃子、枇杷、葡萄等蒙自特色水果種植的種植能手200多人,擁有一支技術過硬生產管理技術隊伍,合作社現有種植地10460畝。
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基地+農戶+市場營銷”的運作模式,充分發揮合作社的帶頭作用,促進農村專業化生產,成為了一個組織化程度較高的合作經濟組織和幫助社員增收致富的有效載體。
2014年,南疆合作社開始發展電子商務營銷模式,南疆合作社和“蒙自石榴旗艦店”簽訂網絡購銷合同,2014年8月南疆合作社基地產品正式在蒙自石榴旗艦店銷售。同時,南疆合作社又在天貓網站注冊了“南疆食品專營店”。2014年南疆合作社在“蒙自石榴旗艦店”和“南疆食品專營店”兩個網店銷售石榴4萬件,桃子1萬件,網店銷售額達500萬元,促成網下簽訂石榴銷售合同500噸。

貴州省思南縣常青種養專業合作社是以搬遷移民為主體、引進大學生共同創業的農民專業經濟合作組織。合作社主營業務有茶葉、果蔬、花卉、苗木種植、銷售;畜禽養殖、銷售;主導產品為有機茶。
合作社致力于提升農民組織化程度,幫助移民自力更生,采取“合作社+核心基地+農戶”的組織模式,依托思南縣自然資源和氣候條件優勢,提升土地產出率和勞動生產率,實現生態農業的永續發展。合作社結合有機茶產業外延式擴張和內涵式擴張兩種方式,逐步實現“產供銷一條龍,貿工農一體化”的經營格局。近兩年來帶動農戶600多戶,助農增收200萬元左右。同時,合作社還與基地周邊貧困戶和種養殖專業戶600多人建立了利益聯結機制,走共同發展致富的道路。

龍海市永和食用菌專業合作社目前擁有社員300多戶,多數是蘑菇菌種培育大戶、蘑菇種植專業戶。合作社不僅向社員農戶提供菌種栽培、原輔材料供應,同時在食用菌種植、收購、加工、銷售全過程,還通過提供信息、科技指導進行服務,促進了社員參與食用菌種植的積極性。專業合作社建社初期擁有一個6000多平方米的鹽水蘑菇、鹽水草菇等食用菌加工場,年加工能力在4000噸以上。
為促進合作社持續發展,更好服務農業,增加農民收入,合作社新征土地60畝,用于新建項目,引進新工藝和設備,對蘑菇產品進行深加工,提升市場競爭力和產品附加值。項目建成后使專業合作社總資產超過3000萬元,帶動周邊農民近萬戶,實現年助農增收超過2000萬元,成為幫助農民致富的服務載體。

合作社以馬鈴薯良種引進、擴繁、商品薯購銷、儲藏及種植新技術服務等為主營業務。合作社現有102戶,4年來合作社共引進馬鈴薯良種1.56萬噸。通過合作社的大力引進推廣和合作社社員對鄰里之間的輻射影響帶動,臨洮縣馬鈴薯良種覆蓋率達到了100%,對促進臨洮縣馬鈴薯產業發展起到了很強的推動作用。
合作社建有2700畝的馬鈴薯良種擴繁基地一個,農業休閑觀光點一個,馬鈴薯儲藏庫4個。同時,合作社積極銷售社員及周邊馬鈴薯種植戶的商品薯。近年來,向廣州、深圳、杭州、廈門、成都、重慶、北京等地共外銷商品馬鈴薯558萬噸。合作社年收益達300萬元。

青海省海西州德令哈伊明農牧有限公司主營業務枸杞果種植、銷售,土蜂蜜生產加工銷售,高端食用油生產、研發、加工、銷售,牛羊肉及其他畜產品購銷等。該企業積極推進“伊明”牌的品牌建設。從質量控制嚴格入手,積極建立“清真、綠色、國際標準”的優質牛羊肉生產體系,提高本地區傳統牛羊肉生產加工水平。
在品牌建設上,企業承擔了海西州、德令哈市的牛羊肉儲備和平價肉投放工作,在穩控物價工作中認真履行社會義務,承擔關注民生,支持政府物價調控政策。
在品牌宣傳上,企業重視品牌形象建設,依托政府信息平臺,加強品牌宣傳。在由政府、協會等機構組織的展銷、推介、推薦等節會上都安排有專門的產品展示平臺和展區,并與市、州、省社進行項目和相關產品的領域合作,充分展示展覽,提高企業品牌價值和產品附加值。

