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 宇,葉 珍,吳 琦
(溫州科技職業學院 a.三農服務中心,b.農業與生物技術系,浙江 溫州 325006)
水楊酸對草莓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成 宇a,葉 珍b*,吳 琦b
(溫州科技職業學院 a.三農服務中心,b.農業與生物技術系,浙江 溫州 325006)
用葉面噴施水楊酸的方法對設施栽培下的草莓進行白粉病防治效果試驗,結果表明,適宜的水楊酸溶液濃度為2.0~4.0 mmol·L-1,能顯著降低草莓白粉病的病情指數,施用2次防治效果好。2.0 mmol·L-1濃度的水楊酸溶液的防治效果達到87.5%,在生產中對于防治草莓白粉病具有較好的推廣應用價值。
水楊酸;草莓;白粉??;病情指數;防治效果
草莓白粉病是草莓生產中的主要病害。近年來,草莓白粉病的發生逐漸加重,特別是設施栽培草莓。草莓白粉病發生嚴重時,病葉率在45%以上,病果率在50%以上,嚴重影響了草莓的產量、品質和經濟效益。該病的病原菌為白粉菌科單囊殼屬的Sphaerotheca macularis(Wallr.etx Fr)jacz.f. sp.fragarice peries。生產上往往是見病治病、以藥治病,農藥用量大,成本高,效果不理想,更為嚴重的是給草莓的食品安全帶來了隱患。水楊酸(SA)在植物中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而且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SA是植物抗病反應的信號分子和誘導植物對非生物逆境反應的抗逆信號分子[1-4]。已有資料中未見有水楊酸用于防治草莓白粉病的報道。本試驗研究了施用不同濃度水楊酸對草莓白粉病的防治效果,現將試驗結果報道如下。
1.1 材料
試驗田土壤質地為壤土,pH值6.1。溫室大棚連續種植草莓5年以上。草莓2011年9月26日定植,株行距10 cm×30 cm,長勢好且均勻,肥水管理一致。供試草莓品種為豐香 (易感白粉?。?。試驗藥劑為水楊酸(產地:Sigma/Amresco,上海谷研實業有限公司生產)。
1.2 處理設計
試驗共設6個處理,水楊酸濃度分別為0.5, 1.0,2.0,4.0,8.0 mmol·L-1,以清水為對照(CK)。小區面積15 m2,隨機排列,重復3次。2012年2月10日發病初期選長勢相同、發病程度相近的草莓植株,對其進行第1次噴霧,隔5 d再噴1次,每次噴藥液量550 kg·hm-2。
1.3 調查方法及標準
根據草莓種質資源描述規范和數據標準[5],在噴藥前調查病情基數,藥后5 d調查病情,每小區對角線5點取樣,每株各取3片有代表性的復葉,以復葉上每片小葉病斑面積占整個小葉片面積百分率分級。
0級為菌體覆蓋小葉面積為0%,1級為0%<菌體覆蓋小葉面積≤20.0%,3級為20.0%<菌體覆蓋小葉面積≤40.0%,5級為40.0%<菌體覆蓋小葉面積≤60.0%,7級為60.0%<菌體覆蓋小葉面積≤80.0%,9級為80.0%<菌體覆蓋小葉面積≤100.0%。
病情指數/%=∑ (調查發病葉數×級數)/(調查的總葉數×病級最高級數) ×100;
防治效果/%=(施藥前病情指數一施藥后病情指數/施藥前病情指數) ×100。
對調查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和LSR多重比較[6]。
2.1 病情指數
表1表明,第1次施用不同濃度的水楊酸溶液處理5 d后,病情指數與對照有極顯著差異;0.5 mmol·L-1濃度的處理與1.0和8.0 mmol·L-1濃度的處理差異不顯著,前者與2.0和4.0 mmol· L-1濃度處理有顯著差異;2.0與4.0 mmol·L-1濃度處理之間沒有顯著差異。

表1 水楊酸溶液施用前后草莓白粉病發病情況
第2次施用不同濃度的水楊酸溶液處理5 d后的病情指數與對照都有極顯著差異;各濃度之間的比較,0.5與1.0 mmol·L-1濃度的處理,病情指數有顯著差異,前者與2.0和4.0 mmol·L-1濃度處理比較,都有極顯著差異;2.0與4.0 mmol·L-1濃度處理之間也表現出極顯著差異。
