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雨成
上半年內蒙古經濟形勢分析與下半年展望預測
蔡雨成
今年以來,內蒙古經濟總體實現了平穩增長,結構進一步優化,但面臨的內外部環境更為復雜嚴峻;雖然經濟下行的壓力較大,但增長仍處于中高速的合理區間內。
(一)經濟下行壓力較大,新的增長動力不足
上半年,全區GDP增長為7%左右,低于今年預期目標1個百分點,也低于上年同期增速0.6個百分點。從動力源看,目前處于原有傳統動力弱化,新的動力未能有效跟進、遞補的“斷檔期”;從產業支撐看,存在著第二產業增長動力弱化,第一產業支撐力不足,第三產業逐步減速等情形;從外部環境看,全國經濟下行的壓力也在逐步增大,我區周邊省區市均不同程度地陷入了“經濟困局”,外部環境對我區經濟的影響總體不利。
(二)工業生產增長偏緩,經濟效益相對較差
上半年,全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僅為8.1%,雖高于全國平均增速,但低于今年自治區的預期目標1.9個百分點。從效益看,今年以來,全區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與出廠價格降幅逐月擴大,銷售遇到的困難仍很大,企業利潤和應交增值稅均呈下降走勢。1-5月,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334.73億元,同比下降28%,雖較一季度降幅收窄7.3個百分點,但比1-4月降幅又擴大0.7個百分點。而虧損企業虧損額增長卻較快,全區4297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虧損企業1193戶,比上年同期增加48戶,虧損企業虧損額達193.16億元,同比增長24.6%。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應交增值稅246.3億元,同比下降13.5%,而上年同期為同比增長。
(三)內需和外需均不足,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減弱
今年以來,全區消費市場總體呈“低開低走”的走勢,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累計增速為7.3%,遠低于自治區11%的預期增速目標,也低于全國平均增速3個多百分點。而外需則是“高開低走”的態勢,進出口總值從1-2月的同比增長15.9%,逐步下滑到上半年的同比下降1.1%,其復雜性和嚴峻性充分體現。內外需求的低迷導致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不斷弱化,也增加了經濟運行的波動風險。
(四)居民收入增長偏慢,增幅低于預期目標
上半年,全區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7.7%,農村牧區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8.3%,均低于今年城鎮和農村牧區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9%和10%以上的預期目標。居民收入的穩定較快增長是民生改善、保證消費需求的基本前提,也是經濟發展的最終目標。因此,下半年全區要盡快出臺一些增資措施,如盡快落實國家下發的公務員、事業單位人員基本工資的調整方案,適當上調最低生活保障補助標準等,督促企業嚴格落實企業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等。
上半年,全區經濟運行較為平穩,二季度較一季度還出現了一些好轉的跡象,總體呈“緩中趨穩”、“穩中向好”的態勢。展望下半年,我們判斷,全區經濟將會出現“三個趨快”:一是增速會較上半年趨快一些,仍會維持在中高速的區間內;二是增長動能的轉換將趨快,下半年預計全區以煤炭為代表的主要支撐產業的疲軟態勢短期內不會得到扭轉,但新的驅動要素如創新力、改革開放紅利、簡政放權、新型產業等會加速“遞補”,增長動能的轉換會更快;三是經濟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的步伐將趨快。在形勢的“倒逼”下及“8337”發展思路的不斷落實中,預計下半年全區經濟結構的調整會加速,一些產業的鏈條會不斷拉長,逐步形成全產業鏈模式,“原字號”產品直接進入市場的情形會更少,產業形態會向中高端水平持續邁進。
支撐要素分析:
從具體產業看,在全區經濟的重要支撐產業中,煤炭市場持續低迷,給全區下半年的經濟運行帶來了持續的不利影響與沖擊,但同時也在倒逼著該行業就地轉化、加工等相關產業的加快發展,如特高壓交流電外送通道建設已獲國家批復,部分線路已開工建設;煤化工產業成本明顯下降,技術更加成熟,迎來了相對較好的發展契機。此外,全區旅游業和對外開放水平發展駛入了“快車道”,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方興未艾,改革紅利進一步釋放、創新創業氛圍日漸濃厚等有利因素帶來的支撐空間也不小。
從政策措施刺激看,今年以來特別是進入二季度國家及自治區均出臺了不少“穩增長、調結構、促轉型”的調控措施,目前以及未來一段時期,這些措施的成效已經或將要逐步顯現出來,會成為新的增長點。
具體來看,國家及自治區出臺的可以支撐下半年及更長時期內蒙古經濟平穩運行的較為典型的措施主要體現在:
