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美英
(南昌大學第四附屬醫院 江西南昌330003)
乳腺增生是臨床上常見、多發的乳房疾病,好發于20~50歲的女性,臨床多表現為乳房腫塊伴脹痛、刺痛,腫塊大小常隨月經呈周期性變化,月經前腫塊增大,質地較硬,月經后腫塊縮小,質韌不硬;常規治療效果多不理想且易復發。近年來,筆者采用針藥并用治療該病,取得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共觀察60例乳腺增生患者,均為我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門診病人,女性,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30例。病例均符合入組診斷標準,兩組在年齡及病程方面經統計處理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情況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一般情況比較(±s)
組別 n 平均年齡(歲) 平均病程(年)治療組對照組30 30 39.81±6.02 41.32±5.98 4.05±4.55 4.48±3.63
1.2 診斷標準 根據《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1]和2002年中華中醫藥學會外科分會乳腺病專業委員會的診斷標準制定:(1)有乳腺腫塊且多數伴有乳房疼痛癥狀,連續3個月不能緩解,腫塊呈單個或多個,可分散于整個乳房,與周圍組織界限不清,推之可動,可有觸痛,可隨情緒及月經周期的變化而消長;(2)排除生理性乳房疼痛;(3)利用鉬靶X線、近紅外線乳腺彩色多普勒等現代檢測手段作為輔助診斷,確診為乳腺增生,并排除乳腺癌、乳腺纖維瘤等其他乳腺疾病。
1.3 治療方法 治療組:采用針刺配合中藥內服治療。針刺取穴:合谷(雙)、膻中、天宗(雙)、肩井(雙)肝俞(雙)、陽陵泉(雙)、太沖(雙)、足三里(雙)。中藥內服:柴胡、當歸、香附、青皮、川芎、昆布、海藻、生牡蠣、乳香、仙靈脾、穿山甲,均于月經第15天開始治療,連續治療15 d。對照組:乳癖消顆粒、逍遙丸,每日3次,連服1個月。兩組均連續治療3個月經周期后觀察療效。
1.4 療效判定 癥狀積分標準以中華中醫藥學會外科分會乳腺病專業委員會2002年制定的分級評分法為依據,參照《乳腺病研究新進展》[2]。(1)乳房腫塊評分:無腫塊計0分,腫塊直徑<1 cm計1分,腫塊直徑1~2 cm計2分,腫塊直徑>3 cm計3分。(2)乳房疼痛評分:無疼痛計0分;自發痛,無觸痛計1分;自發痛明顯,有觸痛計2分;自發痛及觸痛明顯計3分;自發痛嚴重,不能觸碰并影響活動計4分。療效標準:治愈:腫塊消失,乳房疼痛消失,停止治療3個月未復發。好轉:腫塊消退50%以上,乳房疼痛消失。有效:腫塊消退不足50%,乳房疼痛減輕。無效:腫塊無變化。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平均值±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等級計數資料采用Ridit檢驗。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結果顯示經3個月治療,治療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兩組療效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 2。
表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2.2 兩組治療前后癥狀積分比較 見表3。兩組治療前后癥狀積分均有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說明治療組減輕乳房疼痛、縮小腫塊均明顯優于對照組。
表3 兩組治療前后癥狀積分比較(分,±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癥狀積分比較(分,±s)
時間 治療組乳房疼痛 腫塊大小對照組乳房疼痛 腫塊大小治療前治療后1.94±0.22 0.55±0.25 2.45±0.36 0.97±0.42 1.95±0.31 0.82±0.28 2.48±0.41 1.59±0.62
本病中醫稱為“乳癖”,多由郁怒傷肝、思慮傷脾、氣滯血瘀、痰凝成核所致,本病與肝脾腎三臟相關,又與沖任二脈失調有關,針刺陽陵泉、太沖、肝俞可疏肝解郁;肩井、天宗通經活絡;膻中為氣之會穴性善調氣,開胸間之氣結;足三里、合谷疏理陽明經氣、健脾化痰、祛濕通絡:上述穴位合用具疏肝健脾化痰散結功效。中藥方中柴胡、香附、青皮、川芎疏肝理氣;乳香、穿山甲活血化瘀、通絡散結;昆布、海藻牡蠣消痰軟堅散結;仙靈脾具有雌激素樣作用[3],對由于多種激素共同作用失調導致的乳腺增生具有治療作用。乳腺增生的發病原因主要是由于內分泌激素失調,其主要環節為卵巢分泌的雌激素,特別是雌二醇(E2)異常增多,孕酮(P)分泌不足或相對減少而引起,異常增多E2通過雌激素受體(ER)介導上皮細胞增殖,進而導致乳腺組織的增生。通過臨床觀察,發現針藥并用可有效改善乳腺增生患者臨床癥狀,減輕乳房疼痛,消散腫塊,從而可調節內分泌激素水平,減少復發,提高治愈率,相關的作用機制有待進一步實驗研究。綜上所述,采用針刺及內服中藥疏肝理氣、調理沖任、消癖散結法治療乳腺增生療效顯著,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中國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南京:南京大學版社,1994.45
[2]唐漢鈞.乳腺病研究新進展[M].上海:上海中醫藥大學出版社2004.298-300
[3]賀紅莉,金煥,王繼峰,等.雌激素受體調節劑及其相關中藥的研進展[J].中國中藥雜志,2002,27(11):805-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