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嬌,何騰兵*,金 蕾,樊 博
(貴州大學 a農學院,b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貴州 貴陽 550025)
喀斯特山區鄉鎮耕地占補平衡預警
何 嬌a,何騰兵a*,金 蕾b,樊 博a
(貴州大學 a農學院,b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貴州 貴陽 550025)
基于喀斯特山區鄉鎮耕地占補平衡項目的評價,從鄉鎮角度出發,運用科學方法預測未來耕地不正常狀態,為喀斯特山區鄉鎮耕地占補平衡起到預警作用,并提出防范措施,從而實現耕地資源的占補質量與數量的動態平衡。研究結果表明,黔西縣28個鄉鎮耕地占補平衡預警警度涉及無警區、輕警區、中警區、重警區和巨警區五種類型;2009-2020年,黔西縣28個鄉鎮,除仁和鄉、洪水鄉、太來鄉、中建鄉、金碧鄉和五里鄉外,其余鄉鎮耕地占補平衡預警預報綜合在2009年基礎上呈下滑趨勢。至2020年,全縣有11個鄉鎮處于無警,6個鄉鎮處于輕警,1個鄉鎮處于中警,3個鄉鎮處于重警,7個鄉鎮處于巨警。本研究將為喀斯特區域建立合理的鄉鎮耕地保護制度,從而為耕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提供參考依據。
喀斯特山區;耕地;占補平衡;預警
耕地占補平衡是指在一定時間、區域范圍內,耕地在微觀、局部不斷被占用、補充等情況下,通過對其數量、質量和開發利用的可持續調控,為滿足區域對糧食等基本農產品的需要,而做到耕地生產力供求動態平衡[1]。耕地占補平衡是一項能有效遏制我國耕地數量減少的耕地保護制度,對于實現耕地總量動態平衡,保障我國糧食安全以及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2]。耕地占補平衡自實施以來,效果顯著。由于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口的增長,人多地少,且耕地后備資源嚴重不足是我國的基本國情,為確保糧食安全,緩解人地矛盾,堅守1.2億hm2耕地紅線[3-5],做好耕地保護工作成為重中之重。耕地占補平衡秉承 “占多少,墾多少”的原則,為保證耕地總量的動態平衡,要求建設單位必須補充數量、質量與占用相當的耕地。隨著國家對耕地安全與保護的重視,人們逐漸關注耕地占補平衡的研究,有了關于預警指標的初探,加深關于耕地占補平衡制度、考核體系、生態安全評價方法等理論的研究[6-8],闡明了耕地數量、質量按等級折算的方法[9],開始嘗試將農用地分等定級成果應用于耕地占補平衡中[10-11]。
我國對于耕地預警理論的研究已漸成熟,但仍有待進一步應用。對于耕地占補平衡的預警研究較少,尤其針對喀斯特山區這一特殊地貌的研究也僅限于縣域的范圍[12],缺少更為精細的預警。本文以貴州省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為研究對象,從鄉鎮角度出發,運用科學的方法預測未來耕地不正常狀態,并提出防范措施,從而實現耕地資源的占補質與量的動態平衡,旨在為建立合理的耕地保護制度和耕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提供參考依據。
黔西縣是貴州省畢節轄縣,地處貴州省中部偏西北方、烏江中游鴨池河北岸,位于 105°47'—106°26'E,26°45'—27°21'N。黔西縣縣域面積255 296 hm2,總人口91萬人。黔西地勢較為復雜,西北高、東南低,地貌以低中山、中山為主,地質構造復雜,主要以碳酸鹽類巖石為主,氣候為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具有水熱同季、干濕分明等氣候特征,常年氣候宜人,雨量充沛,年平均日照1 348.9 h,氣溫13.8℃,雨日188 d,降雨量1 005.2 mm。貴州省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面積最大、分布最集中的地區,是我國喀斯特地貌最發育的省份。黔西縣處于黔中和黔西北高原之間的斜坡地帶,喀斯特分布面積廣泛,可達242 631 hm2,占全縣面積的95.04%,是較為典型的喀斯特山區農業縣。據第2次土地調查結果,農用地面積占土地總面積的79.57%,耕地面積占農用地面積的53.7%。黔西縣下轄 9鎮19鄉,分別是城關鎮、金碧鎮、雨朵鎮、大關鎮、谷里鎮、素樸鎮、中坪鎮、重新鎮、林泉鎮、五里鄉、沙井鄉、羊場鄉、綠化鄉、新仁鄉、鐘山鄉、鐵石鄉、協和鄉、太來鄉、甘棠鄉、永巢鄉、中建鄉、花溪鄉、定新鄉、洪水鄉、金坡鄉、仁和鄉、紅林鄉和錦星鄉。
2.1 數據來源
在黔西縣國土資源局收集到關于黔西縣自然地理狀況、土地利用現狀資料,從縣統計局獲得人口、社會經濟狀況、耕地資源、糧食生產總量等相關數據。
2.2 指標選取及指標體系的構建
喀斯特山區耕地占補平衡預警預報指標選擇本質上反映了耕地資源安全預警能否真實反應喀斯特山區耕地資源占補平衡。本文根據喀斯特山區耕地利用特點和實際條件,從影響喀斯特山區縣域耕地占補平衡預警密切相關的若干個因子中,綜合考慮耕地占補平衡預警在時間上的動態性,進行單因子的篩選,然后采用對象解析法從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耕地占補平衡、耕地利用效果、人地關系指標、生態環境指標等5個方面[13],構建喀斯特山區耕地占補平衡預警指標體系如圖1。