安龍縣農望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主要從事食用菌菌種制作、食用菌生產、加工、銷售。合作社采取“政府(園區)+科研院所+合作社+分社+基地+農戶”的運作模式。合作社建有占地4000平方米菌種生產基地,菌種培養室1200平方米,食用菌冷鏈物流中心1600立方米;4800平方米的加工基地,33個烘房,日加工能力達到80噸。在安龍縣龍廣鎮、灑雨鎮等地發展食用菌種植大棚306棟,涉及農戶117余戶,輻射帶動就業2000余人,共收購鮮菇1226噸,生產干菇134噸,實現產值1745萬元。
產品通過合作社統一加工后銷往北京、上海、福建、廣州、浙江、黑龍江等國內大中型城市,部分產品目前通過國內大型食用菌出口企業進行外銷韓國、香港、臺灣等地。

黑龍江省五常市國威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以五常市國威米業有限公司為龍頭,由小山子供銷社聯合農民共同成立,合作社現有社員235戶。合作社通過“龍頭企業+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方式,帶動530多戶農民種植優質、有機水稻5000畝。在小山子鎮勝遠村、五里界、勝豐村等等5個村建立了水稻生產基地。
合作社建立了稻米生產廠區5000多平米,生產車間和儲備庫1200多平方米,辦公學習場地200平方米,化肥、農藥、機械專用庫房500多平方米,并建立種子消毒室、種子推芽室,添置運輸車、耕田機、插秧機、收割機、大型稻谷烘干機、單架式噴霧機等較為先進生產設備共30多臺。

內蒙古通遼市奈曼旗潤達無籽西瓜種植專業合作社主要以無籽西瓜種植銷售為主,負責組織采購、供應成員所需的無籽西瓜種子、農藥、化肥等生產資料,對成員的西瓜種植進行全程技術跟蹤、購銷服務。
2014年合作社發展種植無籽西瓜1.1萬畝,產量達到7800萬多斤,形成了規模化種植的產業群。合作社注冊了“曼沙”西瓜商標,大力實施品牌戰略,全力發揮奈曼旗無籽西瓜產業化經營的示范帶頭作用,并獲得出境水果供貨資格,出口香港、澳門等地。同時,合作社聘請28名技術人員,長期為社員提供免費的技術服務,實現從畝產4000斤提高到畝產8000斤,最高畝產達到1.2萬斤。

萊蕪市雪野民益特色蔬果種植專業合作社自成立以來,致力于規模化服務,以無公害生姜品牌創建為抓手,圍繞生姜生產的產業化、規模化、標準化和品牌化目標,努力在服務“三農”、促進農民增收致富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為了實現生姜生產的標準化和無公害化,生產生態環保優質生姜,合作社研究發明“生姜無農藥殘留防腐防蟲窖存方法”,用該項技術儲存的生姜具有兩大優勢:一是無農藥殘留;二是生姜本身不受農藥傷害,無論色澤口感和性狀都保持了原生態,真正實現了生姜產品的綠色、生態、環保。同時,合作社注冊了“安子灣黃金姜”“知友我優”“珍禎”品牌,市場前景非常好。

虎林市森蜜蜂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由戰立新等10名農民發起成立,目前有成員145人,實有蜂群1.2萬多箱,輻射帶動周邊蜂農300多戶。
合作社建立了第一個蜂業聯合體,聯合體按金牌蜂場管理制度,引入市場手段,建立管理機制,設立蜂場管理員,實行統一標準、統一管理、統一培訓、統一市場價格、統一分紅返利等。形成以標準化示范蜂場為核心,以標準化蜂場為基礎,輻射帶動其他300家普通蜂場,逐步實現標準化生產管理的聯合體模式。合作社與神頂峰黑蜂產品有限公司共營合作,打造天然綠色的蜂產品,品牌在哈爾濱、沈陽、大連、上海、泉州、西安等地設有辦事處。

