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 孫雪妹
【摘 要】本文探討了外語自主學習策略的影響因素,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策略發展的途徑。
【關鍵詞】外語自主學習;影響因素;培養途徑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廣泛應用于教學實踐,自主學習策略的相關研究引起了人們更多的關注。外語自主學習策略主要涉及元認知策略、認知策略、社會和情感策略。元認知策略是用來計劃監管和評估學習活動的技能;認知策略直接操作信息的吸收,并對信息進行處理以促進學習;社會和情感策略主要涉及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學習動機等。自主學習策略的獲得和使用對學習結果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外語自主學習策略的影響因素
學習策略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如:學習風格、智力、語言潛能、知識背景、信念、態度和動機等。有學者指出,非智力因素對學習策略的影響極為顯著。本文主要討論影響外語自主學習策略的三個非智力因素:學習態度與動機、自我效能感和目標定向。
(一)學習態度與動機
同其他活動一樣,語言學習活動的成功同樣取決于學習者對世界、尤其是對學習活動所持的態度,學習者對自我的態度以及學習愿望,即學習者的情感因素。如果學習者認為語言學習中學生必須跟著教師的思路,只有通過教師的指導講授才能獲得語言學習能力,他們就會對以學生為中心的、以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為目標的教學活動產生抵觸情緒,妨礙其元認知策略的獲得與發展。
學習動機是直接推動學習的一種內部動力,是激勵和指引學習的一種需要。它包括達到目標的愿望、朝著目標方向的努力程度和對任務完成的滿意程度。學習動機和自主學習策略發展的關系是辯證的。高水平的學習動機可以促使學習者采取積極主動的學習策略,提高自主學習策略使用的有效性,而策略使用的成功體驗則有助于保持甚至生成新的學習動機。
(二)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個體在某項活動之前對自己能夠在什么水平上完成該活動所具有的信念、判斷或感受。較低的自我效能可能會增加學生的壓力和焦慮程度,學習者會選擇回避復雜的學習任務,無法積極尋求并有效使用相應的自主學習策略,從而造成學習動機降低和學業成績下降。周勇、董奇發現,學生的自我效能感高,則其自主性也較高,自我效能感低的學生在學習自主性方面也表現不佳。
(三)目標定向
Locke認為目標本身就具有激勵作用,目標能把人的需要轉變為動機,使人的行為朝著一定的方向努力,并將自己的行為結果與既定的目標相對照,及時進行調整和修正。目標定向大致可分為掌握目標定向與成績目標定向。在掌握目標中,個體的目的在于能力,學習者力圖在學習中提高自己的能力、技能以及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學習本身就是一種終極的目標;而在成績目標中,個體的目的在于表現,學習者力圖通過成績來表現或證明自己的能力,學習只是一種工具和手段。研究者認為,雖然這兩種目標定向對學習的影響都有積極的一面,但掌握目標定向的學習者更能夠接受困難的學習任務、更多使用認知與元認知策略、在學習過程中表現更大的堅持性,從而獲得學習的成功。
二、外語自主學習策略的培養路徑
為促進學生外語自主學習策略的發展,首先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語言學習觀,端正學習態度。在教學中強調學生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發展,盡可能排除成績目標的負面影響。提供有意義的學習任務,不斷讓學生感受到使用英語進行口頭和書面交流的樂趣,從而使學生在逐漸掌握目的語的過程中向掌握目標靠近,積極、主動地投身于自主學習活動。
第二、在教學過程中堅持學習策略培訓,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策略使用水平。教師除了直接對學生進行策略培訓,還可以采取多種方式進行引導。比如,在學生完成了一篇按時間發展順序的習作,教師可以通過問題引導學生關注文章的篇章結構,通過這些引導,使學生逐漸明確應該怎樣對自己或同伴的作文給予評價。
第三、加強師生和生生間的情感紐帶。從大學生的心理特點出發,設計學習情境,引發學習興趣和參與的熱情;給學生提供及時而積極的學習反饋,在尊重和平等的氛圍中完成教學。設置協作和合作學習任務,讓學生體會與同學和老師探討學習問題、交流學習經驗的樂趣,促進學生社會和情感策略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周勇,董奇.學習動機、歸因、自我效能感與學生自我監控學習行為的關系研究[J].心理發展與教育,1994(3):6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