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霞+侯治偉
【摘 要】對高校藝術類大學生的教育有利于培養我國的藝術人才,然而簡單的藝術技能的教育仍舊需要提高,需要高度重視我國高校藝術類大學生出現的諸多思想問題,需仔細研究藝術類大學生出現思想問題的表現和原因,進而為藝術類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開展打下扎實的基礎。
【關鍵詞】高校 ? ?藝術類大學生 ? ? 思想教育 ? ? 管理
1 前言
高等教育在對藝術的培養方面一直需努力讓藝術教育實現大眾化及普及化。針對我國的高等教育而言,對藝術類大學生的培養不僅需關注追求高雅的藝術情操及藝術創作的專業能力,此外還需掌握思想教育工作,讓培養出來的藝術人才可以給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一定的服務,從而滿足社會大眾的基本需求。
2 我國高等院校藝術類大學生的思想問題
掌握中國高等教育藝術類大學生的思想問題,是對其開展思想教育工作的基礎。在我國,由于外部因素限制,國際思想潮流的影響及網絡文化繁榮等,導致藝術類大學生的思想出現下述幾方面的問題:
2.1藝術類大學生缺少清晰的思想定位,政治素質及理論框架不夠健全
針對高校教育而言,藝術類大學生比較重視掌握藝術專業課,具有極強的抽象思維能力,缺少政治覺悟,因此普遍可能對于部分相對不簡單的社會問題展現出簡單的思考性。十分簡單的社會方式和政治意識引起其不準確掌握自身擁有的社會責任,忽略了將來在藝術追求及社會進步兩者間的關聯性。此類學生在今后的日子里不能融入社會生活中,部分情況下還可能走上錯誤的路線。同時部分藝術生自己就沒有很扎實的文化功底,家庭條件優越,所以在大學生活中經常發生攀比現象,還存在享樂主義及拜金主義等不好的思想特征。
2.2藝術類大學生沒有積極進取的精神,針對人生觀、價值觀的認識太過片面
部分藝術類大學生均是由小的時候就開始接受藝術教育,給未來的藝術發展打下了扎實的基礎,因此針對藝術學習方面具有很積極的態度,部分成績好的藝術生多次獲得省級及國家級的藝術大獎。然而,進入大學后,其面對相當自由、不受約束的學習環境,難免出現松懈的心態。在開放的大學校園里,其可以隨意加入社會實踐中。在花花世界的影響下,因為沒有極強的思想理論素質,就很容易找不到自己的人生發展方向,從而給人生觀及價值觀帶來誤導,以致被社會不良思想所滲透。
2.3藝術類大學生青睞于創新,具有極其嚴重的叛逆思想
藝術類大學生在長的藝術實踐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創新思維形式,其比較喜歡選擇簡單、直觀性的思維模式以表現自身的思想,沒有十分嚴謹的思維形式。所以,比較擅長所有的事情均要進行創新,要做到標新立異,不被以往存在的東西所限制,努力獲得自由等等。此類思想引起了藝術大學生在行為上的創造及叛逆,比如,糾結于不和自己意愿相符的行為,對于達不到自己思維模式及價值觀的問題大放厥詞。此外,藝術生喜歡模仿部分藝術家的奇怪的生活行為。此類思維盡管有利于藝術創作及追求,然而卻超出了生活范圍,需要引導其了解自己,以改變錯誤思想。
2.4藝術類大學生在學習上認真努力,然而對生活、對社會態度偏激以至于過激
藝術類大學生在進入大學校園前,所接受的藝術訓練強度有時遠超于其他學習文化課的同學。比如,一個文科高中生的學習能夠由高二到高三才逐漸努力,然而對于藝術生來說,他們往往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了不間斷的學習和訓練,所以他們付出了更多的努力,在學習的過程中他們展現出更加吃苦及務實的勢頭。有規律的藝術學習習慣讓其擁有良好的學習態度,然而因為步入大學起,自由散漫時間增加,引起其生活態度部分發生了偏差。因為藝術創作要和自由、創新、開放及浪漫等一系列思想結合起來,還會對此類藝術生生活的所有方面產生影響。
3 藝術類專業學生的管理方法
3.1 因材施教,提升思想政治教育
藝術類專業學生被藝術專業的特點所限制,不可以簡單地使用嚴加監管的形式來監管及制約學生。要能夠妥善地給學生提供適當的空間來展現才華,從而展示其專業方面的優勢。此外加強思想政治教育,關注“兩課”帶來的一系列教學效果,全面顯現“兩課”對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影響力,努力做到“以良好的輿論指引人,用良好的精神塑造人”。廣大教師,特別是班級輔導員,需首先以身作則,言傳身教,通過崇高的精神品質及高尚的人格魅力來影響學生,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思想,增強其社會責任心。