合作社自建立以來就堅持以龍頭企業帶動合作社的運作模式,在常久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帶動下,合作社2014年度實現銷售收入6095萬元,實現凈利潤568萬元,目前擁有總資產1691萬元,擁有“常久”“陋室蔬香”“陋室菜源”三大商標。
合作社園區內種植有西葫蘆、番茄、秋葵、苦菊、豇豆、毛豆等60多個品種的蔬菜,同時有網紋瓜、甜瓜、西瓜、葡萄等瓜果10余種,產品銷往馬鞍山、合肥、南京、上海等省內外市場,并同俄羅斯建立合作關系。同時常久公司在合作社園區內成立了農業科技專家大院,園區內的“設施蔬菜示范園”被認定為馬鞍山市科技示范園區。2015年合作社申請發明專利7項,合作社現有實際種植面積約1000畝,帶動農戶共200多人,年產值近7000萬元。

華興農林專業合作社自成立以來,便積極開展無公害生產,加工工廠憑借高質量的產品和優秀的品牌以及全體員工的努力通過了QS認證及無公害(茶葉)認證。合作社每年都會邀請江西省蠶桑茶葉研究所的研究員以及高級茶葉師為社員提供茶葉種植技術指導,幫助社員解決生產上遇到的難題。同時,還為合作社社員提供優質的茶葉種子,以提高茶葉產量,使茶葉畝產由20斤提高到40斤,使每畝茶園經濟產值增加了5000元以上。
合作社注重品牌化的發展道路,注冊申請了“蕭壇云霧”“御蕭仙”“鶴嶺白露”等茶葉品牌。同時,隨著“蕭壇云霧”的知名度越來越高,合作社茶葉的價格也迅速提升,合作社種植茶葉的價格每斤少到幾百元,多則1000多元,幫助社員每年增收5000元。

奉新縣赤田春曉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主要從事優質稻種植、加工和銷售,種植規模6128畝,有耕整機、收割機、農用車等農機具8臺(套)。為延長產業鏈和提升產品競爭力,合作社已建成春曉水稻種植基地、春曉農資經營部、江西德輝糧油有限公司(大米加工廠)、東莞吉山糧油批發部。年稻谷加工、銷售能力達2.2萬噸。
2014年4月,合作社跟中國科技大學合作,利用中科大的技術,種植富硒水稻,推廣通過葉面噴施有機硒肥的方式,提高水稻中硒含量,示范帶領社員種植200多畝富硒水稻,種出的富硒水稻每百斤比市場上同品質水稻高出20元,為社員增收4余萬元。并在1200畝有機水稻的基礎上,2015年新增加40000畝水稻的有機認證,預計可為社員增收800萬元。

遼寧鐵嶺市文選葡萄專業合作社是以葡萄生產、貯運、銷售和技術研究、推廣為主的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合作社注冊資金225萬元,固定資產1000萬元,現有社員226人,下設葡萄研究所、有機葡萄示范基地、葡萄保鮮基地和新技術服務部等機構。合作社生產的“文選”牌葡萄品質居國內領先水平,通過歐盟有機食品國際認證和農業部無公害認證。
目前,合作社以“市場+合作社+社員”的形式實現統一技術標準、統一品牌、統一包裝、統一銷售,發展無公害、有機葡萄基地3000多畝,年銷售收入1100萬元。產品已銷到上海、北京、重慶等城市,售價達每公斤30—40元。

桐鄉市董家茭白專業合作社現有社員164人,基地面積穩定在13500畝,注冊了“董家”牌商標,產品通過了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產品認證。合作社完善“合作社+基地+農戶”聯結市場的農業經營模式,有力地推動了龍翔街道的茭白生產由“一村一品”向“一鎮一品”方向發展。
2014年,合作社聯合當地供銷合作社發起成立了桐鄉市農產品經紀人協會茭白分會,建立了一支專業、統一、規范的營銷隊伍。合作社制訂了董家茭白標準化栽培模式。一是推廣大棚設施栽培面積3000畝,增效在40%以上;二是選育推廣耐低溫雙季茭白新品種“龍茭2號”,該品種增產在30%以上;三是開展茭白冷藏保鮮,保鮮期可達60—80天。

