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大山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和工程建設深入在工程建設中難免會遇到或引發地質災害勢必會給未來的施工以及工程使用造成隱患。因此,必須全面、完整的識別地質災害,才能合理、有效的進行地質災害的防治工作把經濟損失降到最低。本文針對貴州山區常見的滑坡地質災害進行詳細分析,并提出針對性的防治措施。
關鍵詞:貴州;滑坡地質災害;勘察;治理
貴州位于中國西南地區東南部,屬熱帶和亞熱帶氣候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充沛、雨熱同期。貴州省的地貌結構為高原峽谷型,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西部的高原面地形相對平坦,東、南、北的山地峽谷區地勢起伏較大,高原山地居多,是全國唯一沒有平原支撐的省份。貴州的地形特點導致滑坡災害發生頻繁,區內坡體目前仍受著自然因素和人類工程經濟活動的影響,坡體形態還在不斷演變,對當地的經濟發展和社會危害巨大。因此,加強地質災害勘察,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對預防滑坡災害的發生,對減少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1滑坡災害概況
滑坡是斜坡巖土體發生的滑移地質現象,其發生機制是斜坡巖土體受到流水侵蝕、物理化學風化、大氣降水、人類過度開墾等因素影響,打破了原有的平衡狀態,在重力的作用下,改變了坡度、坡腳、自身重量,加快了斜坡體的破碎速度,使得斜坡巖土體順坡向下滑動。因此,滑坡的發生是斜坡體在重力作用下產生的必然結果。滑坡按形成原因可分為自然滑坡和工程滑坡;按滑體物質組成可分為堆積層滑坡、粘性土滑坡和巖層滑坡;按滑動面可分為順層滑坡、切層滑坡和堆積面滑坡。貴州地處喀斯特東亞巖溶區的中心地帶,其獨特的地質條件和人類活動的影響,是我國滑坡災害發生最頻發的地區之一。由于發生的次數較多,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帶來了嚴重的影響與危害。
2滑坡的引發因素
2.1氣候特點
貴州地區的氣候和水文特點都利于推動或觸發滑坡的發生與發展。據統計,貴州大多數滑坡災害都是在雨季特別是暴雨時發生的。在旱季,物理風化對軟質巖石及高收縮性的紅粘土的影響較大,使得滑坡災害不易發生;但到了雨季,各種水的作用促使大量滑坡重新發展,并產生新的滑坡。貴州省位于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氣溫年變化量不大,河流眾多且落差大,流速大,降水量比較充沛,再加上當地地形破碎,水的溶蝕作用較強,地層受造山運動影響較大,使得貴州地區地質環境比較脆弱。大氣降水滲入滑坡體后,不僅增加了滑坡體的重量,使得滑坡向下滑動的推力加劇,同時還軟化滑帶土,減少了滑坡的抗滑阻力。斜坡巖土體被風化、浸濕軟化,或坡體侵蝕等都會推動斜坡的演變,甚至觸發滑坡等斜坡破壞的產生。
2.2人為活動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貴州省城市化建設快速增長,頻繁的大規模城鎮建設等工程活動改變了原有的地表形態、山體的坡度,再加上省內礦種開采的工程建設,不僅破壞了地表形態,甚至還破壞了地下巖層的構造。同時當地頻繁的農業活動和地下水開采進一步加劇了土地利用的不合理,嚴重破壞了地表植被,改變了當地地形地貌和坡體水土狀況。近年來貴州礦區過度開采,造成地下大面積采空區,而當地城市的基礎設施的修建又需要削坡填平、開挖坡腳,再加上技術限制和防災意識淡薄,以及降雨、地震等自然因素的綜合作用,極易引發滑坡等地質災害。
3防治措施
3.1預防措施
預防是治理的前提。通過對不同特性的地質災害體采用不同的預防技術手段,可有效改善滑坡地質災害的發生。為保護當地地表形態的穩定和生態環境,應建立健全土地利用的相關程序和規章制度,制定土地資源開發整治規劃的相關論證,增加相應的資金投入,對潛在發生區進行一定的補救措施;加大監管力度;加大綠化山坡,營造防護林,防止水土流失。通過建立不同行政級別的監測網絡和快速、全面的應急系統,對地質災害體實施水平位移及垂直位移監測,為后續的及時救援和安置工作爭取更多的時間。采取有效排水措施,引走地表水,疏干地下水;限制采礦的強度及其它強烈的人為活動,對近期無力防治的地質災害點應采取避讓搬遷措施。通過不同媒介進行地質災害的宣傳教育,提高防災減災意識,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和先進的防治手段,不斷提高全民防治地質災害的意識和防災能力。
3.2治理性措施
通常情況下,對滑坡地質災害的治理成本和治理難度都很大。為了利用最少的工程和資金進行治理,達到最大限度地預防和減少、減輕滑坡造成的災害的防治目標,對貴州地區滑坡地質災害的防治應貫徹“綜合處理,及時治理”的原則。根據地質災害發生的頻率、規模、強度,考慮行政界限,結合全省整體的規劃布局,對該區的地質災害進行系統的分區防治。根據各區域的不同,進行地質災害的專項防治規劃。對于規模較大,避讓難度較大,投入少量工程可以挽救經濟損失的災害點,可以通過抗滑支檔、崩塌治理、攔檔、清除危巖體、防護網等滑坡治理工程措施。通過以往的經驗,采用排水或支擋或排水、減重與支擋三結合的綜合治理措施,都取得了成功。對特大型成群分布的滑坡區原則上以避開為主,對不易避開者則摸清病害性質和原因,針對主要病因采取防治措施,對中小型滑坡予以一次根治,不留后患。對于治理工程浩大,避讓難度非常大,短期內又不會造成嚴重危害者,采取分散治理的辦法;對于無法避讓的災害點,應采取整體搬遷避讓的措施。
4結束語
綜上所述,貴州省地處我國西南腹地,是我國西南的資源、能源大省,隨著近年來人類活動的影響,加上獨特的氣候和地形情況,導致的滑坡災害的發生頻率、規模逐年增加,已經嚴重影響和制約了該區的經濟發展,因此,通過采取預防及治理措施,對該區滑坡災害的處理是非常必要的。由于這些處理措施種類很多,各有優缺點和適用條件,每一類又可細分為十幾種具體防治措施,因此在實際防治滑坡災害的過程中,可因地、因工程制宜地選用,達到最優的治理效果。
參考文獻:
[1]劉林.貴州山區兩種常見地質災害識別(崩塌、滑坡)與防治[J].低碳世界,2014,09期:119-120.
[2]孫全福,葛霖. 喀斯特高原區滑坡崩塌地質災害治理[J].農業工程,2015,01期:44-47.
[3]孫善濟,高午. 貴州省煤礦開采引發的地質災害特征及致災模式研究[J]. 中國煤炭地質, 2013, 06期:51-53.
[4]姚承秀. 山體滑坡地質災害防治措施分析[J]. 低碳世界, 2015, 第5期: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