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燕
[摘要]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信息化的加快發展,知識取代傳統生產要素成為社會和經濟發展的核心要素,智力資本對企業的發展至關重要。但是我國上市公司大多忽視了對智力資本的管理,也沒有系統地對外披露智力資本信息。因此要解決智力資本信息披露的不可靠、不充分和不規范問題,必須完善智力資本披露的理論基礎,提供參考依據以加強智力資本信息披露的真實性,建立供需雙方有效的溝通機制,從而完善我國上市公司智力資本信息披露。
[關鍵詞]智力資本;信息披露;會計準則
知識經濟時代是一個以知識為增長動力的時代,智力資本成為企業發展的核心競爭資源。信息使用者越來越關注企業的智力資本狀況,但是目前我國上市公司并未足夠重視智力資本,對外信息披露的狀況也不容樂觀。因此對我國智力資本信息披露的現狀進行研究,從而提出有效的完善建議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一、智力資本的含義
最早提出“智力資本”這一概念的是美國經濟學家加爾布雷思,他認為智力資本不僅是一種靜態資本,而且還是有效利用知識的過程,是一種實現目標的手段。1992年,智力資本首次在斯堪迪亞公司年報中出現,并替代了無形資產,被定義為:“用以創造競爭優勢而使用的知識、技能和技術,包括可以獲得的知識、所有員工的經驗、組織結構、企業技術與職業體系”。
具體來說,首先,智力資本是一種人力資本,是人力資本的高級形式,是由人力資本升華而來的;其次,智力資本屬于企業的一種無形資產,能為企業帶來潛在的經濟利益收入;最后,智力資本是對知識、實際經驗、組織技術、客戶關系以及專業技能的一種掌握,是每個能為企業帶來競爭優勢的人的所有知識和能力的總和,是動態的。智力資本由人力資本、結構資本以及顧客資本構成,這三者相輔相成,共同推動企業的健康發展。作為一種新興的資本形態,智力資本有著其獨特的特征:具有高度的增值性、收益的高風險性、難以計量性和稀缺性等。
二、我國上市公司智力資本信息披露中存在的問題
首先,信息披露不可靠。可靠性是會計信息的根本質量特征,也是對上市公司信息反饋披露行為的最基本要求。由于智力資本具有難以計量的特性,因此給了一些上市公司一定的操控空間,他們往往弄虛作假,披露不可靠的智力資本信息,以此來粉飾財務報表,夸大客觀事實,操控股價誤導投資者。另外,由于智力資本內容和表現形式的多樣性,例如企業文化、企業管理理念等,這些結構化的智力資本蘊含在整個企業之中,是企業全體人員在經營過程中通過經驗的積累和思想的創新而形成的。因此企業提供的這些信息,信息使用者無法斷定其來源是否可靠,這就給了一些企業可乘之機,從而導致了智力資本信息披露不可靠。
其次,信息披露不充分。充分披露的財務信息,可以幫助信息使用者做出恰當的經濟決策。數字不僅能直觀地反映信息使用者所關注的信息,而且數字比文字更容易讓人接受,更能說明問題,因此相對于文字表述來說,數字對信息使用者更具吸引力。由此可見,智力資本信息披露的最佳載體是財務報表中的數字,而不是報表附注。但是絕大部分智力資本由于其自身特征——難以計量,加之產權不太明晰,因而難以在財務報表內用數字來表述,因此大多數企業傾向于采用表外附注的方式,用文字來說明本企業的智力資本狀況。智力資本信息不僅難以進入財務報表內進行反映,而且其在表外的披露也不充分。大多數企業出于對自身利益的考慮,都不愿過多地對外披露本企業的智力資本信息。
第三,信息披露不規范。智力資本包括人力資本、結構資本和顧客資本三部分,為了能使不同企業間的智力資本信息具有可比性以及使信息使用者充分了解企業的智力資本狀況,智力資本信息的披露應該規范化。但是目前我國上市公司智力資本信息的披露并非以單獨的形式對外披露,只是零星的散見于財務報表附注中。企業對人力資本信息的披露較多,對結構資本和顧客資本等信息,要么只字不提,要么一筆帶過。由于各企業間披露的智力資本信息內容不一樣、標準不同,沒有一個規范的形式,從而使會計信息使用者無法在不同的企業間進行比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信息使用者,使其無法做出恰當的經濟決策。
三、我國上市公司智力資本信息披露的可行性分析