平羅縣盈豐植保專業合作社共有社員127人、防控隊員30人、機動噴霧器80臺;合作社共占地1萬平方米,其中庫房2500平方米。服務內容包括病蟲草害專業防治、農產品流通、農資經營、農作物種植、農業信息服務等。合作社始終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和綠色植保理念,實現了統一防治、統一銷售、統一培訓、統一技術服務等運行機制。
2013年盈豐植保合作社引進歐盾番茄示范種植獲得成功,2014年初與北京、天津、上海、南京等地客商簽訂新品種“歐盾”牌越夏番茄訂單種植合同。合作社流轉土地280畝,建立了高標準、無公害外銷蔬菜園區,外銷番茄1500噸,畝純收益達3000元。不僅自身得到了發展壯大,同時帶動周邊農戶發展番茄種植3000畝,實現了共同致富。2014年計劃建設高標準、無公害外銷蔬菜園區500畝,輻射帶動周邊農戶發展番茄種植5000畝。

平陽縣佳茂禽業專業合作社現有合作社社員126人,帶動42位殘疾人從事童仔雞飼養。建有童仔雞屠宰加工場一座,從事屠宰加工工人30人,其中殘疾人職工13人。合作社屠宰場占地面積15畝,廠房面積2000多平方米,有年可屠宰童仔雞500萬羽能力的半自動加工流水線一條、運輸車9輛、冷庫3座。2011年屠宰童仔雞340.5萬羽,創產值3800多萬元,實現利潤160.26萬元。合作社從抓好服務入手,通過實行產前、產中、產后一條龍服務方式帶動村民發展肉雞生產,幫助農戶脫貧致富取得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合作社通過“一條龍”服務方式,既避免了農戶盲目購買苗雞飼養,引起市場供需不平衡,導致市場價格劇烈波動等問題,又解決了農戶養雞無技術、無資金,賣雞無市場等后顧之憂,受到廣大農戶的歡迎。通過4年時間運行,合作社規模不斷擴大,表現出強大的生命力。
合作社基地總種植面積為5000畝,主要生產出口臍橙、生豬飼養、土雞飼養。合作社為成員提供農業生產資料的購買,農產品的銷售、加工、運輸、貯藏以及與農業生產經營有關的技術、信息等服務。合作社通過聯合生產,規模經營,有效地將分散的資金、勞動力、土地和市場組織起來,解決市場“小農戶”和“大市場”的對接和適應問題。
合作社現已成為集臍橙種植、生態養殖、果品加工貿易、農業生態觀光旅游為一體的現代循環生態農業基地,采用“公司+基地+農戶+合作社”四位一體的市場運作模式,正在打造國家現代農業發展示范園區。

水清源合作社是天津市北辰區供銷合作社領辦的農副產品流通領域的示范合作社,服務范圍覆蓋雙街、雙口、青光3個鎮,帶動周邊10余萬畝蔬菜、瓜果、雜糧種植,以及蛋、雞、豬、牛、羊、魚養殖業。
合作社是集種植、養殖、加工、儲存、配送、旅游觀光、有機農莊為一體的示范合作社。合作社以現代農業高新技術為依托,以拉動區域農業發展為目的,不斷擴大生產規模和農產品附加值。合作社完成了3期國家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的建設和實施,提升改造了生產設施設備。合作社不斷探索新型的經營模式,建立了農副產品電子商務平臺,實現了網上訂購、系統直銷配送、集團購買的網絡營銷體系。

噴噴香糧油專業合作社是集種植、加工、銷售為一體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合作社現有小麥種植基地4000余畝,生產的小麥用于加工石磨面粉。合作社生產的石磨面粉采用天然石材制作的老石磨和現代化的清理、篩選、洗麥設備,遵循石磨低轉速、低溫度、皮芯并重的千年傳統工藝,精細加工研磨,有效地保留了小麥固有的各種營養成分。
合作社年產石磨面粉系列產品4500噸、其他糧食加工系列產品360噸。2014年,合作社出資注冊了“石家莊市甜心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專門從事營養食品的開發和研究,目前正在研制開發強化營養面粉、五谷營養粉、雜糧營養粉,并擬建設石磨面粉精深加工項目,生產各類石磨營養面粉制品。

合作社利用彌渡豐富的蔬菜資源,通過統一種植技術、統一管理、統一收購等一系列措施,走優勢產品、特色產業路子,向生產專業化、布局區域化、產品商品化發展,大幅提高了蔬菜產量、質量。
彌渡縣建林蔬菜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現有社員400戶,種植面積3000畝,嚴格按照“合作社+龍頭企業+基地+農戶”的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確保了農戶的經濟效益。
合作社種植管理一直以無公害綠色食品種植標準為依據,為社員提高種植水平、增加產出和增加收入奠定基礎。依托彌渡縣建林綠色食品有限公司,增加產品附加值,增加社員應對市場波動帶來的種植風險能力。合作社具有良好的產品銷售渠道,在無公害綠色食品種植標準的規程下,保證產品質量,快速向省內外市場發展。

