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志坤 經庭如
(安徽財經大學財政與公共管理學院,安徽 蚌埠 233030)
關于稅收學本科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及實現途徑的思考
崔志坤 經庭如
(安徽財經大學財政與公共管理學院,安徽 蚌埠 233030)
為適應市場需求變化,稅收學本科專業教育經歷了獨立、合并、再恢復的發展過程。稅收學專業具有一定的優勢,但面臨經濟發展和市場需求的變化,新時期的稅收學本科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應從高級稅收管理人才向基礎性稅務應用人才轉變,準確定位確立人才培養目標,通過完善課程體系、優化教學團隊、培養實踐及創新能力、拓展素質教育實現稅收學本科專業人才的培養。
培養定位;課程體系;實踐能力;四位一體
伴隨著我國的稅收事業的恢復、發展和不斷壯大,政府稅務部門對稅收專門人才的需求旺盛,原有財政學專業在稅務人才培養數量和專業化方面難以滿足社會需要。各類財經院校紛紛從財政專業分離出稅務專業(有的高校還專門設置了國際稅收專業),當時的大專和中專學校稅務專業主要培養基礎的技術性操作性人才,而稅務本科專業及以上,主要培養高級的稅收管理和研究性人才。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企事業單位、中介機構等對稅務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為適應市場需求,部分財經類院校又陸續恢復了稅務專業。2012年教育部頒布實施新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12年)》,將“稅務專業”改為“稅收學專業”,并從目錄外專業改為目錄內專業。新的時期,稅收學專業人才培養面臨新的形勢和新的要求,適應變化,合理定位,將使稅收學專業人才培養重新贏回社會認可。

稅收學專業,過去它的主要社會功能有兩個,一是研究成果為政府稅務決策提供理論和政策依據;二是為財政稅務等公共部門培養和輸送高級管理人才。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稅收學專業的發展面臨嚴峻的挑戰,尤其是如何適應市場經濟需要培養社會急需人才的問題,顯得越來越突出。為此,我們破除傳統觀念,充分發揮學科優勢,在保持原有培養方向的基礎上,開辟稅收學專業為市場經濟及私人部門服務、為企業發展服務的新領域,走學科改造與學科創新之路。

1.2.1 從國民經濟的發展實際情況看,企業、事業以及其他經濟組織、稅務代理中介機構和公安、檢察、法院、監察等管理機關以及其他行政管理部門,對稅務綜合性人才的需求越來越突出。首先,稅務代理事業的發展要求注冊會計師事務所、注冊稅務師事務所等社會中介機構必須要有熟練掌握稅收及其相關知識的執業人員,以架起政府和企事業單位及個人之間的橋梁,即在依法納稅的前提下為納稅人提供優質的服務,提供強有力的納稅輔導和稅收籌劃支持。第二,公檢、法察等管理機關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在偵破、辦理經濟案件的過程中,需要有精通稅收及其相關業務的高素質人才,以此才能有效地保障國家經濟秩序,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設保駕護航。第三,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各類企業、公司、其他經濟組織、行政事業單位依法納稅和稅收籌劃,履行各項涉稅事務,都需要高素質的稅務人才。
1.2.2 從人才就業市場的需求來看,高素質的稅務人才的就業前景非常廣闊。現代涉稅事項管理是一個包括各級政府稅務部門依法征稅,企業(公司)、事業和其他經濟組織依法納稅,以及介于二者之間的中介機構等活動進行全面管理的一個獨立的、新的經濟范疇。它涉及經濟學、會計學、財務學、管理學、財政學、法學等多個學科;涉及各級政府稅務管理部門,各類企事業單位,社會中介機構、公檢法機關和行政管理機關。因而,稅收學專業學生需求量很大。除了各級政府機構外,一些大型的公司、企業和中介機構都急需大量引進高素質的稅收學專業人才。而我國目前稅務人才的培養和供給遠不能滿足上述社會各方面的需求,與目前近6萬人的注冊會計師隊伍(據預測我國需要30萬人的注冊會計師)相比,我國注冊稅務師目前尚只有一萬多人。
1.2.3 從提高稅務機關工作效率,強化稅收征管工作看,電子商務的出現對傳統的征稅方式和稅收制度產生了巨大沖擊,面對日益增多的納稅人,迫切需要按照市場經濟規則,實行依法征稅和強化管理。稅務管理部門要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提高其稅收征管水平,必須要有一只高素質的現役征管隊伍和后備人才隊伍。而我國現有稅務管理人員專業素質、學歷層次和人員數量都不能夠滿足有效進行稅務管理的要求。
因此,在新世紀新時期推動稅收學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推動稅收學本科教育的創新與發展,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要現實課題。

為了辦出專業特色,結合社會對人才的質量需求,稅收學專業的培養目標可定為:培養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需要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具備從事稅收征管、稅務代理、稅務咨詢、稅務籌劃等經濟管理工作所要求的知識、能力、素質,具有一定創新精神的財經應用型“四位一體”復合型人才。“四位一體”主要體現在專業能力、創新能力、團隊精神、身心健康的四位一體,其中專業能力為基礎。

