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建奇 曾科學
(廣東省第二中醫院 廣州510095)
便秘是老年人常見的疾病,我國老年人便秘的患病率達11.5%。有文獻報道癌癥患者便秘的發生率較其他疾病高[1]。有關流行病學研究[2]表明我國肺癌發病率較高,并呈現上升趨勢。針對肺癌的治療方法最常用的有手術或放療、化療,這些治療容易導致機體抵抗力下降,身體更加虛弱。癌性疼痛為晚期肺癌患者最常見的癥狀之一,阿片類鎮痛藥物是臨床癌性疼痛的首選藥物,有文獻報道[3]服用阿片類藥物容易引起便秘,發生率高達90%~100%。臨床上針對癌癥便秘的治療以對癥治療為主,多為瀉藥,而瀉藥使用時間稍長,易導致腸黏膜應激性下降,從而容易引起頑固性便秘,形成惡性循環。近年來,中醫藥治療癌癥可以減少放化療的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等,具有諸多優點。筆者認為晚期肺癌便秘多屬于瘀毒蘊結、耗傷陰津所致,本研究采用育陰解毒中藥治療,取得了滿意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3月~2014年9月在我院腫瘤科住院及門診的晚期肺癌便秘患者90例,男54例,女36例,均符合晚期肺癌便秘的診斷標準、納入標準和排除標準。按隨機數字表方法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及病程比較均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1.2 診斷標準 參考2006年美國胃腸病委員會(AGA)關于功能性便秘羅馬Ⅲ診斷標準[4]和《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5]。排便困難,塊狀或硬便,排便不盡感,排便少于3次/周,臨廁努掙乏力,便后疲乏,面色蒼白,神疲氣。
1.3 納入標準 符合診斷標準,經病理或細胞學檢查確診為肺癌,影像學檢查證明伴有遠處轉移患者,卡氏評分≥60分,年齡40~85歲,預計生存3個月以上。
1.4 排除標準 直結腸等器質性病變(如腫瘤、結腸息肉等)患者;有消化道手術病史者;心血管、肝、腎和造血系統嚴重原發性疾病患者;嚴重精神障礙患者;不愿意參加研究者。
1.5 治療方法 治療組:采用口服協定中藥方,以育陰解毒為治療法則。藥物組成:露蜂房6 g、浙貝母10 g、桃仁 10 g、黨參 10 g、天冬 10 g、五味子 4 g、白英草10 g、厚樸10 g、貓爪草10 g、制首烏15 g。每日1劑,換算為等劑量顆粒劑,開水120 ml沖服,每日1次。對照組:采用口服乳果糖15 ml/次,每天2次。連續服用2周為1個療程。
1.6 觀察指標與方法 根據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肛腸外科學組制定的便秘癥狀評估表評估[6]。(1)排便頻率:0分:1~2 d排便 1次;1分:3 d排便 1次;2分:4~5 d排便 1次;3分:5 d以上排便 1次。(2) 排便時間:0 分:小于 10 min/次;1 分:10~15 min/次;2 分:15~25 min/次;3 分:大于 25 min/次。(3)大便性狀:0分:呈香腸狀、軟團塊、泥漿狀或水樣便;1分:呈干裂的香腸狀;2分:呈團塊狀;3分:呈分離的硬團狀。(4)排便困難程度:0分:沒有;1分:偶爾;2 分:時有;3 分:經常。
1.7 療效標準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5]中關于便秘的療效標準。痊愈:大便正常,或恢復至病前水平,其他癥狀全部消失;顯效:便秘有明顯改善,間隔時間及便質接近正常,或大便稍干而排便間隔時間在72 h以內,其他癥狀大部分消失;有效:排便間隔時間縮短1 d,或便質干結改善,其他癥狀均有好轉;無效:便秘及其他癥狀均無改善。
表1 兩組患者年齡、性別及病程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年齡、性別及病程比較(±S)
組別 n 年齡(歲) 男(例) 女(例)病程(個月)治療組對照組45 45 49.27±5.05 51.36±5.41 28 26 17 19 3.31±1.56 3.19±1.42
1.8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或構成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療效 經過2周治療后,治療組總有效率為88.89%,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5.56%,兩組總有效率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2。