圖1 喀斯特山區鄉鎮耕地占補平衡預警指標體系
2.3 指標權重和綜合值的確定
本研究采用層次分析法確定權重。該方法能全面合理的反映各指標因子對喀斯特山區鄉鎮耕地占補平衡指標權重的影響。通過咨詢相關專家構建判斷矩陣,并采用YAAHP軟件中的層次分析法模型功能模塊計算各評價指標權重值,最終得出指標權重值和組合權重值 (表1)。

表1 黔西縣鄉鎮耕地占補平衡預警預報權重
為了解耕地占補平衡的整體綜合情況,需要將單項指標值進行綜合。本文采用指數和法來確定綜合指數,即通過每項指標之間一定的權重相加對耕地質量綜合指標值的計算[14]。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P為綜合評價值;wi為各單項指標權重;ai為單個指標量化值。
2.4 數據標準化處理
基于研究需要,將采用下列無量綱化模型。量綱化模型為當指標值是正向時,發展趨勢為越大越好。
a/%=χ/m×100。
當指標值是逆向時,發展趨勢為越小越好。
a/%=n/χ×100。
式中,a為量化值,是指運用量化模型所得到的值;χ表示從收集到的資料中得到的第一手數據,未經處理,即原始參數;m表示歷年數據中的最大值,n表示歷年數據中的最小值。
2.5 耕地占補平衡警度劃分
根據黔西縣各鄉鎮的土地利用現狀,綜合考慮上述建立的耕地占補平衡指標體系,最后選用多數原則、半數原則和均數原則作為喀斯特山區鄉鎮耕地占補平衡預警警度劃分原則,將黔西縣各鄉鎮耕地占補平衡預警警度劃分為無警、輕警、中警、重警和巨警5個級別,結合研究數據,具體劃分出個警度的警限 (表2)。

表2 黔西縣各鄉鎮耕地占補平衡預警警度
2.6 耕地占補平衡預警預測
以黔西縣各鄉鎮的實際數據為基礎,運用Spass和Excel軟件,采用回歸分析法,對黔西縣各鄉鎮耕地占補平衡變化指標值進行預報。根據上述方法,確定2009-2020年的耕地占補平衡預警綜合值,并參照警度分類,得到各鄉鎮的預警警度。
2009-2020年期間,黔西縣28個鄉鎮耕地占補平衡預警警度涉及無警區、輕警區、中警區、重警區和巨警區5種類型。2012年之前,各鄉鎮占補平衡總體態勢較好,只有無警區、輕警區、中警區3種類型,隨著時間的延伸,在28個鄉鎮中,仁和鄉、洪水鄉、太來鄉、中建鄉、金碧鄉和五里鄉保持著良好的發展趨勢,其余鄉鎮耕地占補平衡預警預報綜合值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波動,整體是在2009年基礎上呈下滑趨勢,至2020年耕地占補平衡形式較為嚴峻 (表3-4)。

表3 2009-2020年黔西縣各鄉鎮耕地占補平衡預警綜合值測算

表4 2009-2020年黔西縣各鄉鎮耕地占補平衡預警預測
至2015年,黔西縣28個鄉鎮耕地占補平衡預警警度涉及無警區、中警區、重警區和巨警區4種類型 (圖2)。其中中警區包括沙井鄉、鐵石鄉和花溪鄉,重警區包括城關鎮、林泉鎮和鐘山鄉,巨警區僅有甘棠鄉。除此之外,其他鄉鎮處于無警區,無警區占全縣鄉鎮總數的74%,黔西縣耕地占補平衡總體發展趨勢較好。
至2020年,28個鄉鎮中耕地占補平衡預警預報綜合值最高值為仁和鄉 (0.828 2),其次是紅林鄉(0.817 4),最低的為朵雨鎮 (0.604 5)(表3)。
至2020年,黔西縣28個鄉鎮耕地占補平衡預警警度涉及無警區、輕警區、中警區、重警區和巨警區5種類型 (圖3-4)。其中無警區有11個鄉鎮,輕警區有6個鄉鎮,中警區僅有永興鄉,重警區有3個鄉鎮,巨警區有7個鄉鎮。
根據黔西縣各鄉鎮耕地占補平衡預警結果,就如何提高黔西縣鄉鎮耕地占補平衡水平,保護鄉鎮耕地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圖2 黔西縣2015年各鄉鎮耕地占補平衡預報
4.1 建立健全耕地占補平衡預警預報督察體系