1.四省六海關通關一體化助力內蒙古外向型經濟發展。按照海關總署統一部署,5月起在呼和浩特、滿洲里、大連、沈陽、長春、哈爾濱海關啟動東北地區海關區域通關一體化改革,形成覆蓋內蒙古及黑龍江、吉林、遼寧四省海關通關全流程的一體化管理機制和運行模式,與京津冀、長江經濟帶、廣東省、絲綢之路經濟帶5個區域共同構筑全國通關一體化格局。區域通關一體化對促進自治區外向型經濟發展意義重大:一是在區域內實現多關如一關,二是實現企業通關高效便利。
2.加快推進價格改革,充分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近期,自治區轉發了《國家發展改革委等七部委關于印發推進藥品價格改革意見的通知》,同時結合內蒙古實際提出貫徹落實意見。決定自2015年6月1日起,除國家規定的麻醉藥品和第一類精神藥品外,要取消所有原政府制定的藥品價格,包括自治區管理的OTC藥品、醫保目錄增補品種、民族藥品和各級醫療機構制劑價格。麻醉、第一類精神藥品執行國家發展改革委制定的最高出廠價格和最高零售價格。這是全區加快推進價格改革,進一步理順價格形成機制,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不斷激發市場活力的重要舉措。
3.東三省及內蒙古檢驗檢疫一體化正式實施。7月1日起,東北三省及內蒙古地區檢驗檢疫一體化正式實施。東三省及內蒙古檢驗檢疫一體化,通過對現行檢驗檢疫管理模式改革創新和業務流程的再造,進一步調整與優化口岸內地職能分工,整合和共享檢驗檢疫資源,實現了檢驗檢疫業務前推后移,構建了“監管更嚴密、通關更便捷、流程更科學、運轉更高效、四局如一局”的全新一體化管理機制和運作模式。搭建了東三省及內蒙古檢驗檢疫一體化信息平臺,全面推行業務管理一體化,實現四省區檢驗檢疫機構間“三互”:“信息互換、監管互認、執法互助”。
從自治區采取的一些措施及項目推進情況看:
1.全面啟動關檢“三個一”合作。4月30日起,呼和浩特海關、滿洲里海關、內蒙古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全面啟動關檢“三個一”合作。它將海關、檢驗檢疫部門以往串聯運行、獨立操作的兩套程序,整合為并聯運行、同步操作的通關作業模式,整合企業原先需要向兩家單位分別申報的數據項,實現“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改革后,將有效簡化通關手續,降低企業運營成本,企業申報效率可提高25%以上,查驗環節時間及費用均可節省近半。
2.一批工業項目在包頭裝備園區開工。總投資105億元的20個新建重點工業項目,近期在包頭裝備制造產業園區集中開工。這些項目涉及新能源汽車、風光新能源裝備和石油機械、煤化工、電力、鐵路等設備制造,具有科技含量高、知識技術密集、帶動作用強、市場前景好、產品附加值高的特點,全部達產后,可實現產值180億元以上,實現稅收15億元以上。
3.對小微企業發展加大支持力度。自治區政府近期出臺了《關于進一步扶持小型微型企業加快發展八條措施的通知》,該《通知》中,稅費減免政策是其中之一。據測算,預計2015年減輕小微企業負擔約40億元。隨著系列稅收優惠政策在全區深度落實,將營造出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良好環境,助推小微企業輕裝上陣,不斷釋放創新動力。
4.錫盟清潔能源輸出基地電源項目開工建設。錫林浩特神華勝利電廠2*66萬千瓦機組項目于5月6日在錫林郭勒盟錫林浩特市開工建設。近期,錫林郭勒盟至山東特高壓交流電力外送通道配套的7個、總裝機862萬千瓦、總投資330億元的電源項目也將陸續開工建設,所有項目將于2017年投產發電。
5.內蒙古美術館開工建設。5月31日,總占地面積65.19畝,總建筑面積35893平方米,項目總投資4.1945億元的內蒙古美術館建設工程正式開工。預計2016年底前竣工,將會帶動全區投資的增長。
(一)夯實農牧業基礎地位,推動傳統農牧業加速向現代農牧業轉型
要繼續夯實農牧業穩定發展的基礎、穩住農村牧區持續向好的局勢,穩定糧食和主要農畜產品產量,持續增加農牧民收入,進一步激發農牧業發展潛力和活力。要在以下兩個方面有所側重:引導農牧民擴寬農畜產品的銷售渠道,推動傳統農牧業加速向現代農牧業轉型。
(二)要穩定投資增長,盡快補上“短板”
全區要緊緊抓住并利用好二三季度的施工旺季,簡化項目審批流程,通過PPP等模式加大投融資力度,梳理補充完善投資項目庫,以重點項目重點工程為抓手,盡快補上我區在基礎設施、交通設施、新能源設施、民生項目等領域建設投資不足的“短板”。確保全區投資能以適當的增速穩定增長。
(三)繼續向改革要動力,爭取在更多領域、更大范圍取得突破
比如可以在城市出租車行業探索實施改革,逐步降低行業準入門檻,打破壟斷,公布“出租車份子錢”構成等,使信息公開化、透明化,消除民眾對政府行政公信力的質疑等,保證這個行業健康發展。繼續深化醫療體制改革。培育醫患間逐步建立信任機制,從而推進分級診療制度的落實。
(四)進一步推動政府職能轉變,不斷激發市場活力
結合全區實際,當前要重點整治政府中介亂象,避免“紅頂中介”的出現來擾亂市場秩序,損害市場公平。政府要更好地發揮“裁判員”作用,加強制度約束,要明確時限,將行政審批前置中介服務收費清單全部對外公開,切實減輕企業負擔,不斷激發出市場活力。
(五)支持搭建更多的跨境電子商務平臺,促使對外貿易方式與結構盡快實現轉型升級
我區要多部門聯動,支持搭建更多的跨境電子商務平臺,鼓勵外貿企業迎合當今時代的互聯網和碎片化趨勢,更多通過跨境電商平臺進行進出口貿易,促使傳統對外貿易方式實現轉型升級。
(作者單位:內蒙古自治區統計局)
責任編輯:康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