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大龍 盤艷芳 陳藝璇
隨著廣西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2008年1月,國務院正式批準并實施《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標志著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的成立。物流業的發展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現代化程度的重要標志之一,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的區位優勢明顯,特別有利于發展區域物流業帶動區域供應鏈的整合進而促進區域物流經濟的繁榮,其物流管理人才出現了巨大的市場需求,邕江大學從2006年就開設物流管理專業,作為一所較早開設物流管理專業的高等院校,邕江大學先后與欽州市港口集團、北海港股份有限公司、憑祥萬通國際物流園和南寧南天貨物有限公司、南寧運德物流有限公司等建立了緊密合作,每年分別由老師帶隊進入企業實習,逐漸形成了自己的一套人才培養思路。
本文以此為基礎,首先分析了高校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然后從課程體系的構建、師資隊伍的培養、教學手段和方法的創新等幾個方面闡述了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通過研究,旨在建立一套適應邕江大學發展需要的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現代物流作為一種先進的組織方式和管理技術,被廣泛認為是企業在降低物資消耗、提高勞動生產率之外的“第三利潤源泉”,在國民經濟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世界銀行研究報告表明,中國有4個服務性行業對于提高生產力和推動中國經濟增長具有重要意義,依次是物流服務、商業服務、電子商務和電訊,其中物流服務所占的比重最大。一方面,開發物流可以解決生產企業原材料和成品庫存過大、占壓資金過多問題,促進企業壓縮資金占用和加快資金周轉;另一方面,開發物流,還可以降低運輸成本。我國運輸成本還有20%的空間可以壓縮,只要能將現有的運輸成本降低10%左右,我國的國民經濟就能出現一次新的飛躍。為此,我國政府“十二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據中國物流采購聯合會預測,我國的物流市場將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長。
正是由于物流業的巨大作用,推動著現代物流業的快速發展,對物流管理人才提出了迫切的需要。物流人才已被列入我國12種緊缺人才之一。在廣西,目前已獲教育部批準開設物流本科專業的學校有3所,開設專科專業的學校,據目前手頭掌握的資料估計,大約有10所左右。設置物流專業的高校越來越多,也意味著競爭越來越激烈,只有在辦學中創造出自己的特色,才能賦予專業生存和發展旺盛的生命力。因此,如何確定人才培養目標,采用怎樣的培養途徑,就成為擺在各高校面前要解決的一個緊迫問題。廣西邕江大學從2006年開始設立專科物流管理專業,經過幾年的摸索和實踐,不僅培養了一批具有較強實踐能力的第一線物流管理人才,而且形成了一套具有特色的培養模式。
1 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分析
1.1人才培養目標定位
一般來講,高校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確定,必須與所在地區的經濟結構、產業結構和社會發展相適應,必須考慮到社會的需求,考慮到人才就業市場的需要。
從物流人才市場需求的角度看,今后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主要為以下四個層次的人才:
(1)物流政策研究人員。這類人員主要從宏觀層面對我國物流的發展問題進行研究,并根據我國物流實際運作情況制定物流發展法律、法規,為推動我國物流業迅速發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
(2)高級物流管理人才。這類人員的工作中心是為企業的生產運作做好物流服務,從戰略的高度來規劃企業的物流戰略,與物流公司進行協調、管理和控制。這是企業戰略管理方面的運作。
(3)物流運營管理人才。這類人員是物流的實際操作者,包括倉儲、運輸、管理企業等。如何提高物流運作效率,如何根據客戶要求進行具體項目策劃和實際運作管理是他們的主要職責。
(4)物流作業的一線操作人員。這種人有著一流的操作經驗,對具體的作業上貨、分揀、堆垛、打包、配裝等作業很熟練,是一種熟練工種。
在這四類人才中,研究生、本科教育應該主要瞄準第一、二、三類人才,由于本身的局限性,高職高專教育應主要瞄準第三、四類人才。因為國家教育主管部門明確指出我國的高職高專教學工作“要以加強人才培養的針對性、應用性、實踐性為核心”,以培養面向基層的技術應用、技術管理和服務的各類應用型人才為宗旨。
2 構建合理的專業課程體系
物流專業具有環節多、系統性強、科技含量高、理論與實踐緊密相結合的特點。根據這一特點及結合本專業的辦學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標, 考慮適應工作崗位對本專業人才的知識結構和能力要求, 確定本專業的五大知識板塊:經濟和管理理論基礎、數學基礎、計算機和信息應用技術、英語基礎和物流專業內容體系。在物流專業內容體系課程設置時,要考慮幾個因素: 一是考慮學生就業地域對物流人才的需求;二是考慮既讓學生掌握物流專業知識, 又可從內容龐雜, 課程繁多的專業課程中有重點地選擇, 使專業課程設置更具針對性和科學性; 三是考慮充分利用本校教學資源。據此,在按照物流基本功能設置專業課的基礎上, 針對本校商科教學資源豐富的特點, 增設商科類課程,如開設物流市場營銷、物流渠道管理、市場調查等課程, 強調培養學生物流市場營銷能力, 針對廣西構建東盟物流中心需求特點及部分學生畢業后到沿海地區工作特點, 增設國際物流運作類課程, 如開設國際貿易、國際貨運代理、國際物流等課程。
在課程體系設置上,教研室設計了“平臺+模塊”的模式。“平臺+模塊”的課程體系是: 將學生必須掌握的幾類基礎課程設置成若干基礎平臺, 將專業課細化為幾個方向模塊。“平臺”包括職業基礎素質課程、職業基礎理論課程、職業核心能力課程三個方面; “模塊”主要是在平臺基礎上, 結合地方物流人才需求及本校辦學特色設置相關課程, 學生可根據自身興趣及今后就業方向進行選擇。
3培養高素質專業教師隊伍
師資隊伍建設是學校最基本的教學建設,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辦出高職特色的關鍵。近年來,在高職高專教師隊伍中存在著教師學歷偏低, 教師教學工作繁忙, 沒有時間和精力從事科研和實踐工作, 教師實踐動手能力低,“雙師型”教師偏少等問題。同時,由于物流管理專業還是一個新的專業,存在著教師數量嚴重不足的問題。為此,我們應 采取措施, 加大力度建設師資隊伍,使之成為一支結構合理、素質精練、適應高職高專特色的師資隊伍是一項緊迫的重要任務。
我們主要采取以下做法: 首先,注重外部引進與內部培養相結合。在外部引進方面, 除了考慮高學歷的碩士研究生, 還考慮引進實踐能力、管理能力較強, 有一定物流行業相關背景的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充實到教師隊伍中來。在內部培養方面,重視專業帶頭人及骨干教師的培養, 鼓勵教師參加在職進修, 提升學歷,同時鼓勵中青年教師積極參與企業的物流項目開發、物流業務實踐, 積累物流行業經驗。經過幾年的引進和培養,物流專業教師隊伍建設有一定的成效, 已形成一支具有碩士研究生學歷以上的教師所占比例60%, 高級職稱教師比例達30%的結構相對合理的物流專業教師隊伍。其次, 注重“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制訂培養計劃, 有計劃地安排青年教師到物流企業掛職鍛煉, 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
4 結束語
物流產業是21世紀新的經濟增長點, 培養21世紀物流管理人才是社會的需要,是物質生產發展的需要。依據社會就業及社會實際崗位需要, 合理確定物流專科人才培養目標, 依據崗位的知識、能力、素質要求構建合理的課程體系,是培養高素質物流管理人才的重要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