雖然智力資本不能像傳統意義上的資本那樣遵循現行會計準則進行披露,但是通過分析不難發現,現行的經濟和會計環境都為智力資本信息的披露提供了一定的可行性。
首先,智力資本對上市公司發展的作用日趨重大。智力資本是知識經濟時代最為稀缺的生產要素,是一個企業獲取長期經營業績和持續競爭優勢的源泉,是企業創造價值、締結財富的關鍵所在,智力資本在企業長期穩健的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智力資本信息是企業外部各利益相關者比較關注的企業核心信息。基于智力資本信息在企業發展中持續的關鍵性作用,因此上市公司有必要也必須對智力資本信息進行充分披露。
其次,我國現行會計法規對智力資本信息的披露提供了一定的理論基礎。企業資產的定義為“資產是指企業過去的交易或事項形成的、由企業擁有或控制的、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根據上述定義,智力資本在一定的會計期間內應該歸屬于企業的資產,根據現行會計準則的規定,資產應當在企業會計報表中予以列示。由于智力資本的特殊性,如難以計量等,因此智力資本不能像其他資本一樣在財務報表表格中列示,但是我國現行會計準則準予企業在會計報表后加附注,用以補充說明企業的財務信息。另外,我國《企業會計準則第6號——無形資產》,明確規定了對無形資產的確認、計量、列報和披露的方式,智力資本與無形資產有著一定的相似性,因此對智力資本信息的披露可以參照會計準則中對無形資產計量的相關規定。
四、完善我國上市公司智力資本信息披露的建議
首先,加快完善智力資本披露的理論基礎。由于缺乏系統的智力資本理論作指導,很多企業希望對外披露智力資本信息卻不知道如何有效地披露,因此要完善智力資本信息披露的理論基礎。要在智力資本分類、計量與報告等方面進行深入研究,加強不同觀點之間的溝通和協調,最后形成邏輯一致的智力資本理論框架,以更好地指導智力資本信息的披露;同時,要注意積累豐富的實踐經驗,增強智力資本理論的現實說服力,促進智力資本信息的公開披露。
其次,制定標準以加強智力資本信息披露的真實性。由于缺乏一個相對公正的參考依據,一些上市公司為了提高自身股價、吸引投資者,往往會夸大對本企業有利的智力資本信息的披露,注冊會計師在審計上市公司年報時,有時候無法正確判斷其所披露的智力資本信息是否可靠,當然,信息使用者對財務報告中的非定量的智力資本信息的真實性也難以衡量。鑒于此,提供參考依據以加強上市公司智力資本信息披露的真實性是非常有必要的。一方面,相關部門可以針對每部分智力資本的特性,制定出一定的標準,信息的使用者和注冊會計師可以以這個標準為參照依據來考證企業所披露的智力資本信息是否可被采納。另一方面,企業也應根據參考依據,自覺提供真實的智力資本信息。
第三,建立有效的溝通機制。在現行的會計模式下,企業提供的財務報告都是通用的報告模式,信息的提供者無法完全滿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為了使企業提供的信息能更好地滿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雙方之間很有必要建立有效的信息溝通渠道,通過溝通,企業可以“按需定制”信息使用者所需的智力資本信息,這樣不僅可以提高效率,節約資源,還能緩解經營者與投資者之間信息不對稱的狀況,使投資者和經營者都能更多地獲取利益。
綜上所述,完善我國上市公司智力資本信息披露,需要政府、企業及相關會計機構等共同努力,一方面要加強對智力資本理論的研究,解決智力資本入賬難的問題,打破傳統會計準則的約束;另一方面,加強對智力資本信息披露的規范與監管,促使企業提供充分完整的智力資本信息。
[參考文獻]
[1]陳羅琴.淺談智力資本與智力資本報告的披露[J].商情,2012(34).
[2]程莉萍.上市公司智力資本信息披露問題的探討[D],江西財經大學,2010.
[3]董必榮.智力資本信息披露的困境[J].財經理論與實踐,2006(27).
[4]董必榮.關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戰略思考[J].南京審計學院學報,2015(4).
[5]趙海林.智力資本披露程度研究[J].財經問題研究,2012(3).
(責任編輯:郭麗春)endprint