沂南縣沂蒙綠源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是一家集蔬菜生產、加工、儲運、銷售、科研為一體的專業合作社。
合作社示范園建立了核心區和輻射帶動區,核心區為優質蔬菜體驗和培訓中心,主要運用蔬菜種植新設施、新技術,展示和推廣國內外培育的優良瓜果蔬菜品種,充分展示了現代農業的科技內涵和高產潛力。核心區土地面積400畝,其中蔬菜大棚300個、2000平方米工廠化育苗大棚1個、火龍果大棚3個、露地種植170畝。通過與核心區的科技對接、品牌聯結和科技服務,實現農作物生產標準化、農業經營規模化和農產品銷售品牌化,使核心區的龍頭企業與千家萬戶的農民聯接,實現區域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提高農民收入,輻射帶動標準化種植基地1萬畝,帶動農戶3600多戶。

江蘇省如皋市丁香葡萄專業合作社擁有基地面積900多畝,核心示范區300多畝。合作社創立了自己的葡萄種植示范基地后注冊了“皋圣”葡萄商標。
合作社建立“基地+合作社+農戶”的運行模式,組織成員發展生產,從事銷售,對成員種植果蔬進行保護價收購,同時進行二次利潤返還。2014年合作社經營銷售額達1125萬元,實現利潤135萬元,按10%比例提取積累基金25.72萬元,可分配利潤85萬元,按交易額60%比例分配30.88萬元,按20%比例對出資額分配10.29萬元,用于二次分配金額15.15萬元,量化到成員份額5.14萬元,二次分配返還利潤人均收入可達471.6元。
合作社近兩年年均銷售葡萄400多噸,產值每畝逾萬元,帶動農戶580戶共同致富。在幫助葡萄種植戶發展生產、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上,發揮了很好的橋梁和紐帶作用。

近年來,合作社積極探索“生產合作、供銷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體模式,走出了一條“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產業化路子,成為海寧市最大的家禽產業基地。“鑫寧”牌家禽先后獲得嘉興名牌產品、省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證、農業部無公害農產品等稱號。
根據合作社產品的特殊性,合作社特別注意防疫消毒,聘請了專業的技術指導,并不斷完善內部管理制度,實行產前、產中、產后全程質量監管。同時合作社積極開拓省內外銷售市場,并與外界市場建立了高效、長期的合作關系,極大地降低了養殖戶的經營風險。特別是近年來,先后探索了“農超對接”“農市對接”和“農校對接”等銷售模式。目前“鑫寧”牌系列家禽在國內市場特別是周邊市場很受認可。
此外,合作社還探索建立了“信用社+合作社+農戶”的信用合作模式。

浙江省金絲娘水果專業合作社在上海農科院的指導下,徐炳君引進了適合當地土壤的優質水果品種,實施無公害、有機肥栽培。在平湖市一年一度的西瓜燈文化節上,“金絲娘”水果作為贈品送給四方來賓,擴大了品牌影響力。
“金絲娘”品牌水果一舉打響,得到了市場的青睞,貨品供不應求,堅定了徐炳君擴大經營的計劃。他一邊擴大種植,讓“金絲娘”品牌獼猴桃在產量上滿足并占有市場,另一邊聯手周邊農戶出資200萬元申辦水果專業合作社,逐步建立了“農戶+農民專業合作社+品牌+市場”的生產經營路子,使之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從最初的60畝土地到現在的800畝,從最初的果園基地到現在“金絲娘”農莊,從最初幾十萬的年銷售額到現在的1500多萬元的年銷售額,水果銷往了全國各地。“金絲娘”品牌實現了升級提質。如今,“金絲娘”農莊已經成為國家級2A旅游景點、浙江省4星級農家樂。