表2 兩組療效比較
2.2 便秘癥狀指數 治療2周后,在排便頻率、時間及大便性狀改善方面治療組優于對照組(P<0.05),在排便困難程度方面兩組無明顯差異(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便秘癥狀指數比較(±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便秘癥狀指數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
2.3 不良反應 治療組2例用藥期間出現腹瀉,停藥后癥狀消失,其他均未出現不良反應;對照組6例用藥期間出現腹瀉等不良反應。
肺癌是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其發病率居高不下,并呈現逐年上升趨勢。臨床上肺癌多見于老年人,一旦發現,多數患者已處于疾病晚期。并且這些患者容易發生頑固性便秘,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增加患者痛苦。臨床多以瀉藥為主進行治療,但不良反應較多。因此解決晚期肺癌便秘,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已引起了腫瘤科醫生的關注。有文獻報道穴位貼敷[7]、脾約丸[8]等治療癌癥便秘有一定的療效,且副作用相對較少。
目前大多數學者認為晚期肺癌患者年老體弱、氣血虛弱,多為脾、肺、腎氣虛,加之手術、放化療治療后,耗氣傷陰、肺氣耗傷、久病及脾腎,導致氣血陰陽俱虛。《素問·靈蘭秘典論》云:“大腸者,傳導之官,變化出焉。”肺與大腸相表里,大腸傳送、推動無力,加之邪毒內蘊、耗傷陰津、腸道失濡,容易發生便秘。晚期肺癌患者多數癌性疼痛難忍,常用嗎啡類藥物鎮痛,這些藥物更加重了腸道氣機郁滯,從而出現頑固性便秘。因此,臨床上多數學者認為晚期肺癌便秘以邪毒內蘊、氣陰虧虛為主,治療方面應以育陰解毒、益氣扶正為法,而不是一味使用瀉藥。
筆者從整體觀念出發,認為晚期肺癌便秘患者多體虛挾實,治療以扶正祛邪、虛實兼顧,當以育陰解毒為法。方中用生脈飲(改麥冬為天冬)以酸甘化陰,取天冬的甘寒以清肺天上浮之癌熱;露蜂房解毒潤燥,合制首烏補益精血、育陰解毒、潤腸通便;白英草、貓爪草清熱解毒善解肺經之癌毒熱結;浙貝母、桃仁化痰祛瘀散肺經痰瘀閉結,合以開上焦之癌毒、痰、瘀之閉結;再佐以厚樸助肺氣之肅降,引陽明大腸經氣下行共奏通便之功效。本法既顧疾病之本,氣陰虧虛,故以滋陰益氣、生津潤腸以達治本的目的;同時,兼以清熱解毒、化痰祛瘀散結,以達治標的目的。研究結果表明育陰解毒中藥治療晚期肺癌便秘,在改善通便時間、頻次、大便性狀和療效方面均優于乳果糖,且未見明顯不良反應。綜上所述,口服育陰解毒中藥可以增加排便頻率,改善大便性狀,減輕排便困難程度,是治療晚期肺癌便秘安全、有效方法,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1]朱美玉,陶敏,魯漢英.膳食療法治療腫瘤病人便秘的臨床觀察[J].中華護理雜志,2001,36(6):415-417
[2]周際昌.實用腫瘤內科學[M].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537
[3]徐波.腫瘤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03
[4]Drossman DA.The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and the Rome IIIprocess[J].Gastroenterology,2006,130(5):1377-1390
[5]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M].北京: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3.131-133
[6]韓金鳳,劉春香.癌痛承氣湯治療阿片類藥物引起便秘108例療效觀察[J].吉林中醫藥,2013,33(1):57-59
[7]林勇凱,孫赫,梁桂洪,等.穴位貼敷治療癌性疼痛患者藥物性便秘22例臨床觀察[J].中醫雜志,2014,55(3):214-217
[8]黃智芬,施智嚴,羅勇.脾約丸加減治療癌性便秘65例臨床觀察[J].湖南中醫雜志,2001,17(2):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