3.2 以學生活動為載體,加強校園文化構建,創造優質的育人條件
校園文化活動屬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關鍵性措施,此外還屬于環境育人的關鍵組成部分。藝術類的學生具有顯著的個性,怎樣將他們聚集起來,調動其主動性,是學生思想教育工作者需要重視的方面,而形式多樣的校園文化活動就是應對此問題的一種關鍵手段。在針對藝術類專業學生開展一系列的校園文化活動的過程中,需盡可能地和專業連接起來,提供其顯現自我、相互溝通的平臺。如此一來,不單是對課堂上的知識教育進行互補,還是提高此類學生水平的有效方法。要在讓校園文化生活變得更加豐富的基礎之上,也自然而然地影響到藝術類專業學生的學習環境、生活特點及行為標準,使得其主動地進行自我人格的構建,培養優質的行為習慣,從而讓其能夠進一步地健康成長。
3.3 樹立良好的榜樣,內心激勵及外部指引緊密聯系起來
孟子曰:“惻隱之心,羞恥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我們所有人的內心均期待獲得別人的鼓勵及支持,選擇激勵的策略引導藝術類專業學生,方便他們掌握自身具備的優勢,努力發掘他們具備的優點以及潛在的能力,還有所有人均希望成功的強烈愿望。在真實的工作里,關注展現黨團組織里學生黨員及干部在班級的引領作用。首先我們要規定學生黨員及干部在思想、學習、生活、工作等方面嚴于律己,讓別的同學真正信服。endprint
3.4 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培育良好的心理品質
藝術類專業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需要得到高度的重視。部分學生家庭經濟條件不好,而藝術類專業需要很高的學費;部分學生喜歡自己的專業,但是專業就業狀況不是很好;還有部分學生喜歡玩網絡游戲,還有青春期會發生一系列心理困惑,此類均會引起其產生憤世、厭學還有叛逆等不良的心理現象。表面上個性顯著的他們,真實情況是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況甚至比不上一般的學生,因此更應該加強對思想教育工作的關注。而這些心理方面所凸顯出來的問題,均對藝術類專業學生個人行為的判斷及價值觀的取向產生不小的影響。而針對藝術類高校而言,更應該高度重視該類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完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加大所有部分的投入,做好管理、引導工作,加強藝術類專業學生的心理教育及心理輔導,培養其完善的人格。
3.5提高藝術專業學生是非辨別的認知能力
容易接受新鮮事物的特點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藝術類學生的藝術之旅,卻也會對他們的發展方向帶來誤導,進而產生“蝴蝶效應”。
辨別是非不單單是辨別學術觀點層面,也和生活緊密聯系。舉辦一系列的辯論,加強其與其他級別學生的溝通,參加社會實踐,同時記錄自己的想法,內容能夠涵蓋多方面的話題,將沒意思的東西當成實際的事例再實施講解。
3.6構建和諧的人際關系
“自我”屬于藝術專業學生顯著的特征,這方面阻礙了他們形成和諧的人際關系,他們普遍不能夠考慮到其他人的感受,而是堅持自己的想法。和諧的人際關系在學生個人身心健康進步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屬于團隊觀念及集體榮譽感建立的核心。可以開展社交禮儀教育,培養和別人交流的技巧,這對藝術類專業學生的思想素質教育發揮著有效的作用。
4 總結語
筆者認為,對藝術類專業學生的思想教育也應該將學校、家庭和社會三者結合起來,建立完善的體系,努力做到以學生為本,提高針對性及實效性,創新思想教育工作,這樣才可以實現預期的目標,給社會帶來更多的德才兼具的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吳潛濤,劉建軍.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史論[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4.
[2]歐陽俊虎.新時期藝術類學生的特點及教育管理對策[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201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