睢寧縣潤農谷物種植專業合作社成立以來,先后購置大型拖拉機7臺套、小麥播種機12臺、玉米一埯多株專用播種機220臺、玉米行間施肥機180臺、田間捆草機1臺、大型植保機械28臺、多旋翼無人植保機2架、水稻高速插秧機1臺(套),以及秸稈還田機等合計擁有農機具320多臺套。有機械倉庫1000平方米,儲油罐13立方米。
合作社利用先進的機械,優質的種子、化肥、農藥和先進的農業管理技術,以農田托管服務為主要工作,著力解決無勞力農戶的種田問題。2010—2014年分別以農田半托管、全程托管和土地流轉的形式,托管玉米機械板茬直播增密高產種植9.8萬畝,小麥機械勻播種植2.98萬畝,全程托管水稻、小麥各800畝,水稻、小麥、玉米等農作物病蟲草害統防統治合計13.5萬畝次,2014年實現銷售收入890萬元,實現利潤81.5萬元,帶動農民增收2200多萬元。

青海省海西州烏蘭縣民惠枸杞營銷專業合作社現種植枸杞2385畝,其中種植優良品種0207號枸杞400畝、寧杞二號枸杞1600畝,耕地每畝按照500元一股,合作社現入股耕地2100畝。合作社現修建辦公室6間、職工宿舍22間、倉庫2間,院內打地坪1000平方米,于2014年修建先進的枸杞烘干車間和廠房,彩鋼房面積1000平方米。
合作社注冊了“烏希”枸杞品牌,并爭取依據柴達木地理標志品牌優勢,借助縣、鎮農牧信息,多方聯系和網絡平臺的方式,將柴達木枸杞的名聲打響,母子品牌相互協作。通過集中、統一的生產銷售方式,將自己的品牌優勢保護好。在大力推廣枸杞種植實用技術、提高當地枸杞種植業空間進步率和貢獻率的同時,改造傳統的枸杞晾曬方式,實現枸杞的綠色、優質、高效、環保等經濟結構,2014年,合作社枸杞總產量達51萬斤,實現銷售產值1200萬元。

北京益農興果品產銷專業合作社主營項目是組織收購、銷售成員生產的干鮮果品;開展成員所需的干鮮果品的貯藏、包裝服務等。合作社主要經營大桃、核桃、板栗、大柿子等干鮮果品。合作社注冊了“京平白玉”牌系列干鮮果品商標,有干鮮果品進出口經營權,合作社的126戶社員分布在平谷區9個果品主產鄉、鎮中的33個果品生產大村,覆蓋面廣。
合作社和果農采取契約型合作方式,采用高于市場價的最低保護價收購果品,保障了果農的利益。合作社擁有全自動控制系統果品冷庫1200立方米,經營場地1萬平方米,辦公用房、客房、社員培訓室、會議室2200平方米,廠庫房1600平方米,運輸車輛3部,庫房、車間等基礎設施優越,核桃清洗、破殼、篩選機械等硬件設施先進齊全。

余慶縣松煙鎮富躍糧食專業合作社是由余慶縣松煙供銷合作社、松煙鎮糧食種植大戶、糧食經營大戶共同出資組建。
余慶縣松煙鎮富躍糧食專業合作社按照《會計法》《農民專業合作社財務會計制度》進行會計核算,財務年終決算,按財務年度盈余進行分配,分配額按盈余的50%以股份量化分配給合作社成員,其中:30%按農戶交售農產品數量實行二次返利,20%作為股金分紅。盈余的50%提作公積金和公益金。財務管理各項制度健全,運行情況良好。

內蒙古烏蘭察布化德縣三圓薯業專業合作社主營業務是珍特禽養殖,兼顧種植業、農畜產品及副產品的貯藏、銷售、配貨。
合作社現生產基地發展到1200畝,已建成孵化室、育雛室、脫溫室、種禽溫室2300平方米,20個養殖區3200平方米,配套監控室、消毒用房及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占地1萬平米的禽肉(蛋)精深加工廠1座,基地形成了生產、加工、冷藏、檢疫、銷售于一體的產業體系。合作社年銷售特禽8萬余只、禽蛋20余萬斤,實現銷售收入1000多萬元,帶動農民就近轉移就業300多人。
合作社注冊商標“草原金鳳凰”,基地現有孔雀、山雞、火雞、珍珠雞、柴雞等13個品種近3萬多只,年育雛種雞12萬多只。