圖3 黔西縣2020年各鄉鎮耕地占補平衡預警預報綜合指標值

圖4 黔西縣2020年各鄉鎮耕地占補平衡預警預報空間分布
結合黔西縣耕地占補平衡預警預報結果,黔西縣耕地占補平衡綜合值波動較大,全縣28個鄉鎮中,離城鎮較近、社會經濟發展較快、較好的鄉鎮預警預報綜合值較差;離城鎮較遠,社會經濟發展較慢的鄉鎮耕地占補平衡預警綜合值相對較高。而一個地區耕地占補平衡情況不是看某一地區的發展情況,而是看整個區域總體平衡狀態。建立耕地占補平衡預警預報督查體系,一是為了有效的扼制相關政府和部分通過打 “擦邊球”的方式完成耕地占補平衡的任務;二是能及時、有效的調整黔西縣縣域內各鄉鎮耕地占補平衡動態平衡狀態,使黔西縣耕地占補平衡向可持續發展方向發展。
4.2 因地制宜,層層推進耕地占補平衡工作
黔西縣28個鄉鎮中,耕地占補平衡預警預報涉及無警、輕警、中警、重警和巨警5種警情,在推進各地區耕地占補平衡工作時,要從各地區實際情況出發,對處于無警和輕警區的鄉鎮,應該以耕地保護為主,土地開發為引導,堅持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合理開發利用每一寸土地;對處于中警、重警區和巨警區的鄉鎮,必須加大耕地保護力度,在發展經濟建設的同時,堅持以土地整理、復墾為主導,土地開發為輔助的耕地利用方式;嚴格控制建設占用耕地,保證糧食生產的順利完成;同時,相關政府和部門必須制定適合本地區發展的耕地保護專項規劃,層層推進黔西縣各鄉鎮耕地占補平衡工作,為黔西縣實現耕地占補平衡的可持續發展提供重要保障。
4.3 加強人口計劃生育工作,控制人口數量
嚴格執行計劃生育政策,穩定低生育水平,降低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人口數量的過快增長。這是緩解人地關系緊張局面和提高喀斯特山區耕地占補平衡水平的重要途徑。同時,對縣域內人口增長過快的鄉鎮,認真進行人口普查,通過制定相關政策預防縣域局部鄉鎮出現人口集聚效應,出現人口承載力超負荷現象,要對城關鎮、甘棠鄉、林泉鎮、綠花鄉等重點鄉鎮實行重點監控。
4.4 建立用途管制機制,嚴格控制建設占用耕地
嚴格控制城鎮建設用地規模,充分實現土地利用方式的轉變,尤其是要嚴格控制耕地占補平衡預警預報中處于巨警和重警的城關鎮、甘棠鄉、林泉鎮、綠花鄉等黔西縣重點鄉鎮和主要工業園區的建設用地規模尤為重要。此外,要嚴格控制耕地的用途,防止耕地變相轉變用途,特別是耕地表面耕作層的保護。對于黔西縣現階段耕地占補平衡預警預報警情處于無警和輕警的紅林鄉、金坡鄉、洪水鄉、素樸鄉、重新鎮等鄉鎮,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農業部門要嚴格把關,同農村基層組織一起,下達耕作計劃,經常檢查監管,要運用政策、經濟、行政、法律的手段落實耕地用途,以確保黔西縣糧食生產安全穩定。
4.5 建立耕地占補平衡監測機制
在城關鎮、甘棠鄉、林泉鎮等巨警區如建立耕地占補平衡檢測站,通過引進3S技術,實時掌握與耕地占補平衡相關因子的動態變化情況,并建立健全年度耕地占補平衡監測檔案,為喀斯特山區耕地占補平衡預警預測提供實時、有效、動態的基本檔案,采取耕地占補平衡 “預防為主,監督落實”的耕地占補平衡預警預報定期公布制度,根據建立的耕地占補平衡預警預報公布結果,在制定黔西縣耕地占補平衡長期規劃的前提下,每隔2~3年對區域內各鄉鎮進行短期耕地占補平衡規劃調整,對耕地占補平衡預警預報警情處于重警和巨警的鄉鎮則采取年度耕地占補平衡計劃。這種 “長期規劃,短期滾動”發展的耕地占補平衡監測機制,既體現了耕地占補平衡預警預報體系的超前調控功能和糾錯功能,又為黔西縣耕地資源合理利用和可持續發展提供技術平臺,為黔西縣實現生態、經濟和社會和諧發展提供重要保證。
