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梅芬,杜 平
(酒泉衛生學校,甘肅 酒泉 735000)
不同類型護理專科畢業生就業意向調查
劉梅芬,杜 平
(酒泉衛生學校,甘肅 酒泉 735000)
采用問卷調查538名不同類型護理專科畢業生就業意向,顯示不同類型護理專科畢業生就業意向的差異。從就業準備、就業選擇、就業信息途徑3方面進行討論,并提出相關建議。
護理專科;畢業生;就業意向;就業指導
隨著職業教育不斷發展,各類衛生學校升級轉型,中職護理專業畢業生越來越少,專科畢業生逐漸成為主流群體。護理專科主要有普通高考專科、三校生升學專科和成人高考專科。為全面了解不同類型專科生就業意向,結合醫療衛生就業市場需求,使學生職業規劃和就業指導工作更具有針對性,本文針對近年不同類型護理專科畢業生就業意向進行調查,有助于學校掌握學生就業特點,指導學生形成正確的職業觀和就業觀。
2.1 對象
針對各學校不同類型護理專科畢業生就業意向進行問卷調查,共調查538人,其中男生62人,女生476人。
2.2 工具
2.2.1 不同類型護理專科畢業生就業意向調查問卷 本問卷為自編問卷,共發放問卷538份,收回538份,均為有效問卷。
2.2.2 調查問卷內容分類統計表 調查問卷共設置21個問題。收回問卷后按照就業準備、就業選擇、就業信息途徑3個方面進行分類統計,并繪制成表。
3.1 就業準備(見表1)
調查顯示,不同類型的護理專科畢業生就業準備存在差異,3種類型專科畢業生對于就業都充滿期待,已做好走向社會、走向工作崗位的心理準備;畢業生都希望得到就業指導和幫助;畢業生考慮繼續提高學歷的比例都相對較低,反映其對于現狀的滿足。其中,普通高考專科和三校生升學專科的學校,對于畢業生職業規劃和就業指導重視程度高于成人高考專科院校,對畢業生就業幫助更大,說明這些院校對于學生就業工作很重視。但總體來說,各類院校對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仍需要加強[1]。

表1 不同類型護理專科畢業生就業準備調查統計(%)
3.2 就業選擇意向(見表2)

表2 不同類型護理專科畢業生就業選擇調查統計(%)
調查顯示,3種類型畢業生對目前護理專業就業市場均有足夠了解,期望就業以所學專業為主,絕大多數畢業生選擇在醫療單位就業,對職業充滿期待,對就業充滿信心。普通高考專科畢業生對就業醫院級別期望值較高,主要定位為三級醫院,而三校生升學專科和成人高考專科畢業生定位為二級醫院,符合目前就業市場現狀。畢業生更愿意在經濟發展水平一般地區就業,更多選擇在醫院從事臨床護理崗位工作,只有少部分畢業生對于職業有更高要求,希望有機會從事管理崗位工作,或參加公務員考試。普通高考專科畢業生不愿意選擇落后地區、部隊醫院基層衛生院就業,更不愿選擇私立醫院就業,這和實際就業情況存在一定的差距,說明畢業生存在就業觀念不當等問題[2]。
3.3 就業信息途徑(見表3)

表3 不同類型護理專科畢業生就業信息途徑調查統計(%)
調查顯示,3種類型畢業生中大多數人高度關注就業,并采取各種途徑了解就業相關信息。總體就業難度較大,成人高考專科畢業生就業難度更大。畢業生獲取就業信息途徑較多,但主要依靠自己和家長,學校為畢業生提供的就業信息量很少,說明學校在就業工作中存在重視程度不夠以及信息不暢等問題。
4.1 學校職業規劃和就業指導的重要意義
(1)護理專科畢業生是目前我國醫療衛生就業市場的主力軍,做好職業規劃是學校職業教育的重要內容。學校要充分發揮作用,結合就業市場需求,通過教育產出適應社會發展、適應醫療改革需要的人才。
(2)指導畢業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社會要進步,個人要發展,目前基層、社區衛生院以及私立醫院、落后地區都需要大量的護理人才,畢業生在這些崗位上更容易生存和發展,更有機會取得成就,更有機會實現人生價值。學校應鼓勵畢業生到市場需要的地方去就業。
4.2 畢業生就業的基本準備
4.2.1 職業素質準備 就業的先決條件就是良好的職業素質和執業能力,這也是學校教學的目標要求,通過加強理論教學和實踐能力培養,強化臨床實習,促使畢業生形成扎實的理論基礎、規范的操作技能和良好的職業道德,達到護理職業教育的基本要求,為就業和職業生涯打好基礎[3]。
4.2.2 心理準備 畢業生應做好心理準備,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以便盡快適應工作。步入社會的心理教育也是學校教學過程中,特別是就業指導的必要環節和重要工作。學校應該安排專門的心理學教師,或聘請專業的心理輔導人員,定期集中做好畢業生就業心理準備工作,對于其存在的心理問題應有計劃地展開心理健康教育[4]。
4.2.3 就業信息獲取 學校要為畢業生提供更多的就業信息,醫護人才缺乏和畢業生就業難度大之間存在矛盾的重要原因就是學校和醫院之間溝通不暢。學校應成立專門機構,安排專人,收集各類醫院的招聘信息,這樣既有利于學校專業設置,也有利于畢業生就業工作。通過收集、甄別、歸類就業信息,并以一定形式公布,使學生和家長獲得更多、更好、更準確的就業信息,更好地做出適合學生自身的就業選擇。
4.3 拓寬學生就業途徑
學校應和各類醫療機構、各地人才市場建立通暢的人才流通信息渠道,建立人才雙向選擇的交流平臺,定期舉辦就業招聘會。要充分利用醫院實習環節,建立學校—畢業生—就業單位直通車,建立公平的就業平臺[5]。同時,加大與醫療相關行業的溝通與交流,為畢業生就業創造更多的途徑和平臺。
當前醫療機構護理人才嚴重缺乏和護理專業畢業生就業難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學校在辦學層次、教學質量等方面,要緊緊圍繞就業市場需要,增強畢業生職業能力,為其就業打好基礎[6]。同時應加強就業指導,拓寬就業渠道,搭建就業平臺,解決醫院需求不足與學校培養過剩之間的矛盾,從而促進衛生職業教育良性發展。
[1]劉靜.高職高專護理畢業生就業情況調查與分析[J].衛生職業教育,2012,30(18):84-85.
[2]胡雯斐.關于高職高專護理專業就業情況的思考[J].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9(5):30-31.
[3]郭盈,范宇瑩.護理本科畢業生就業質量調查[J].護理研究:中旬版,2011(3):677-679.
[4]陳艷琛,楊小芹.護理專科學生就業心理調查與輔導對策[J].當代護士,2009(9):81-83.
[5]潘穎.高職高專護理專業學生就業問題調查[J].中國校外教育,2010(9):130.
[6]盧松.高職護理專業學生就業問卷調查與分析[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2(19):147.
G455
A
1671-1246(2015)13-01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