合作社主要經營板栗及其它農產品的生產、收購、銷售,農業技術的引進和推廣。合作社通過大力發展林果種植業,改良落后品種,引進各類優質品種和先進管理技術。
經過近幾年的發展,經營面積已達3萬畝,其中有機板栗生產基地5000畝,蟬房板栗專業合作社為社員生產、管理、品種改良、技術推廣、物資供應、產品購銷提供全程服務,建立了農技培訓中心,聘請農技師定期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普及農技知識,從而達到增產增收。合作社為所經營的板栗及特色農產品注冊了“蟬房板栗”“蟬房香”商標,以標準化生產為核心,以商業運作為基本模式,逐步建立起了從生產到終端市場的經營服務體系。

石嘴山市大武口區隆湖富民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主要進行水產養殖銷售,主要以養殖河蟹為主,套養花白鰱、鱖魚、鯉魚等,進行立體養殖,以水養蟹,以蟹養魚,以漁養水,形成了“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合作社是寧夏地區唯一銷售河蟹、鱖魚的水產養殖合作社。
2011年成功申請注冊了“隆湖一寶”水產品商標。合作社與寧夏大北農飼料廠共同開發了河蟹專用配合飼料,今年又簽訂了西北地區河蟹飼料和內蒙魚飼料的總代理,在養殖基地新建一個2000平方米的水產交易市場,開發改建300畝河蟹暫養育肥池塘標準化養殖項目。合作社和南方大閘蟹苗種場簽訂合同,引進優質的大閘蟹苗,提供給合作社成員養殖,再進行回收暫養育肥銷售。

內蒙古科右前旗索倫田潤蔬菜種植加工農民專業合作社主要經營糯玉米、蔬菜種植、保鮮加工和銷售。合作社占地面積16800平方米,其中,食品加工車間、原料車間、儲藏庫共計1100平方米,硬化地面3000平方米。現代化生產線一條,購進殺菌鍋、真空包裝機、制冷機、大型秸稈粉碎機等設備。合作社注冊了“索倫田潤”牌糯玉米商標,糯玉米生產基地已被農業部門認定為綠色農產品生產基地,“索倫田潤”牌糯玉米于2013年獲得綠色食品認證。目前,合作社已形成從綠色無公害玉米種植,到深加工成真空保鮮熟制玉米、食用面粉、玉米粉、玉米片等產品的生產鏈條,并自主起草真空保鮮熟制玉米規范化標準。

安吉縣天荒鎮天林竹筍專業合作社以竹農為本,組織社員進行竹筍生產技術培訓和營銷管理知識的宣傳。合作社還積極培育竹筍生產基地,并嚴格按照國家無公害農產品基地標準執行,“天淋”竹筍被認證為浙江省森林食品基地。
合作社還與安吉假日旅行社合作開發建設“天下銀坑”景區。通過建設,被電影衛星頻道節目制作中心指定為生態影視拍攝基地,年均接待游客8.6萬人次,年均分紅近20萬元。同時與安吉縣供銷合作社成立安吉天林供銷有限公司,2014年底已正常營業。

遷西縣益農食用菌專業合作社擁有年生產能力100萬棒的食用菌廠1座,設有實驗室、發菌室、烘干室、保鮮庫、產品展示廳等完備的生產、加工儲藏設施,并建立了完善的銷售網絡;主要從事食用菌母種、原種、栽培種的選育、提純、馴化;為社員提供生產物資、優質菌種、養殖技術等服務;對社員產品進行加工、回收、儲藏、銷售;對社員及農民栽培戶進行食用菌養殖技術培訓。目前合作社產品有栗蘑、黑木耳、滑子菇、香菇等。
2010年合作社產品成功注冊“慧民菌業”商標,并于2012年被評為“唐山市知名商標”。

合作社涵蓋了花生、蘋果等多種作物,種植面積達10萬畝,同時為本社社員提供農業技術支持。合作社成立僅3年的時間,便探索出一條技術培訓、農業生產、農資使用相結合,科技快速推廣、農民快速增收的新路子。
“修金模式”的核心由土壤條件、種子條件、水肥條件和配套管理技術四大組成因素。通過土壤調節劑改良土壤,選用優質良種,配合使用他自己研制的多元素螯合復合肥,并采用他自己摸索出的一套配套管理技術。農民們既聽得明白,又容易操作,形成了日益固定且經得起檢驗的種植模式。采用“修金模式”后,平均增產都在20%以上,每畝都能增收3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