本研究結合黔西縣28個鄉鎮土地利用實際情況,通過對喀斯特山區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耕地占補平衡指標模型預測,結果表明:黔西縣28個鄉鎮耕地占補平衡預警警度涉及無警區、輕警區、中警區、重警區和巨警區5種類型;2009-2020年,黔西縣28個鄉鎮,除了仁和鄉、洪水鄉、太來鄉、中建鄉、金碧鄉和五里鄉之外,其余鄉鎮耕地占補平衡預警預報綜合在2009年基礎上呈下滑趨勢;至2020年,黔西縣28個鄉鎮耕地占補平衡預警警分區情況為:無警區有11個鄉鎮,主要包括紅林鄉、金坡鄉、仁和鄉、洪水鄉、五里鄉、金碧鎮、大關鎮、谷里鎮、協和鄉、太來鄉以及中建鄉;輕警區有6個鄉鎮,主要包括定新鄉、中坪鎮、素樸鎮、鐵石鄉、新仁鄉以及羊場鄉;中警區僅有永興鄉;重警區有3個鄉鎮,包括綠化鄉、錦星鄉和沙井鄉;巨警區有7個鄉鎮,包括林泉鎮、城關鎮、雨朵鎮、甘棠鄉、鐘山鄉、重新鎮和花溪鄉。根據黔西縣耕地占補平衡預警結果,提出從規范政府土地資源利用行為、建立縣域耕地資源保護機制、建立耕地占補平衡監測機制等幾個方面的對策和建議,本研究為建立合理的耕地保護制度和喀斯特山區耕地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利用提供理論依據。
[1] 李啟宇.四川省耕地資源預警研究 [D].雅安:四川農業大學,2006.
[2] 姚敏,吳洪濤,穆超,等.耕地占補平衡動態監管系統設計與實現 [J].國土資源信息化,2010(6):41-44.
[3] 鄭海霞,封志明.中國耕地總量動態平衡的數量和質量分析 [J].資源科學,2003,25(5):33-39.
[4] ZHENG Hai Xia,FENG Zhi Ming.The quantity and quality analysis on dynamic equilibrium of the total cu ltivated land in China[J].Resources Science,2003,25(5):33-39.
[5] WANG Hui,TAO Ran,WANG Lan Lan,et al.Farm land preservation and land development rights trading in Zhejiang,China[J].Habitat International,2010,34(4):454-463.
[6] 徐艷,張鳳榮,顏國強,等.關于建立耕地占補平衡的思考 [J].中國土地科學,2005,19(1):44-48.
[7] 宋才發.論農村耕地占補平衡的法律規范 [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19(1):115-120.
[8] 施開放,刁承泰,孫秀鋒,等.基于改進SPA法的耕地占補平衡生態安全評價 [J].生態學報,2013,33(4):1317-1325.
[9] 于雷,周勇,鄖文聚,等.基于農用地分等成果的耕地占補平衡按等折算 [J].農業工程學報,2009,25(1):244-248.
[10] 王子洋,吳克寧,饒彩霞,等.農用地分等國家級成果在耕地占補平衡中的應用 [J].農業工程學報,2008,24(8):190-193.
[11] 鄖文聚,張蕾娜,陳桂珅,等.基于農用地分等的耕地占補平衡項目評價研究 [J].中國土地科學,2008,22(10):58-63.
[12] 何騰兵,金蕾,鄧冬冬.喀斯特山區縣域耕地占補平衡預警 [J].農業工程學報,2012,28(1):238-243.
[13] 金蕾,何騰兵.喀斯特山區耕地占補平衡預警指標體系初探 [J].江西農業學報,2011,3(1):142-144.
[14] 唐秀美,路慶斌.耕地資源安全預警系統研究:以重慶市為例 [J].南陽理工學院學報,2010,3(2):95-98.
(責任編輯:張瑞麟)
F 301.2
A
0528-9017(2015)04-0524-06
10.16178/j.issn.0528-9017.20150426
2014-10-22
貴州省軟科學項目 [黔科合軟字 (2005)7005號]:黔西縣人民政府資助項目;貴州省土地整理中心資助項目
何 嬌 (1989-),女,在讀碩士,研究方向為土地 (土壤)利用與信息技術。
何騰兵。E-mail:hetengbing@163.com。
文獻著錄格式:何嬌,何騰兵,金蕾,等.喀斯特山區鄉鎮耕地占補平衡預警 [J].浙江農業科學,2015,56(4):524-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