表明水楊酸處理,能降低草莓白粉病的發病情況,且不同濃度之間有差異。
2.2 防治效果
表2表明,第1次和第2次施藥后防治效果在各濃度處理之間均有極顯著差異。說明水楊酸對草莓白粉病有防治效果,但濃度并不是越高越好。

表2 水楊酸對草莓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2.3 安全性
試驗現場觀察發現,施用水楊酸濃度<4.0 mmol·L-1的處理,在草莓葉片、幼花、幼果和成熟果上均未見藥斑,不影響草莓的商品性和產量。但當施用濃度≥8.0 mmol·L-1時,葉片、幼花呈萎蔫狀態,影響草莓的正常生長。
水楊酸能激活植物抗病反應機制,而水楊酸介導的保護反應要有足夠高水平的水楊酸,以及有效的水楊酸信號感知及傳導機制,且水楊酸在不同病害系統中產生誘導抗性所需的濃度是不同的[7-8]。本試驗結果表明,施用水楊酸溶液可以降低草莓白粉病的發生,對草莓的白粉病有較好的防治效果,適宜的濃度是2.0~4.0 mmol·L-1。<1.0 mmol· L-1濃度的水楊酸效果不明顯,而>4.0 mmol·L-1濃度處理時,發現有藥害現象。這一結果證明了葉面噴施水楊酸誘導草莓抗白粉病需一定的濃度,但濃度>8.0 mmol·L-1的水楊酸,不僅沒有速效性效果反而會影響草莓的生長。
施用水楊酸2次,防治效果好于施用1次,如2.0 mmol·L-1水楊酸使用1次,對白粉病的防治效果是61.5%,施用2次防治效果可達87.5%。這一結果說明在一定的濃度范圍內,水楊酸施用次數增加有利于提高防治效果,這可能是由于水楊酸進入植物體后需達到一定的積累量才能起到防治病害作用。因此綜合考慮防治效果、使用成本和可能引起的藥害等方面因素,推薦施用水楊酸的濃度為2.0~4.0 mmol·L-1,施用2次較為適宜。
[1] 寓寬平.水楊酸及受體與植物細胞的信號傳遞 [J].湖北農業科學,1995(2):64-66.
[2] W ills P R,Wood R K S.The effect of polyacrylic acid acetylsalicylic acid and salicylic acid on resistance of cucumber to Colletotrichum lagena rium[J].Phytopath,1984,111:209-216.
[3] 楊廣東.保護地草莓白粉病在我縣發病規律及綜防措施[J].現代園藝,2009(6):43.
[4] 丁秀英,張軍,蘇寶林,等.水楊酸在植物抗病中的作用[J].植物學通報,2001,18(2):163-168.
[5] 趙密珍.草莓種質資源描述規范和數據標準 [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6:79-81.
[6] 唐啟義.實用統計分析及其DPS數據處理系統 [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2.
[7] 潘曉皖,許杰.1% 蛇床子素水乳劑防治草莓白粉病藥效試驗 [J].農藥科學與管理,2007,28(11):33-34.
[8] 吳建麗,郝建軍.水楊酸與植物誘導抗病性 [J].遼寧林業科技,2005(1):33-35.
(責任編輯:張才德)
S 482.8
B
0528-9017(2015)04-0534-02
10.16178/j.issn.0528-9017.20150428
2015-02-12
浙江省自然基金 (Y3100127)
成 宇(1964-),男,湖北武漢人,助理研究員,碩士,從事種子種苗技術推廣工作。E-mail:wwzyezhen@163.com。
通信簡介:葉 珍(1965-),女,副教授,從事草莓抗逆生理及生物技術工作。E-mail:wwzyezhen@163.com。
文獻著錄格式:成宇,葉珍,吳琦.水楊酸對草莓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J].浙江農業科學,2015,56(4):534-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