2.2.1 完善課程體系,夯實素質與通識教育
以社會需求為導向,根據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設計稅收學專業課程體系,夯實基礎教育,注重素質能力的培養與通識教育。課程體系可以設計為下列模塊,即通識課模塊、特色課模塊、基礎課模塊、專業課模塊、創新創業與實踐育人模塊、個性化學習平臺模塊。其中,通識課模塊課程體現對學生的通識教育,包括政治理論、文史哲法、外語、計算機信息技術、體育等相關課程,主要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基礎課模塊、專業課模塊課程體現對學生的專業教育,主要在于培養學生的專業素質和專業能力。特色課模塊、個性化學習平臺模塊課程,是對通識教育和專業教育的延伸和深化,體現方向、特色、個性化和綜合性。
2.2.2 優化教學團隊,保障培養質量
教學質量高、結構合理的教學團隊是保障學生培養質量的根本。教學團隊,是以學生為服務對象,以一些技能互補而又相互協作、溝通的教師為主體,以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為主要途徑,以系列課程和專業建設為平臺,以提高教師教學水平、提高教育質量為目標而組成的一種創新型的教學基本組織形式。建立有效的團隊合作機制,促進教學研討和教學經驗交流,開發教學資源,推進教學工作的老中青相結合,發揚傳幫帶作用,加強青年教師的培養。為進一步優化教學團隊,可以采取多種措施,包括:實行“老帶新”制度、開展青年教師教學觀摩活動、鼓勵青年教師在職攻讀博士學位、積極選派年青老師出國出境進修學習、選派青年教師到實際部門掛職鍛煉等。
2.2.3 培養實踐能力,強化創新能力
稅收學本科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培養生產、服務、管理、檢查第一線的稅收學專業應用型復合型人才。因此,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是稅收學本科教育教學改革的重點,也是提高稅收學專業教學質量,辦出專業特色的關鍵。
學生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的培養,一方面取決于教師的實踐能力,另一方面取決于為學生提供的實踐機會。稅收學專業教師不僅要熟悉系統的稅收理論,還要積累豐富的稅務實踐工作經驗。因此,除聘請一些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專家擔任我們的客座教授外,還要著重建設一支會說能做的“雙師型”專業教師隊伍。根據不同教師的不同情況,采取不同的措施:一是鼓勵一部分有一定實踐經驗和實踐能力的教師積極參加有關部門組織的注冊稅務師、注冊會計師、資產評估師等稅務相關執業資格考試,取得執業資格證書;二是要有計劃有組織的安排一部分教師到生產、服務、管理、檢查第一線掛職鍛煉,從事實際工作,在不斷的實踐鍛煉中積累經驗,豐富知識,增長才干;三是鼓勵教師積極參加稅收學專業的科研課題研究,通過研究,充分了解稅收學科的理論前沿和稅務實際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用科學的稅收理論和規范的納稅方法解決實際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豐富充實教學內容。
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一是在實驗實訓環節增加相關課程比重,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二是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假期社會實踐,了解實踐,自行設計社會實踐環節;三是鼓勵學生積極申報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在項目申請、項目進行及項目結項環節加強指導;四是讓學生參加到教師的科研項目的研究中,在項目調研、論文撰寫等環節提升學生創新能力。
2.2.4 拓展素質教育,增強發展后勁
一是在課程體系設置中增加有關素質教育的相關課程和分量。二是實行本科導師制,導師和輔導員分工協作。輔導員工作傾向于對學生的組織、管理和服務,工作對象更多地面向群體。本科導師工作傾向于學業和發展指導,能深入了解學生的個性和特長以及存在的缺陷,可以有針對性全面系統地促進學生成長,提高綜合素質。三是教師要更新教育觀念、改進教學方法。不僅要“授業解惑”更要“傳道育人”。四是強化學生自我組織和自我管理。鼓勵學生根據愛好、特長和發展設計,成立各種組織,樹立團隊意識,學會組織、協調和共事,并發展自己的個性。五是廣泛開展心理咨詢服務,使學生正確面對各種困難、失敗,提高抗挫折能力,促進身心健康。六是建立家庭、學校和社會三方開放式教育機制。
[1]苑新麗.高等財經院校稅收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新思考[J].東北財經大學學報,2008,(5).
[2]徐力,黃愛玲.稅務本科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與路徑探索[J].吉林工商學院學報,2008,(1).
[3]徐旭川,匡小平.基于人才分類理論的稅收學專業本科人才培養模式探討[C].中國稅收教育研究會第二屆學術研討會交流論文,2008,(7).
[4]儲德銀,經庭如.新時期稅務專業發展定位的思考[J].湖南財經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9,(8).
[5]崔志坤,經庭如.關于高校本科稅務專業實踐能力培養的思考[J].淮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1).
責任編輯:陳 鳳
G642.0
A
1672-2868(2015)05-0130-03
2015-08-07
崔志坤(1979-),男,河北盧龍人。安徽財經大學財政與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經濟學博士。研究方向:財稅理論與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