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簡述了預算績效管理的重要性,界定了預算績效管理的范圍和內容,論述了預算績效管理機制和具體流程。
關鍵詞:預算績效管理 重要性 范圍內容 管理機制 具體流程
中圖分類號:F81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5)08-059-02
隨著新《預算法》的頒布,以及政府公共支出的逐年加大,如何進一步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已成為大家關心的問題。新《預算法》提出“各項預算應遵循統籌兼顧,勤儉節約,量力而行,講求績效和收支平衡的原則。”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明確了公共預算收支當中的績效管理要求。預算績效管理是一種結果為導向的預算管理模式,強化政府預算為民服務理念和強調預算支出的責任和效率,要求在預算編制執行、監督的全過程中,更加關注預算資金的產出和結果,通過可行的具體方法和有效的運行機制,促使財政部門不斷改進服務水平和質量,花盡量少的資金,辦盡量多的事,向社會公眾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使政府行為更加合理、高效。
一、預算績效管理的重要性
預算績效管理是指在預算管理中引入績效理念,在關注預算投入的同時重視預算產出,將績效目標設定、績效跟蹤、績效評價及結果應用納入預算編制、執行、考核全過程,以提高政府資金配置的經濟性、效率性和效益性為目的的一系列管理活動。
財政部門和預算單位根據事先設定的目標,運用科學、合理的方法、指標和標準,對財政支出產出和效果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如果沒有績效評價,事前設定的目標和指標都失去意義,評價結果應用和問責也就無從談起。所以績效評價的好壞與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體系能否有效運轉密切相關。它適應了服務型政府的要求,是一種財政效率為核心的公共管理模式。凡是能通過市場方式解決的就不再直接管理,如政府購買服務、政府采購、政府招標等;凡是非營利組織能做的,就通過“花錢買服務”委托其做。加強預算績效管理,就是把政府該干的事,以最小的成本干好。預算績效管理確定了結果導向管理,動搖了過程管理傳統模式,真正實現了事前、事中、事后的管理要求。通過加強預算績效管理,科學地配置公共資源,把有限的財政資金分配好、使用好、管理好,有利于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不僅要讓群眾知道政府花了多少錢,干了什么事,還要讓群眾知道花錢的效益,以及花錢的效果。這樣才能真正實現績效管理理念,達到加強預算績效管理目的。
二、范圍與內容界定
從部門預算的結構來看,其編制主要是根據支出功能分類,包括基本支出和項目支出,其中基本支出由人員經費和公用經費組成。人員經費是指“養人”的錢,與預算績效關系不大,所以,這部分支出可以不作為績效管理的對象。公用支出是用來維持一個部門的正常工作和運轉的必需條件,和部門提供的一些公共服務密切相關,這部分支出編制主要采用定員定額的方法。由于公用經費的復雜多樣,對每一項公用支出都作績效分析是不切實際的,只會增加多余的工作量,而且在目前大多數部門抱怨公用經費不足的情況下,對這部分支出做過細的評價只會招來部門的反感。其次,有些公用支出和部門提供的公共服務并沒有直接的聯系,或者說很難確定它們之間的因果關系。
和人員、公用經費相比,項目預算具有較為明確的支出目的和標準要求,是目前推行預算績效管理的最佳選擇。目前,部門預算中“專項”項目支出是主要內容,提高項目支出績效管理意義重大。“專項”的本意是給部門一塊“辦事的錢”,但實際工作中,有不少被用于彌補公用經費,有的甚至成為“三公經費”之源。有的沒有辦事,錢卻被支出了,專項資金未起到應有的作用,原因是只有專款專用要求,卻缺乏預算績效評價制度。由此應確定績效管理重點為專項資金,它通過制定完善事前和事后評價制度,能達到專項資金專款專用的管理要求,使辦事的錢真正達到事先設定的效果。
三、如何推進預算績效管理
目前最迫在眉睫的是,結合國家制定的評價指標標準制定出適合地方的切實可行的預算績效評價指標體系。財政部門和預算單位在設定績效評價指標時,要區分共性指標和個性指標。將共性指標這部分適用于所有部門的指標和針對部門,以行業特點確定的個性指標,儲存于績效管理數據庫中,每次運用時直接從數據庫云端提取,避免重復工作。建立完善涵蓋績效目的、績效監控、績效評價、評價結果應用各環節的管理制度,健全社會中介、專家庫、數據庫云端和檔案等管理辦法。其次完善預算績效管理工作流程,逐步建立“預算編制有目標、預算執行有監控、預算完成有評價、評價結果有反饋、反饋結果有應用”的預算績效管理機制。
具體流程內容如下:一是要加強績效目標設立管理,建立和完善項目績效目標申報、審核、批復機制。部門申報項目原則上都要填報績效目標,用盡量簡單明了、清晰、可衡量的目標和指標來體現項目預期提供的公共產品或服務的數量和質量、產出和結果,制定切實可操作的績效實施計劃。財政部門要加強績效目標的審核,目標不符合要求的要進行調整,符合要求后才可進入預算管理的下一步流程。二是要加強預算執行事中的績效監控,加強督促檢查,及時掌握項目績效目標的進度、目標出現偏差時要及時進行修正,預算不能完成目標的項目要調減預算。三是要加強支出績效評價及管理、項目完成后,預算部門或單位要把納入績效評價的項目,進行績效自我評價,提交預算績效報告,將實際取得的績效和目標進行對比,全面客觀公正地評價資金使用績效。財政部門對預算單位的績效評價工作指導、監督和檢查,并對其報送的績效評價報告進行審核。四是評價結果應用是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要抓好績效評價結果的反饋,加強績效評價結果的應用。財政部門和預算單位要將評價結果及時反饋被評價單位,對績效評價發現的問題、達不到績效目標或評價結果較差的,財政部門和預算部門可予以通報批評,并責令其限期整改。不進行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應當根據情況調整項目或相應調減項目預算,直至取消該項財政支出;評價結果好的,優先安排。突出:“花錢要問效,結果很重要。”
預算績效管理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工作,不是一朝一夕或通過一己之力就能制定完善的,而是需要政府及有關職能部門相互配合共同完善預算績效管理體系。作為一名基層財政工作人員,對于“預算績效管理”的基本原則、基本內容以及考評原則都應熟爛于心。新的《預算法》為財務會計行業的法制化進程樹立了信心,預算績效管理的提出更使會計人員對依法理財心明眼亮。只有心系百姓,關注民生才能真正讓“辦事的錢”起到應有的效果,花盡量少的錢,辦盡量多的事,讓老百姓滿意,為政府理好財,盡到會計人員應盡的責任。
參考文獻:
[1]蔣盈.做好鄉鎮財政預算的策略研究[J].信貸經濟信息,2014(2)
[2]馬蔡深.基于公共預算視角的事業單位管理改革[J].學術月刊,2014(1)
(作者單位:永濟市財政局 山西永濟 044500)
[作者簡介:呂喬麗(1982—),女,畢業于山西省財經大學會計學專業,現任職于永濟市財政局。](責編: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